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绿色生产管理技术要求
茶园栽培管理、生产加工管理、产品质量管理是生产优质茶叶的
关键环节茶园土壤及施肥管理、茶园病虫害防控管理、茶树修剪采摘
管理、茶叶加工质量管理,是茶叶绿色生产模式的重要内容。
一、土壤管理
(1)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每3年检测一
次。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对于土壤重金属
等污染物含量超标的茶园应退茶还林。
(2)采用地面覆盖等措施提高茶园的保土保肥蓄水能力;植物
源覆盖材料(草、修剪枝叶和作物秸秆等)应未受有害或有毒物质的
污染。
(3)采用合理耕作、施用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耕作时
应考虑当地降水条件、防止水土流失。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
覆盖度大、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
(4)幼龄或台对改造茶园,宜间作豆科绿肥或高光效牧草等,
适时收割。(5)土壤pH值低于4.0的茶园,宜施用白云石粉、石灰
等物质调节土壤pH值至4.0~5.5范围内。土壤pH值高于6.0的茶园
应多选用生理酸性肥料调节土壤pH值至适宜的范围。
(6)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茶园宜进行节水灌溉。二、
施肥管理
茶叶绿色生产模式对茶园施肥提出绿色高效的技术要求,重点注
1
意以下几点∶一是避免过量施肥,规范施肥操作,防止因施肥造成面
源污染;二是根据土壤和植株养分检测结果制定施肥方案,应用水肥
一体化等现代农业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三是对施肥量偏高的茶园实
施减量施肥四是合理利用绿肥,增加有机肥施用比例。具体施肥技术
参见本书第七章。
三、病虫害防控
茶叶绿色生产模式要求对茶园病虫害实施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
茶园应围绕“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方针,结合茶树病虫害的发生特
点,引进、吸收和消化先进适用的防治技术,探索建立一套以生态调
控为基础,理化诱控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科学用药为辅助,专业化统
防统治为主要防治模式的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1)生态调控。维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积极创造不适宜病
虫害发生的生态环境,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建立适合天敌昆虫繁衍
的环境。选用和搭配不同的茶树良种,丰富生物多样性,以防止由于
良种抗性的变化或病原菌、害虫的适应性改变而造成茶树病虫害的暴
发或流行。加强茶园中耕除草、合理施肥和及时排灌等管理措施。及
时采摘和修剪茶树,抑制小贯小绿叶蝉、茶橙瘿满、茶白星病等危害
芽叶的病虫害发生。
(2)理化诱控与化学生态防控。理化诱控是指利用害虫的趋性
来防治茶树有害生物。常见的有灯光诱集、色泽诱杀和性信息素诱捕
等方法。一是利用振频式杀虫灯诱杀害虫,要注意合理设置开关灯时
间,减轻对天敌昆虫的杀伤。二是针对害虫对颜色的趋向性,科学选
2
用不同色泽的色板诱杀害虫。还可采用糖醋液诱杀、性诱剂诱杀等。
由于大多数天敌昆虫如捕食螨、寄生蜂、草蛉等体型较小,可选用一
些特殊的集虫装置并与性诱剂、互利素配合使用并做到“诱而不杀”,
使得体型较小的寄生蜂等可以从陷阱中逃逸出来,而体型比较大一些
的蛾蝶类害虫无法逃脱饥饿而死。可利用吸虫机械吸除小型害虫如螨
类、叶蝉、粉虱等,当害虫集中爆发时亦可采用人工捕杀。
化学生态学防控是利用茉莉酸、水杨酸、苯并噻二唑、氨基丁酸
等诱导茶钙产生对害虫或病原物的抗性、或诱导茶树产生挥发物以聚
集天敌。利用挥发性互利素的精细组合针对不同的害虫有目标地实施
驱避、引诱的策略,同时有利于聚集寄生蜂或捕食螨。
(3)生物防治。综合运用多种对人畜无毒、对其他有益生物安
全、不污染环境、不产生农药残留、对作物无不良影响、效果稳定的
生物防治技术。加强茶园害虫天敌保护,释放捕食螨、寄生蜂等天敌
昆虫,应用核型多角体病毒、白僵固等病原微生物制剂、应用植物源
和矿物源农药进行防治。
(4)化学农药防治。选择在茶树上取得登记的农药产品用于防
治,严格遵守农药的安全间隔期。通过对症下药、适时用药、适量用
药、适宜施药方式及选用高效喷药器械,尽量做到化学农药减量使用。
(5)统防统治。茶园可接受商业化的统防统治服务,也可自己
组织建立统防统治队伍,可由当地茶叶企业或合作社牵头建立,也可
以村为单位建立。防治队应
相关知识
茶叶生产茶叶加工与提炼技术.pdf
无公害茶叶栽培管理技术
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
绿色猪肉生产的技术及管理措施
基于生态理念的茶叶种植技术及有效管理分析
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
茶叶碳酸饮料生产技术
绿茶茶渣中蛋白质的提取技术研究
立春过后(春茶前)茶叶生产技术
有机蔬菜生产基地要求及栽培管理技术
网址: 茶叶绿色生产管理技术要求.pdf https://m.trfsz.com/newsview1368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