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后浪研究所】2025年轻人谈婚论嫁报告.docx

【后浪研究所】2025年轻人谈婚论嫁报告.docx

文档简介

报告刚刚结束的春节假期,不少情侣经历了见家长、聊结婚种种环节,有的落得圆满,有的不尽如人意,也有不少的爱情在这期间彻底谈崩,甚至赶不上这个热乎的情人节。在传统观念里,结婚是一等一的人生大事,许多人也将其视为恋爱的终极目标。当相爱的两人经历了爱好、习惯、三观等等的磨合,最终决定步入婚姻的时候,似乎才发现:等真正到了「谈婚论嫁」这一步,两个人的婚姻里,背后站着的其实是两个家庭。毕竟,婚姻从来不是爱情故事的终点,而是现实契约的起点。借此,「后浪研究所」发起了一项「谈婚论嫁」小调查,探寻当代年轻人在备婚阶段的种种问题:房子该由谁来买?钻戒、三金该不该要?彩礼/嫁妆是必需项吗?婚前体检有没有必要做…..共有1096位朋友和我们聊了聊在「谈婚论嫁」时所需要面对的那些事。调查对象调查对象男性38.7%女性61.3%05后2.4%00后18.7%95后47.8%90后25.5%85后4.9%85前0.7%没有经历过57.3%正在/曾经经历过42.7%半数95后未曾经历「谈婚论嫁」,00后已经上了牌桌毫无意外,年轻人「谈婚论嫁」的比例和年龄成正比,年龄越大,经历过这一阶段的占比越大。各年龄段的备婚经历各年龄段的备婚经历□没有经历过□正在经历/经历过05后O00后O95后口56.3%90后O41.9%58.1%85后口71.2%当前婚恋市场上的主力军95后们,还有超过半数人没有进行到这一阶段;而20岁出头的00后,已经有15.8%开始备婚了。想要结婚,通常要先过父母这一关,对于「选择见家长的时间点」这件事,大部分人的选择都是在「感情稳定的时候」。第一次见家长的时间点第一次见家长的时间点谈恋爱后不久就见过21.7%感情稳定的时候43.1%准备结婚的时候26.9%准备同居的时候其他43.1%的年轻人在感情稳定时考虑见家长,其次则选择了更谨慎稳妥的时间点:26.9%的受访者在准备结婚时,才会带Ta回家。还有一部分人(21.7%)选择谈恋爱不久后,就推进到见家长环节,如果恋爱关系通过家庭层面的认可,也是一种关系升级的标志,当代年轻人的观念里,「见家长」与「结婚」之间也绝不只是简单画等号的关系。见家长的门道有多深?有人收两万红包,有人空手来回既然决定了见家长,那么问题来了:先去谁家?国内不少地方都有「男方先拜访女方的家庭,以显示尊重和诚意」的习俗,那么事实情况也是如此吗?「后浪研究所」对比了没有备婚经历和有备婚经历的两类人群,总结出「理想情况」和「实际情况」两组数据:先见哪先见哪一方家长?□理想占比□实际占比28.1%54.4%36.9%(双方一起见D6.4%40.8%虽然在现实情况中,54.4%的备婚人群都是先见的女方家长,但大部分年轻人(40.2%)的真实态度其实是「无所谓」,先见哪一方都一样。具体到年龄维度后,我们还能发现:00后、05后这群更年轻的群体会更倾向于「要见那就双方一起见」25%虽然现实中会双方一起见的情侣,仅仅只有6.4%。25%见家长时的礼物开销□男生□女生23.5%)23.5%)17.7%20.1%17.8%15.3%13.5%9.7%5.1%4.7%0.9%4001-6000元6000以上元准备以内礼物501-元1001-2001-4000元2000元14.5%20%第一次上门多多少少得带点礼物,以表示自己对这次拜访的重视。9成上的年轻人表示:懂得起多数人会在这上面花费500~2000元不等。剩下不到6%的人选择「不用准备礼物」而在实中,确实有也12.3%的受访者在第一次上门拜访对方父母时,什么礼物都没有准备。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在第一次上门后,收到了对方家长的红包,其中,1000~2000元是最常见的数额。第一次见家长收到的礼物情况第一次见家长收到的礼物情况□什么都没收到□收到红包□收到其他礼物9.6%□28.9%7.3%□□61.5%男生女生70.9%口「后浪研究所」本次调查的数据中,最大的红包达到2万元,而最小的则是100元。当然了,也有很多地方没有包红包的习惯,会选择特产或首饰作为「见面礼」。拎出性别对比分析,61.54%的男生拜访未来丈母娘后什么都没收到;而7成以上的女生则收到了未来婆家的红包。再回到「礼尚往来」这个问题,在没有准备礼物的人群中,同样没收到对方家长礼物/红包的占比最高。而带着上万元礼物登门的年轻人,全部都收到了回礼。2025年了,还有因为彩礼谈崩了的爱情吗?现在来到了整个「谈婚论嫁」过程中话题度最高的重头戏:「彩礼」作为社交媒体上永恒的流量密码,这两个字只要一被提起,必能引起热议。#老公要用我的彩礼来装修房子##同居后分手男方起诉索还108万彩礼##最高法明确这几类不属于彩礼##胖东来宣布员工结婚不允许要或付彩礼#·每一个话题在微博上都是上千万的阅读量。彩礼和嫁妆,该不该要?要多少?怎么要?现实生活中的彩礼「谈判」,真的有那么多drama故事吗?「后浪研究所」问来了这届年轻人的看法。年轻人对彩礼/嫁妆的看法只需要彩礼,不需要嫁妆年轻人对彩礼/嫁妆的看法只需要彩礼,不需要嫁妆4.8%只需要嫁妆,不需要彩礼0.8%都需要,且彩礼和嫁妆应价值相当43.0%都需要,且彩礼价值应高于嫁妆16.8%都需要,且嫁妆价值应高于彩礼0.9%都不需要33.7%在没有备婚经历的群体中,1/3的年轻人觉得完全不需要彩礼/嫁妆;但占比最高(43%)的观点还是:都要,而且应该价值相当,主打一个谁也别占谁便宜。也有16.8%的受访者认为彩礼要高于嫁妆,仅有极少数人选择了「嫁妆应高于彩礼」。看完了这届年轻人的观点,再看看有备婚经历/已婚的年轻人现身说法,他们收到彩礼和嫁妆的真实情况又是什么样子的?年轻人彩礼/嫁妆情况[1]都有,彩礼和嫁妆价值相当[2]都有,彩礼价值高于嫁妆[3]只有彩礼,没有嫁妆[4]都有,嫁妆价值高于彩礼[5]都没有[6]只有嫁妆,没有彩礼33.1%20.8%排名第一的还是「有价值相当的彩礼和嫁妆」占比达到了3成以上,排名其次的则是「彩礼>嫁妆」和「只有彩礼」这两种情况,「只有嫁妆」的情况占比不到3%。看来彩礼被称为「男方的诚意考试」这个说法还是有事实依据在的。不少人心中对彩礼的重要性看得更高,金额高低直接挂钩「真心纯度」,所以总得「压嫁妆一头」年轻人最理想的彩礼金额:6~10万元当被问及最理想的彩礼范围是多少时,30.9%的新手村村民们狮子小开口,6~10万元报价的彩礼是他们最理想的金额。以防这群朋友不好意思谈钱,我们把实际情况公布一下,看看「后浪研究所」本次问卷调查中,理想彩礼金额跟实际彩礼金额的对比情况。彩礼金额情况27.7%2.3%8.6%30.9%(20.3%5.9%0.7%0.7%□理想占比不需要彩礼/没有彩礼(1万元以内2~5万元6~10万元11~20万元C21~30万元(31~50万元D51~80万元I81~100万元l100万元以上实际占比18.7%0.8%7.7%26.7%31.3%9.7%3.3%0.5%0.8%0.5%在有备婚经历/已婚人群的实际情况中,我们也能看到:6~10万元的确是一个比较「舒适」的区间,收到了这个数的占比达到26.7%;而占比最高的彩礼金额则是11~20万元,占比高达31.3%。至于这几年互联网上疯传的68.8万、88.8万的高额彩礼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是凤毛麟角,彩礼超过30万元的都仅有5.1%。数额谈妥了,那彩礼和嫁妆怎么用?约7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将彩礼和嫁妆用于补贴俩人的小家庭。年轻人彩礼/嫁妆的用途80%68.8%60%年轻人彩礼/嫁妆的用途80%68.8%60%40%20%12.4%2.7%0给对方财产不需要补贴俩人给对方共同的小家庭其他4.0%这是直接把彩礼和嫁妆从「面子工程」升级为了「家庭基建项目」啊!直接投喂给小家庭当启动资金,作为双方的「天使轮融资」。传统的彩礼更像是男方的「诚意充值卡」,嫁妆则是女方的「婚前小金库」,但现在的年轻人显然更爱打明牌:既然要合伙过日子,不如把钱放进共同账户。当然了,在我们收集到的问卷中也有相当一部分观点认为,「彩礼」这笔钱是给女性的生育补偿,用于抵抗生育可能面临的风险和养育孩子的成本问题。只有极少数受访者表示将彩礼完完全全给了对方父母。坐标成都,身边的朋友结婚基本上没有彩礼的说法,双方家长会给小家庭一些支持,不管是直接打钱还是补贴买车买房。浙江人,我们当地重彩礼,这几年普遍是28.8w,女方家长不想背负卖女儿名声的话,正常是收18w存女儿卡上再退还10w给男方,再陪嫁一辆二三十万的车给女儿,皆大欢喜。不过我和我老公青梅竹马,结婚时他家里做生意失败了,我父母比较开明彩礼就没收,还给了我们几十万付首付。@序号286@序号286只要涉及婚后生育,就必须要彩礼,这笔钱主要是用来当做女生的生育保障,至少要能支撑住院、坐月子和一部分小孩的开销。如果我有不需要彩礼也能养得起小孩的勇气,那我就不结婚自己生。@天才少女@天才少女我大概的答案是,没有彩礼没有嫁妆,没有车房没有婚房,双方都在婚前攒点自己的积蓄为家庭的初期运营做补贴。男方可以拿家里的钱,反正我作为女方拿不了家里的钱,我家里的钱给老弟了。我打算跟他求婚,毕竟我真的很喜欢看他开心的样子,其他形式钻戒什么的都是身外之物,两个人开心就好。最后过年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自己爹妈自己孝顺。婚姻必需物质条件:工作、存款和房产虽然老话说:有情饮水饱,但是吃「大饼」长大的年轻人早就不信那一套了,有句名言说得好:没有物质的爱情只是一盘沙,都不用风吹,走两步路就散了。那么为了防止爱情被吹散,年轻人看重哪些物质条件?TOP1TOP2稳定工作一定数量存款房产42.8%在受访者的回答中,婚姻必要的物质条件Top3分别是:稳定工作、一定数量的存款和房产。在如今的大环境下,一份稳定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78%的被选择率登顶Top1。毕竟房贷可以分30年,但工资必须每月准点到啊!每月工资条上的数字,才是日常生活中最扎实的安全感。至于「一定数量」的存款是多少?20万元是高频出现的答案。此外,有1/3的人不仅在意对方的条件,「父母是否有稳定的退休金」也是重要的参考指标之一。35.0%-女生-一起买双方各自买房8.4%方买5.9%-男生-一起买39.7%租房结男方首8.4%谈结婚,房子当然也是绕不开的话题之一。多数人愿意双方一起奋斗,安置两个人的小家。无论在男生还是女生的想法中,「一起买」都是占比最大的选项。之后的答案则开始出现了差别,排名第二的选项中男生更能接受租房结婚,而女生则更倾向于双方各自买房。艾滋、性病、遗传病…...婚前体检查出什么会分手?如果前面的环节一切顺利,那么恭喜这对准新人现在到了婚前体检的阶段。90%以上年轻人认为有必要做婚前体检,其中女性占比更大。0.9%5.2%93.9%52.3%可是在实际情况中,超过半数的新人在结婚前没有专门做过体检。也许是在恋爱过程中,双方已经足够的信心,对Ta的健康状况知根知底。偶像剧的情节是,男/女主角哪怕车祸失忆,另一半也不离不弃,直到Ta奇迹般地康复。可现实命运不是个好编剧,会导致婚前分手的健康问题有不少。会导致分手的健康问题Top9[1]艾滋91.7%[6]基因缺[7]遗传疾[8]不孕不[9]慢性病87.2%62.3%[7]遗传疾[8]不孕不[9]慢性病87.2%62.3%61.6%54.1%[3]精神类疾病[4]传染病[5]癌症病育44.6%31.2%24.3%在各类常见可能的健康问题中,艾滋、性病、精神类疾病是分手导火索Top3,「不孕不育」在这些「重大疾病」面前,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仅有31.2%的情侣会因为该原因分手。男女对不同疾病的容忍度差异男女对不同疾病的容忍度差异经过性别交叉对比分析后,我们发现:在生不了孩子这件事上,女生的态度更「看得开」;但在传染病、精神疾病和癌症方面,男生则更能容忍。有纯爱战士表示,只要不生小孩,涉及的疾病不传染、不遗传,无论什么都能接受,但是唯独不能接受「刻意隐瞒」,的确,真诚在无论任何时候,都是亲密关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我是他的初恋在一起时间太久了,啥毛病也扔不了了。有病就积极治疗,但是绝对不能容忍他心知肚明却刻意隐瞒。不生小孩的话,遗传病这些都还好吧,如果是做一些不道德的事情染上疾病而且会威胁到我的身体健康,那就不行,比如说吸毒和嫖娼。求婚叫上爸妈?不如牵上你们一起养的狗求婚怎么求?已经有年轻人不满足于男生单膝下跪,女生回答一句「YesIdo」了。有近1/5的男生其实也想被女生求婚一次。不同性别期待的求婚方式70.9%男生向女生求婚女生向男生求婚双方各求婚一次不用求婚]男生□女生57.4%25.4%2.5%但求婚毕竟是个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后浪研究所」调查中,有超1/4的男生表示不想求婚,而只有14.1%的女生同意这么做,甚至低于女生愿意主动求婚的比例(15.7%),也就是说,在这部分女生看来,求婚是个仪式感,哪怕我给你求,也不能不求。在求婚的时机选择上,大部分人(60.8%)达成了一致共识:有结婚的打算之后就可以,无关其他条件。有19.69%的年轻人认为求婚应该在见过家长之后,还有小部分人选择在婚礼当天求婚。%[1]只要双方7[2]朋友42%[3]宠物5%[4]父母6%[5]兄弟姐妹%相较于叫上一大堆朋友见证的求婚,绝大多数年轻人希望求婚的现场只有双方,所以求婚前有必要试探一下对方的想法,不要一股脑叫上一群「见证人」,感动了自己,尴尬了别人。朋友以绝对优势,占据了「求婚最希望在场的见证者」榜首,同时,宠物也打败了父母、兄弟姐妹和各类亲戚,占据了第二名。突然在大庭广众下求婚的话,一定是会拒绝的,想想都尬得我头皮发麻,这就是在逼婚啊,不喜欢这种被逼迫的感觉。最理想的求婚场景是两个人在风景优美的地方,比如说有日落的海滩、日出的雪山,周围没什么人,我们俩的状态都是很愉悦、轻松的,这个时候他拿出精心准备的、有纪念意义的一样物品(不一定是戒指)来问我,当然能说一些好听的话最好啦!@麦@麦日常生活中,水到渠成的时候问一下就好,不需要刻意地求婚。走出消费主义陷阱,年轻人开始青睐黄金戒指「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语,让戴比尔斯这个全球最大的钻石矿业公司赚得盆满钵满。但如今关于钻石的声音中,没法变现、买到手就亏一半、钻石基本已经跟「智商税」画等号了。在愿意购买哪

相关知识

婚礼调查报告丨年轻人婚礼更趋轻量化 10桌以内成首选
婚嫁资讯
2025年果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轻人研究所065
疫情后餐饮业2025年复苏策略:餐饮行业健康与营养趋势研究报告[001].docx
百合佳缘婚恋观报告:近五成未婚男女更注重个人健康的隐私保护
茶与健康的研究报告.docx
婚恋观报告:“90”后和高学历人群更焦虑
婚嫁礼仪培训课程课件.pptx
健康医疗行业研究报告:2023年度医疗技术发展与市场需求分析.docx

网址: 【后浪研究所】2025年轻人谈婚论嫁报告.docx https://m.trfsz.com/newsview1335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