健
康
养
生
中医体重管理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治未病科开展减重及代谢综合征专病门诊
肥胖的诊断:
①体重指数BMI(kg/m2)=体重(kg)/身高2(m2)。根据中国对肥胖的分类标准,成年人BMI值介于 24.0~27.9kg/m²为 超重, 28kg/m²及以上为 肥胖, 超过32 kg/m²为 过度肥胖。
②腰围——判断腹部肥胖的常用方法。使用软尺测量腰部最窄处或肚脐水平位置的周长。一般而言,成年 男性腰围 ≥90厘米、成年 女性腰围 ≥85厘米,可初步判断为腹部肥胖。
中医减重
不同于传统的减重方法,中医体重管理强调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 通过调整脏腑功能和调节气血运行,帮助人们恢复身体的平衡状态,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通过中药内服、外治等特色疗法,结合现代营养、运动、心理调节等多维度手段,形成一个综合性的个性化体重管理方案。这不仅仅是为了达到理想体重,更是为了维护和提升整体健康。
肥胖的危害
肥胖既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又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中风等疾病的危险因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因超重或肥胖而患上代谢性疾病。
肥胖症长期管理的总体原则
1.总目标:实现个体化最佳体重并长期维持,以谋求远期结局的改善,提供整体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2.治疗策略:分段治疗,阶段目标。长期体重管理包括强化治疗阶段和治疗维持阶段,针对同一肥胖个体,不同阶段应制定不同的治疗目标与策略,最终实现总目标。
3.行动有益:即使最终无法实现或长期维持治疗效果,减重仍会带来显著获益。
“治未病”与肥胖
我院治未病科作为天津市重点专科、治未病分中心建设单位,根据中医四诊仪、人体成分分析仪及相关理化检查结果,运用中医“治未病”和辨证论治理论体系,采用 中药针灸调节体质偏颇,配合 营养科专业膳食指导及定期的运动,在减重的同时,帮助患者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及时阻断肥胖患者的各种并发症。
1.合理膳食,平衡阴阳
《黄帝内经》提到:“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中医主张“合理膳食,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及薯类,防止摄入过多脂肪,富含钙的食品不可少。这样的饮食习惯,可以帮助促进机体阴阳平衡、五脏协调,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疗超重及肥胖。
2.管住嘴,迈开腿
运动锻炼:中医认为“动则生阳”,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消除体内湿邪、痰浊等病理因素。建议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同时结合中医传统养生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以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中医体质与肥胖
中医体质辨识作为中医体重管理的核心,通过详细分析个人体质的特性,为每个人定制防治疾病的策略和方法。这种方法考虑了人体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和个体差异,更加精准有效。
体重管理不仅仅是减少体重的过程,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中医体重管理教我们如何通过调整饮食、加强运动、平衡心理状态,达到健康的体重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了解自己的中医体质类型,根据体质采取相应的膳食和生活方式调整,是健康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市中研附院治未病科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