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梦想并不等于孩子的将来
在中国传承几千年的文化中,孩子顺应父母的期望出人头地,成为人上人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是每个父母的内心深处最为迫切的梦想。
但是真的应该这样吗?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上人,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下人,也不要让孩子成为人外人,要让孩子成为人中人。”
什么事人中人呢?最简单贴切的解释便是平常人了。心态平和,不与他人攀比,不与他人为恶,能够与人和谐相处,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简而言之就是心理健康价值观积极向上的人罢了。
展开剩余 66 %
可是有很多家长非常迫切的想将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孩子。
除开那些从小开始就给孩子报兴趣班、学前班,强行压缩幼儿们玩耍时间让他们学读书写字、学数学英语的家长外,还有很多的家长也会强行的让自己的孩子们延续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比如喜欢围棋的送孩子学围棋想让他成为国棋圣手;喜欢美术的让孩子去学画画,想让他成为一名艺术家……喜欢舞蹈的,音乐的,物理化学的种种数不胜数。可是在家长们如此的强压下孩子们真的能学好吗?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父母们可以给孩子培养兴趣、寻找兴趣,却不能给孩子们强加兴趣。让孩子延续自己的梦想,完成那些自己都没能完成的事情本就是残忍的。孩子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不是谁更不是你的附属品,他可以有也必须有自己的想法、兴趣和人生。为何他便要跟着父母设计的道路走上一辈子呢?
父母可以给予孩子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父母的理想应该由父母自己来完成,强加给孩子最终的结果不过是给他们增加了灵魂和身体上的负担,将学习和爱好变成一种摧残罢了。
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强扭的瓜不甜”大概也就是指这种情况吧。
所以让孩子多接触接触世界,多接触接触不同的事物,多给他买买玩具,看看他们究竟喜欢什么,再让他们选择自己的爱好和未来,不是更好吗?
说不定你的孩子中就能从玩具中获得兴趣和梦想,成为未来的艺术家、工程师或者科学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