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安,感谢大家的关注。今天小安准备和大家聊一聊我国食品安全的常见五大问题,全程都是干货!不要眨眼哦!
一、所有食品企业的问题都是食品安全问题吗?
有时候不是。食品安全一般不讨论与“健康危害”无关的事。
世界卫生组织将食品安全界定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它的核心是“健康”,它和产品的质量或营养是有一定区别的,虽说质量不好或营养不好的食品也可能造成健康问题,但营养不好的食品也可能没健康问题,这之间不能划等号;它也不讨论商家的经营方式和诚信问题,比如去年的味千拉面,它是个好话题,但其产品本身没有健康危害,属于诚信问题。
二、食品安全是能做到零风险的吗?
不可能,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我们做任何一件事,甚至是坐在家里什么也不做,都可能面临风险,何况是“吃”。且不说人类自身、人类的食物无时不在面对着复杂的客观环境(空气、土壤、微生物等等),有已知的,还有未知的,即使是属于主观能动方面,也有偶发事件、人力不可及的范围及操作成本问题。零风险只是个美好的愿望——无论你是自己种植还是大规模种植,无论是初级农产品还是深加工,无论谁来生产谁来监管,都没有零风险。
没有零风险,我们还是要种植,要生产,要消费,道理很简单,我们都是吃货,不能不吃。
三、不合格的食品就是有危害的食品吗?
不一定。一个产品被判为不合格原因很多,标签问题、超过保质期、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等等。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有可能只是风味不佳了,未必就有害;至于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因为标准的制定一般都会留“安全余地”,所以只能说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会有引发健康问题的“风险”,但并不绝对致病。
举个例子,之前闹得很凶的含菌水饺,它是不符合当时的国标,属于不合格食品,但考虑到当时国标规定得太严,而且水饺煮着吃就可以杀灭那些病菌,所以这样的“不合格产品”基本是没事的。对于媒体报道的不合格食品,不要直接下定论有危害,也用不着马上恐慌。
四、可能致癌物会不会致癌?长期食用可能致癌?
可能致癌物就是“可能”致癌物。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质分类标准,1类是致癌,2A类可能致癌(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充分的致癌性证据,对人体虽有理论上的致癌性,实验性证据有限),2B类可能致癌(对人体致癌性的证据有限,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的致癌性证据尚不够充分;
对人体致癌性的证据不充分,但是对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在有些情况下,不管是对人还是对动物致癌性的证据都很有限,但是有相关的机理分析可以提供证明)。显然,可能致癌与致癌肯定是有区别的,但不知为什么,前次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在香港的原报道中还是“可能致癌”,到了某些媒体和网络上,就变成了“致癌物质”;苏丹红也是可能致癌,现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都是“致癌物质”吧?
如果“可能致癌物质”能简称为“致癌物质”,那干脆就不用分级了。摘个微博:国际癌症研究所对800多种化合物进行了分析,绝大多数都或大或小有致癌的可能性,若不分剂量地把含有这些化合物的食品都排除掉,你还能吃到什么?您不喝咖啡、不喝葡萄酒白兰地和清酒、不吃泡菜,甚至不晒太阳?
五、能不能别放添加剂?
如果从绝对安全的角度来说,当然是不吃任何添加剂为好,但为什么还是要放添加剂呢,理由也很简单,因为有好处:可以吃到更丰富、更便利的食品。就像坐飞机,每年都有飞机失事的情况,但大家还是要坐,因为觉得好处大于风险。所以,食品添加剂的关键就在于评估其风险,制定出一个“限量值”,让人在按照规定食用的情况下,好处能远远超出风险。
今天就说到这里,更多关于食品安全的必知资讯,我们已经整理成一份全网最全白皮书无偿送给小伙伴们,需要的踢一下小安即可。
以下内容为食品安全相关小知识: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这个概念涉及到食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消费等各个环节,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具体来说,食品安全既包括生产安全,也包括经营安全;既包括结果安全,也包括过程安全;既包括现实安全,也包括未来安全。
相关知识
食源性疾病是我国最大食品安全问题
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存在五大问题
我国婴幼儿食品中食品添加剂使用安全问题
专家澄清十大食品安全问题
我校主持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课题启动会举行
我国餐饮行业探索用“互联网+”预防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该如何应对?食品安全知识普及“从我做起”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我国食用油安全性整体很高 预制菜安全性没有大问题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知识五大点,你一定要知道!
食品安全问题关乎一个国家在百年后的生死存亡!食品安全不容小觑
网址: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五大焦点 https://m.trfsz.com/newsview1325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