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和分娩是女性生命中的重要阶段,但怀孕和分娩或致女性盆底损伤,了解盆底健康重要性并掌握保护和康复方法至关重要,本文提供孕期产后盆底健康科普指南。 认识盆底肌及其重要性 盆底肌是位于骨盆底部的一组肌肉群,它像一张 “吊网”,承托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盆底肌的主要功能包括支撑盆腔器官,维持正常解剖位置、控制排尿、排便、维持性生活的满意度等。其损伤易致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二、孕期及分娩盆底肌损伤的原因
1.孕期激素变化
怀孕期间,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尤其是松弛素的分泌增加,使盆底肌肉和韧带变得松弛,为分娩做准备。但这种松弛也会导致盆底肌的承托能力下降,容易出现盆底功能障碍。
2.胎儿增长和子宫增大
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子宫逐渐增大,对盆底肌造成持续的压力。这种压力会使盆底肌逐渐被拉长、变薄,甚至出现损伤。
3.分娩过程
分娩是造成盆底肌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无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都可能对盆底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顺产时,胎儿通过产道,对盆底肌产生强烈的挤压和拉伸;这种损伤的程度与胎儿的大小、分娩的难易程度以及是否使用助产工具(如产钳、吸引器等)有关,剖宫产虽然避免了胎儿通过产道的过程,但手术过程中也可能对盆底肌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孕前与孕期盆底健康的保护
1.孕前:定期进行凯格尔运动等盆底肌锻炼增强肌肉力量与耐力,保持健康体重,合理饮食,避免重体力劳动,戒烟,定期体检排除影响盆底功能的疾病如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等。
2.控制体重增长
孕期体重增长过快会增加盆底肌的负担。因此,孕妇应合理控制饮食,避免过度进食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增长。一般来说,正常体重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应控制在8.0~14.0千克之间。
3.避免增加腹压的行为
孕期应避免长时间站立、久坐、提重物、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的行为。这些行为会使盆底肌承受更大的压力,加重盆底肌的损伤。
四、产后盆底康复的方法
1.生活方式干预
包括控制体重,改变饮食结构,戒烟,控制血糖和盆底肌锻炼。凯格尔运动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盆底肌锻炼方法。具体方法是:做收缩肛门运动,用力收缩盆底肌肉 3秒以上后放松,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凯格尔运动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非常方便。
2.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是通过仪器将盆底肌的活动情况转化为视觉或听觉信号,让患者直观地了解自己盆底肌的收缩情况,主动参与康复过程,从而更好地进行锻炼。生物反馈疗法可以提高患者的锻炼效果,缩短康复时间。
3.电刺激治疗
电刺激治疗是通过仪器将微弱的电流刺激盆底肌,促进盆底肌的收缩和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盆底肌的肌肉力量和肌肉敏感性。电刺激治疗一般需要在医院或专业的康复机构进行。
4.手法治疗
手法治疗是由专业的康复治疗师通过拉伸和按压盆底肌及肌筋膜触痛点等手法,对盆底肌进行放松和刺激,促进盆底肌的恢复。
5.磁刺激治疗
磁刺激治疗是利用磁场刺激盆底肌,促进盆底肌的收缩和血液循环,改善盆底功能。磁刺激治疗具有无创、无痛、方便等优点,适用于各种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
6.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是通过激光的热效应和生物刺激作用,促进盆底组织的修复和再生。激光治疗一般需要在医院进行,适用于一些较为严重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
在医院,医生会根据每个人评估的具体情况,推荐适宜的修复项目,有时候也会几种方法与设备搭配使用,根据个人情况精准的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五、注意事项与心态调整
产后要注意合理饮食与运动,多吃膳食纤维防便秘,适量散步、瑜伽促恢复,避免剧烈运动与劳累以免伤盆底肌。还要避免不良习惯,如久站、久坐、提重物等,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过早过频性生活。心态调整很关键,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常见,患者勿焦虑紧张,要保持积极心态配合治疗与康复训练,
六、结语
孕期产后盆底健康是女性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盆底肌的重要性,掌握孕期及产后盆底保护和康复的方法,对于女性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希望本文能够为广大女性提供一份有用的科普指南,帮助大家更好地守护盆底健康。
相关知识
产后避孕指南:科学选择守护健康
盆底康复与产后恢复科学指南
20240607《健康之路》《女性健康守护者(下)》姜海利,闫有圣,王玉,女性健康,产前筛查,盆底健康,分娩阵痛,出生缺陷(修复盆底肌:3个动作)
孕妇健康管理,从孕期到产后全方位指南
守护她力量:全方位呵护女性健康
全孕期健康管理服务,守护母婴安全健康
孕产妇产前筛查:守护母婴健康的全面指南
孕期不适全攻略,妇产科医生守护,安心待产
母婴健康守护,妇保科护理全指南
产褥期护理:产后恢复的全面指南
网址: 孕期产后盆底健康守护:全方位科普指南 https://m.trfsz.com/newsview1359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