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儿科常见病

儿科常见病

儿科常见病种类较多,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和营养性疾病是较常出现的类型。家长需根据症状及时判断,必要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或延误治疗。

普通感冒与流感

1.

症状:发热、咳嗽、流涕、咽痛,部分伴有呕吐或腹泻。流感可能引发高热、肌肉酸痛。 处理:多休息、补充水分,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

)。若出现呼吸急促、持续高热或精神萎靡,需立即就医。

支气管炎与肺炎

2.

症状:频繁咳嗽(可能伴痰音)、呼吸急促、胸痛,严重时口唇发绀。 处理:轻症可通过雾化

、拍背排痰缓解;若呼吸频率异常(如婴儿>50次/分钟),需住院治疗。细菌性肺炎

需抗生素,病毒性肺炎

以对症支持为主。

急性胃肠炎

1.

症状:呕吐、腹泻、腹痛,可能伴随发热。严重脱水表现为尿量减少、哭时无泪、皮肤弹性差。 处理:轻症口服补液盐防脱水;避免高糖饮食。若频繁呕吐、无法进食或便血,需及时输液治疗。

功能性腹痛2.

症状:反复脐周疼痛,与饮食、情绪相关,无器质性病变。 处理:调整饮食结构,避免生冷食物;心理疏导减轻焦虑。

湿疹

(特应性皮炎)1.

症状:皮肤红斑、瘙痒

、脱屑,常见于面部、肘窝等部位。 处理:保湿霜修复皮肤屏障,严重时使用弱效激素药膏;排查过敏原(如牛奶、尘螨)。

过敏性鼻炎

与哮喘

2.

症状:鼻痒、打喷嚏、喘息、夜间咳嗽。 处理:远离过敏原(如花粉、宠物毛屑);哮喘需长期规范使用吸入药物控制。

手足口病

1.

症状:手、足、口腔出现疱疹

,可能伴低热。 处理:多数可自愈,需隔离2周;若高热不退、肢体抖动,警惕重症病例。

水痘

2.

症状:全身性瘙痒性皮疹,从红斑发展为水疱、结痂。 处理:避免抓挠,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

;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

缺铁性贫血1.

症状:面色苍白、易疲劳、注意力下降。 处理:增加红肉、动物肝脏摄入,必要时补充铁剂。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2.

症状:方颅、肋骨外翻、O型腿。 处理:新生儿出生后需每日补充400IU维生素D,多晒太阳。

观察精神状态:比体温更能反映病情轻重。 合理用药:抗生素需遵医嘱,不滥用止咳药(可能抑制排痰)。 预防接种:按时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

、手足口疫苗)。 饮食调整:疾病期间以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强迫进食。

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无改善,或出现意识模糊

、抽搐、呼吸困难等危急表现,需立即急诊处理。

相关知识

儿科常见疾病
儿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儿科常见病
儿科常见疾病有哪些
【中医】儿科学—儿科常见病及治疗
儿科常见疾病及预防
儿科疾病有哪些常见的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与护理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要点包括,儿科常见疾病护理要点包括哪些
儿科常见病的中医防治

网址: 儿科常见病 https://m.trfsz.com/newsview1373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