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与训练探索.ppt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与训练探索.ppt

* * 二、下肢伤残者 下肢疾患伤残的情况各异 ,有些人的膝关节强直 ,因此他们乘坐的轮椅应根据具体体位参数,配以下肢托架。有些人只是单腿残疾,乘用轮椅时常以一条健康腿为动力行走。对于他们, 座垫上面与地面的距离非常重要,这要通过调节大轮轴在轮椅架上的固定位置和座垫厚度来解决。 * * 三、颅脑疾病患者 颅脑疾病致残的种类很多,他们普遍存在着运动共济性异常和伴有意识及精神方面的障碍, 在没有护理人员的情况下,一般不宜单独驱动轮椅。 另外,如脑瘫等病残者,他们的体态也多各有变异。乘坐的轮椅必须配有适当的托板靠垫。这种托板靠垫是用低温可塑性塑料板材,根据乘坐者体态要求配制的 表面包有效泡沫塑料等衬垫材料。配制这种托板靠垫一定要根据试用情况反复认真修整,否则乘坐者会出现压疮。 * * 四、年老和体弱多病者 年老和体弱多病者一般只需使用普通标准轮椅进行室内外活动,以增加身体的活动程度,改善代谢,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同时,适当扩大活动范围,也可丰富生活、调节心态。 * * 轮椅的选用 乘坐轮椅者承受体重的主要部位为臀部坐骨结节周围、股骨周围、腘窝部周围和肩胛骨周围 。 * * 图为乘坐轮椅者的受力部位1 肩胛骨 2.股骨3. 坐骨结节4.腘窝 * * 图为轮椅座位的标准宽度 * * 图为轮椅座位过窄 * * 一、座宽 乘坐者坐好后,臀侧与轮椅座位两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应各有2.5cm间隙为宜。 座位过窄,不但使患者上下轮椅不便,还容易擦伤患者皮肤,甚至挤压股骨周围而产生压疮。 座位过宽则使乘坐者驱动轮环十分困难。 * * 图为轮椅座位过宽 * * 图 轮椅座长的标准深度 * * 图 座长过短 * * 二、座长 当乘坐者坐好后,腘窝部与座位前缘的间隙应以6 .5厘米为宜。 座长过短会使坐骨结节承重太大,容易在坐骨结节处产生压疮。 座长过长又会使座位前缘压迫腘窝部小腿的上端而影响血液循环。并易擦伤皮肤。 * * 三、靠背的高度 靠背的高度应根据乘坐者的座高及上半身机能情况而定。靠背越高乘坐者越稳定。靠背越低上半身及双臂活动越方便。 一般绝大多数伤残者的上半身是完好的,则靠背上线高度应在乘坐者腋下约10厘米为易。 * * 四、座垫与脚踏板之间的距离 乘坐者坐好后,双脚放在脚踏板上,腘窝处大腿前端底部约有4厘米不接触座垫。这样即使大腿底部与臀部同时承受重量,而又不压迫腘窝部的血管与神经,同时还要使脚踏板与地面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 * * 图 座长过长 图 轮椅靠的一般高度 图 座垫与脚踏 板的最佳距离 * * 几种特形轮椅的 功能及适用范围 * * 一、单侧驱动式轮椅 适用于只有单侧上肢有驱动轮椅功能的患者。 * * 二、站立式轮椅 防骨质疏松,也可以使乘用者完成许多需在站立姿态下完成的工作。 * * 三、电动轮椅 适用于双上肢均无力(但仍有控制动作能力),不能驱动轮椅者或高位截瘫者。 * * 谢 谢 * * 助行器使用前调节: 手杖: 自然站立,股骨大转子到地面的高度;或自然站立,屈肘30~40度,腕背伸约25度,小趾前外侧15cm处到手掌面的距离即为手杖的长度 腋杖: 自然站立,身高减去41cm即为腋杖的长度,股骨大转子的位置为把手的位置;或自然站立,小趾前外侧15cm处到腋窝的距离即为腋杖的长度,屈肘30度,腕背伸处为把手的位置 前臂杖: 以前臂和手共同承重,在其上端部有臂托,中部有杖柄,臂托和杖柄之间的一段向后倾斜以使臂托承受一部分体重,臂托和杖柄之间的距离应小于患者前臂的长度,即应小于掌心到肘关节的长度。 * * * * 使用方法: 1、手杖:适于年老体弱或一侧下肢骨质但平衡能力较佳者,平衡能力较差者,如脑瘫、格林-巴利综合症等,应使用多脚杖。 2、臂杖 :适用于不能以手部或手腕部承重的病人,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腕部骨质等。 3、腋杖:适用于一侧下肢完全不能负重或仅能部分负重的病人,如截瘫、一侧下肢截肢、一侧下肢骨质、急性扭伤等 4、步行式助行架:适用于上肢功能完善、下肢功能损害较轻但平衡能力稍差者,或长时间卧床刚开始练习行走的病人,因其四条腿的长

相关知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训练
健康科普:探索日常健康小贴士,为生活添活力
功能性康复训练:重塑失能人群的日常生活能力
如何通过功能性训练提升日常生活表现
家庭康复训练方法ppt
运动康复:探索与实践,提高生活质量
「科技探索」智能穿戴设备:科技融入生活的未来趋势
什么是功能性训练?它对日常生活有何帮助?
你知道功能性训练吗?它对日常生活有何帮助?
掌握感统训练方法,活力满满新学期

网址: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与训练探索.ppt https://m.trfsz.com/newsview133499.html

所属分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