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1000天阅读效应》:0

《1000天阅读效应》:0

全文约3400字,阅读用时约9分钟。文章最后一部分附有0-3岁亲子共读书单。

你好啊!我是戴叔。

问一下各位宝爸宝妈:你平时是怎么陪伴孩子的?

在回答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熟悉的场景:孩子拿着手机或者平板玩得不亦乐乎,不吵不闹,家长也乐得轻松。

可是,这样的方式真的好吗?相信绝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但因为工作忙、累等原因,没有做到高质量的陪伴。

那怎么做才是高质量的陪伴?有一个活动一定是得票最高的:阅读。

无论是上一代给我们灌输的理念,还是自己这么多年的经历,都能深刻体会到“知识改变命运”绝对不是一个空口号。由此,给下一代的阅读启蒙就更不容小视了。

但是,对于新手爸爸妈妈们,可能对于亲子共读活动也存在很多疑问,比如:应该买什么书好?宝宝更喜欢哪方面的内容?市场上纷繁复杂、各式各样的书籍,能不能买?等等。

最近,我阅读了《1000天阅读效应》,这本书可以说是新手爸爸妈妈的超级福音,也是0-3岁亲子阅读的最佳指导手册,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理解亲子共读这项高质量陪伴活动,并且给予我们一些书单参考。

下面,我将分三个部分为你讲解,分别是:

1、亲子共读中常见的误区;

2、0-3岁宝宝阅读特点及方法;

3、0-3岁亲子共读书单。

一、亲子共读中常见的误区

误区1:婴儿不需要阅读。

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还小,特别是1岁以内,既不会说话,也不会认字,看到书不是撕就是咬,能阅读吗?我也咨询过身边一些有孩子的同事朋友,大多数的回答都是1岁以内没有给孩子读过任何书。

其实,有科学研究表明,宝宝在没出生以前就具备了听故事的能力。

在妊娠期最后三个月,听妈妈读熟悉的故事时,胎儿的心跳频率会发生变化。如果从分娩前6个星期开始让妈妈经常朗读一小段故事,那么孩子出生后,每当听到妈妈读这段故事,而不是说其他话时,他们吸吮奶嘴的速度会加快,强度也会增加。

再者,阅读中有一个“马太效应”,是指孩子读书越读越爱读、越读越会读;反之越不读越不爱读、越不读越不会读的现象。

所以,从早期阅读的效果来看,在当下可能并不明显,但坚持下去,就会超出预期、令人惊讶。这和我们投资理财里熟悉的复利效应是一个道理:开始越早,收益越多。

当然,如果宝宝已经3岁了,也不要认为就晚了、输在起跑线了。与其产生强烈的负疚感,不如立即准备好书籍,和宝宝一起开始阅读!

记住一句话:现在开始,任何时候都不晚!

误区2:字少的书性价比太低。

很多家长,包括我自己,最开始也有这个惯性思维:一本书总共才20页不到,绝大多数都是图画,加起来没十几个字,这样的书有用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张图。

从这个图,我们能发现,3岁以前的孩子,在阅读书籍的时候,主要的关注点都在画面而不是文字上。

这也符合宝宝认知发展的特点。婴幼儿还不能理解文字这样的抽象语言,也还没有发展出抽象思维,所以对他们而言,最直观的就是图形图像。

所以,在早期阅读的过程中,是逐步从图画过渡到图画+文字,甚至是后期纯文字的过程,而不是我们大人眼中的字多就好。

误区3:为了读而读。

爸爸妈妈与宝宝共读的时候,可能因为时间比较紧张,或者个人情绪、身体原因等,会出现把阅读当成任务的现象。

其实,这种情况也经常出现在我们自身的学习上。比如书还剩20页,课程还有几分钟,为了得到这点成就感而“欺骗”自己。

但是,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就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体验了,更要关注宝宝的体验,也要尊重宝宝的需求和兴趣。不要强迫宝宝阅读,宝宝不喜欢听的片段就跳过,特别喜欢的片段就反复读。

否则,我们仅仅是为了完成一种叫做“阅读”的任务,宝宝既不能感受到读书的乐趣,也感受不到我们陪伴的乐趣,因为这是一种没有灵魂的陪伴。

二、0-3岁宝宝阅读特点及方法

既然要尊重宝宝,在符合他们认知和兴趣的基础上陪伴,那么,我们也就相应要知道各个年龄段的宝宝都有什么样的特点,这样才能够“对症”陪伴。

0-6个月的宝宝

在这个阶段的宝宝,视觉发展是最弱的,虽然能够分辨彩色与非彩色,但是并不能辨别具体颜色。所以,我们应该给他们提供对比度高的图片,也就是所谓的“黑白卡”。

特别是,他们对人脸的图案更感兴趣,也更偏爱曲线。爸爸妈妈们在准备书籍或者卡片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添加相应的图案内容。

在3个月以后,宝宝就会开始喜欢触摸和啃咬,所以可以相应准备一些纸板书、触摸书、布书、洗澡书。当然,一定要注意选择正版的品牌货,安全质量有保障。

6-12个月的宝宝

这个阶段的宝宝探索世界的方式已经开始从“口”逐渐过渡到“手”,视觉清晰度在不断提升,在听觉方面也能够辨别大人的语调是高兴还是愤怒,注意力和记忆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够发出一些“baba”“mama”等简单声音。

在这样的发展特点下,可以开始给宝宝准备一些发声书、带机械连接的书等,帮助他理解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宝宝对表情、事物与动作都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所以我们也要相应为宝宝准备表情书、认知书等。

在语言方面,爸爸妈妈们可以开始准备一些主打语言交际主题的书,比如“你好”“喂喂”等,有助于宝宝模仿,让宝宝产生成就感。

1岁-1.5岁的宝宝

宝宝们在这个阶段特点是听得多,说得少;理解多,表达少,所以爸爸妈妈们要继续读给宝宝听,为宝宝提供大量接触语言的机会。

此外,这个时期宝宝的认知又有了一定的提升,所以一些数字儿歌、数数书、形状游戏书都可以添加到宝宝的书架上。同时,注意不要选择太厚的书籍,10页左右就足够了,让宝宝读起来也有成就感。

1.5岁-2岁的宝宝

这个时期的宝宝对爸爸妈妈有着强烈的依恋与依赖,特别是对爸爸越来越亲了,所以亲子类题材,尤其是展现父爱类的图书更适合与宝宝一起共读了。

随着宝宝精细运动能力和手眼配合能力提升,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准备一些认知游戏书,让宝宝像侦探一样玩起“找不同”的游戏。同时,针对宝宝的认知提升,也需要准备相应的认知小百科,帮助他认识更多的事物。

2岁-3岁的宝宝

故事书始终是宝宝的最爱,这个时期,我们更要注重与宝宝一起互动,最好是能够和宝宝一起进行角色扮演,让他更融入到故事内容中,从行为中理解故事情节。

当然,随着宝宝长大,也要开始给宝宝灌输一些道理,让宝宝养成正确的三观,所以,有趣又有益的故事书更应该加入到共读之中了。

最后,在进行亲子共读的过程中,有3条是爸爸妈妈们必须自始至终做到的:

1、始终把阅读的重点放在宝宝上。看到宝宝感兴趣的,就反复读、不厌其烦的读;如果宝宝此刻实在没心情,或者就是不想听这一段,就跳过或者待会再读,千万不要勉强宝宝阅读,让他感受到阅读是一种负担。

2、不要做居高临下的大人。有的时候,宝宝可能在阅读上有畏难情绪,或者我们提出的问题宝宝一下回答不出来。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责备宝宝,让他感受到一种“考试压力”。我们要做宝宝共读的伙伴,而不是老师。

3、把游戏贯穿到共读中。无论是1岁以内的阅读,还是3岁以后的阅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爸爸妈妈们更应该把书中的内容“演”出来,让宝宝们感受到活灵活现的事物,而不仅仅是书本上平面的东西。特别是与宝宝一起参与到角色扮演中,更有助于宝宝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0-3岁亲子共读书单

以下分龄书单,仅供参考(来源于《1000天阅读效应》)。

0-6个月:

(1)黑白卡:《婴幼儿视觉激发卡系列》;

(2)儿歌:《小雨滴:给0-3岁宝宝的律动儿歌》;

(3)床挂书:《小宝宝视觉激发床挂书》;

(4)洗澡书:《小不点布书洗澡书礼盒》;

(5)布书:《宝宝手掌书》。

6-12个月:

(1)《洞洞动起来——小手捏一捏》;

(2)《小不点触摸书》系列;

(3)《脸,脸,各种各样的脸》;

(4)《连在一起》;

(5)《婴儿游戏绘本》系列。

1岁-1.5岁:

(1)《咚嘟咕咚》;

(2)《中国童谣》;

(3)《冰冰和波波手指推拉书》;

(4)《数一数,亲了几下》;

(5)《光线投影变变变》。

1.5岁-2岁:

(1)《我爸爸》;

(2)《小猫头鹰》;

(3)《0-4岁幼儿认知小百科》;

(4)“小熊宝宝”系列;

(5)《小金鱼逃走了》;

(6)《好饿的小蛇》;

(7)《蹦》;

(8)《亲爱的动物园》。

2岁-3岁:

(1)《小马过河》;

(2)“米菲”系列;

(3)《猜猜我有多爱你》;

(4)《大拇指无字故事书》;

(5)《谁藏起来了》;

(6)“14只老鼠”系列;

(7)《跟屁虫》;

(8)《魔法亲亲》;

(9)《可爱的鼠小弟》;

(10)《一园青菜成了精》。

希望爸爸妈妈们都能和宝宝一起读书、一起成长,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

互动话题:你家宝宝最喜欢哪本书?欢迎留言分享,与各位宝爸宝妈一起讨论。

相关知识

【阅读胎教】阅读胎教是什么
《2019儿童阅读与亲子家教阅读报告》显示
提升亲子阅读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亲子阅读的好处】什么是亲子阅读
如何有效开展亲子阅读?赵小华:父母和孩子都需要优质阅读输出
【阅读胎教】胎教怎么进行
点读笔=亲子阅读的替代品
适合家长阅读的书籍推荐
亲子阅读指南
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

网址: 《1000天阅读效应》:0 https://m.trfsz.com/newsview135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