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健康吃粽有讲究,营养专家这样说…

健康吃粽有讲究,营养专家这样说…

端午节临近,粽子作为传统节令食品,成为家家户户餐桌上的主角。然而,粽子虽美味,却并非人人适宜,食用不当可能引发消化不良、血糖波动等问题。营养专家提醒,科学食用粽子需注意以下几点:

控制食用量,避免过量摄入

粽子以糯米为主料,黏性大、热量高:

普通肉粽(约150g):热量约300-400大卡,接近2碗米饭

豆沙甜粽:含糖量可能高达20-30克,相当于6-7块方糖

建议:健康成人每日不超过1个(约100-150g),儿童、老人及消化功能较弱者减半。

特殊人群需谨慎选择

糖尿病患者:

避免甜粽(豆沙、蜜枣等),选择杂粮粽(糙米、燕麦、藜麦等),降低升糖指数(GI)。

搭配蔬菜、蛋白质(如鸡蛋、豆腐),延缓血糖上升。

心血管疾病患者:

少选高脂肉粽(五花肉、咸蛋黄),避免猪油粽,推荐瘦肉、香菇、板栗等低脂馅料。

控制钠摄入,避免过咸粽子(单只钠含量可能超800mg)。

肠胃功能较弱者:

糯米冷却后更难消化,务必加热食用。

搭配山楂水、陈皮茶等助消化饮品。

科学搭配,平衡营养

搭配蔬菜:如凉拌黄瓜、清炒时蔬,增加膳食纤维,促进消化。

搭配蛋白质:如鸡蛋、鱼肉、豆制品,降低血糖波动。

避免高油高糖饮品:如含糖饮料、奶茶,推荐无糖茶(绿茶、乌龙茶)或柠檬水。

注意储存与食用安全

冷藏保存:未吃完的粽子需冷藏(≤4℃),并在3天内食用。

彻底加热:避免冷食,微波或蒸煮至中心温度≥75℃。

警惕变质:若粽子发酸、发黏或异味,立即丢弃。

健康改良新选择

低糖版:用代糖(赤藓糖醇)替代白砂糖,减少热量。

高纤版:加入紫薯、南瓜、杂粮,提升膳食纤维含量。

低脂版:用鸡胸肉、虾仁替代五花肉,减少饱和脂肪。

专家提醒:

粽子虽美味,但不宜作为主食长期食用。端午节期间,建议结合适量运动(如散步30分钟),帮助消化代谢。合理搭配、适量食用,才能既享受传统美食,又守护健康。

(部分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5)》;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相关知识

“粽”享美味 健康食用有讲究
健康科普丨端午吃粽子 养生有讲究
粽子的热量高 专家教你健康吃粽子
吃1个粽子吸入热量=走10000步?这里有一份吃粽子不胖的秘笈
粽情端午,健康相伴!这份吃粽指南请收好!
吃虾季来了 如何健康吃虾? 营养专家这样说
端午节怎么样吃粽子更健康和注意事项讲解
端午节粽飘香!怎么吃粽子不发胖?习俗暗藏养生精髓
吃虾季来了,如何健康吃虾?营养专家这样说
端午吃粽子,这些健康要点请收好

网址: 健康吃粽有讲究,营养专家这样说… https://m.trfsz.com/newsview1371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