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句口号的背后,早已超越个人腰围的尺度之争。它不仅是2.45亿高血压患者与1.4亿糖尿病患者的沉默呐喊,更是对“白幼瘦”畸形审美与各类“减肥神器”合谋的破局宣战。
减肥这事儿必须要认真对待,但这肥到底该如何减?
图源|新华社
一
医学上,肥胖被认为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作为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明确诱因,它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显著提升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同时与乳腺癌、结直肠癌等13种癌症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以说是威胁生命的“隐形炸弹”。
国家为何要操心全民腰围?从近10年卫健委发布的两次《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中我们或许能寻找到答案。2015年的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的超重肥胖率就达到了42%;而2020年的数据则更进一步,成年人的超重肥胖率已逼至50.7%,相当于5年时间里,每10个成年人中,“胖子”从4个增加到5个,这增长速度不可谓不快。国家卫生健康委面向公众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
青少年中的“小胖墩”数量同样也不少,有数据显示,6—17岁未成年人超重肥胖率从2015年的16%升至19%,预测到2030年,该数据将增加至31.8%,“小胖墩”增速超过了成人。
人人享有健康的权利,人人更应有保持健康的能力。国家倡议减肥的深层意义,更在于唤醒每个公民的健康主体意识。在某社交平台上,“挑战成为BM女孩”一时成为热门话题,为此不少女生极端节食,仿佛只有“瘦成一道闪电”才是唯一的审美标准;据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进入3月以来,减肥类药品搜索量环比提升80%,成交额环比增长30%;有益于体重管理的营养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50%。
当“漫画腿”滤镜制造身材焦虑,当小红书“减肥失败”话题收割3.2亿次浏览量,这都表明当前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对减肥目的或存在误解,唯有构建科学健康认知体系,将“健康中国”理念转化为每个人的行动自觉,才能真正实现身心共治的文明进阶。
二
3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表示,将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我们需要减肥,但不能盲目减肥,清楚地认识这些“招数”,才能快乐瘦身,科学减肥。
“减肥神器”收割智商税。当体重管理上升为国家倡议,各路“伪科学”产品闻风而动。从宣称“洗哪瘦哪”的瘦身沐浴露,到标榜“不运动不忌口”的网红代餐,这些产品轻则无效坑钱,重则添加违禁成分有害身体健康。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减肥药销售额三年暴涨370%,但国家药监局抽检合格率不足65%。这严重破坏了科学减重共识,让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体深受其害。
“消费陷阱”下盲目跟风。“21天暴瘦盲盒”标价四位数成代餐刺客,万元私教盲盒搭配“明星同款减脂计划”,这些精心设计的消费剧本,让减肥沦为资本收割游戏。更危险的是,部分减肥训练营为追求速效,要求学员日均运动超8小时,而训练营硬件设施与网络宣传严重不符。最终结果就是消费者为求速效盲目跟风,轻则只瘦钱包不瘦身,重则身体健康亮起红灯,追悔莫及。
“数字表演”消解健康本质。社交平台上,“凌晨撸铁党”“轻食摄影家”等竞相登场,精心编排的九宫格背后,一场以数据流量为标的的表演悄然上演。数据显示,智能体脂秤日均启动率不足0.3%;七成家用跑步机沦为晾衣架;某运动App逾四成用户仅完成“打卡即退场”的仪式化操作。这种流量至上的“数字健身”,不仅会引起“身材焦虑综合症”,还会堆砌出虚假自律的数据幻象。
三
超重与肥胖早已不是简单的审美问题,而是关乎全民健康素质的公共卫生课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携手、长期努力,一起做好“减肥”这件事。
构建有温度的健康治理体系。作为中医脉学的发源地,山东省在推进体重管理过程中有着自己的妙招。如,济南市成立“中医运动减重门诊”,成功干预298例肥胖患者,平均体脂率下降8.5%,满意度达96%;再如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成立“体重管理门诊”,整合内分泌与代谢病科、消化科等11个科室,为公众体重管理共同发力。
各地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将健康管理转化为可感知的民生工程,如引导社区打造15分钟健身圈,成立多学科会诊(MDT)减重阵地,组织开展广场舞联赛、工间养生操等,让科学减重真正成为全民参与的生活时尚。
图源|齐鲁壹点
加强自律让健康可感可知。当社交平台仍在贩卖“BM女孩”“倒三角身材”的审美霸权时,国家和各地都在为我们的健康出谋划策:国家卫健委发布《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手把手教大家科学减肥;《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从教育、医疗、食品生产等多个领域开出健康体重管理“处方”;北京协和医院研发的“5+2轻断食减肥法”让肥胖患者轻松瘦身……
这些都表明,要想健康减肥应构筑“柔性自律方程式”——可以是早餐桌上的膳食搭配营养均衡,可以是办公室“久坐党”微运动,也可以是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作息。将对卡路里的过度关注转变为对生活仪式感的追求,才更有可能找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之路。
建立全链条健康责任体系。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减肥产品市场规模已突破4000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万亿,与之相关的企业数量更是超过3.4万家,这其中近半数企业的成立年限不到5年。不少产品用“躺着瘦”“一周暴瘦10斤”等话术吸引眼球,实则暗藏健康风险。种种乱象亟需“堵疏结合”。
针对乱象,广州运用大数据建立广告监测平台,对虚假宣传实施AI精准抓捕;去年,浙江就提出“深化体卫融合,提供科学健身指导”体重管理特色实施方案。总之,体重可以“减重”监管不能“减重”,唯有让监管力度与市场热度同频共振,方能助力公众实现可持续的“美丽蜕变”。
减肥,不应是被标准绑架的焦虑,不应是与各种欲望对抗的斗争,而是与自我和解的艺术。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推进慢性病的防控等举措,都在向我们传递一个重要信息:体重管理并非为了追求“以瘦为美”的审美标准,而是为了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减少因体重异常而引发的慢性病风险。
相关知识
读懂“国家喊你减肥”的深层含义
春天啦!国家喊你减肥!
国家 “喊” 你减肥了!科学享 “瘦”,共筑健康中国
管住嘴、迈开腿,国家喊你减肥咯!
“国家喊你减肥”:别以为这只是句玩笑!
国家喊你减肥啦!
国家喊你减肥啦~埋线减肥法
木兰锦理念:国家喊你减肥,这不是玩笑
国家喊你减肥了!20...
【社论】“国家喊你减肥”是件严肃的事
网址: 读懂“国家喊你减肥”的深层含义 https://m.trfsz.com/newsview1334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