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喂养指南 2 打针注意 3 营造良好语言环境 4 腹泻应对 5 训练婴儿小便 6 训练婴儿大便 7 安全指导① 乳品和代乳品的量和浓度应按小儿年龄和体重计算,按小儿食欲调整,切忌过稀或过浓;
② 奶瓶以直式为好,易清洗,奶头软硬合适,奶头孔大小按婴儿吸吮力而定,以奶瓶盛水倒置水滴连续滴出为宜;
③ 每次喂哺后一切食具应洗净并煮沸消毒,奶头应煮沸>5分钟;
④ 每日喂哺次数和间隔时间与母乳喂哺相近,小婴儿间隔时间可略长,约3.5—4小时;
⑤ 每次喂哺前可将乳汁滴几滴于手背或手腕处试乳汁温度,以不烫手为宜;
⑥ 喂奶时奶瓶斜度应使乳汁始终充满奶头,以免将空气吸入,哺乳毕应竖抱拍气。
父母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在平时的时候不要以“你不乖,就把你送到医院去打针”这样的话来吓唬孩子,这样会让孩子在心理上对医院和打针产生阴影。
在平时,父母可以和宝宝做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可以让宝宝当小医生,帮自己的娃娃打针,父母要耐心地向孩子解释医生的职责、生病要打针的重要性,这样既让孩子了解到各种知识,也不会对打针产生恐惧感。
尽量不要让宝宝看到其他宝宝打针的情形,以免受到别的宝宝恐惧打针的影响。
父母可以帮宝宝带上喜爱的玩具或图书,在打针的时候可以给宝宝讲故事,尽量帮助医生分散宝宝的注意力。
打针时,父母一定要陪在孩子的身边,多安抚他,鼓励他,多抱抱宝宝,这种肢体上的亲密接触会得到宝宝的信任的。
与此同时,父母自己也要保持镇静,以免自己紧张的情绪影响到宝宝,让宝宝更加恐惧打针。
2岁孩子比1岁的孩子更成熟了,他们的思维更活跃,自我意识更强烈。宝宝的语言发展处在模仿时期, 所以经常会有“犯错”或“粗口”的情况,父母要注意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同时当宝宝出现不好字眼时,要及时耐心给宝宝纠正;肢体的发展让宝宝可以到处“探索”,所以要多带宝宝外出,给他介绍所遇事物;所以家里的危险物品要放在宝宝拿不到的地方,当厨房里在煮东西时,一定要有大人在旁看住。
看到宝宝腹泻,妈妈不要急于抱宝宝去看医生、吃药、打针,而要关注宝宝的精神和进食情况。如果宝宝拉水便,伴有发烧、精神不振、不想吃奶,那可能是细菌、病毒引起的腹泻,需要找医生诊治。
有的宝宝拉水便,或是便中带有未消化的食物(如胡萝卜、西红柿等),但精神很好,食欲也不减,那么这种腹泻就不要紧。可能是宝宝吃得过饱,也可能是对辅助食物不太适应,调整一下宝宝的进食量就可以了。
还有一种情况,即饥饿引起腹泻。只要给宝宝吃饱,添加米粥等辅助食品,大便就会逐渐正常。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会使人一生受益。周岁以下的婴儿是没有办法控制大小便的时间的,要真正能控制大小便,一般要到2周岁以后,但可以从周岁以后就开始进行训练。这样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不仅能减少成人的许多麻烦,而且也有利于婴儿的健康。
在婴儿醒着时,可观察婴儿排小便前的表情或反应,及时把尿,细心的母亲一般会掌握婴儿小便的规律,白天把尿的次数可多些,夜间次数少些。但不能过于频繁地把尿,这样会减低膀胱的充盈程度,使婴儿有一点大小便就要排出来,这对以后会带来一定麻烦。把尿时,大人可发出“嘘……嘘……”的声音,或用吹口哨来示意小便,久之婴儿即可建立起大小便的条件反射。
坐便盆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训练之前,家长要仔细观察小儿每天大便的时间,以及大便前的神情和动作,以便掌握小儿大便的规律。小儿要大便之前往往会出现特殊表情,如眼睛睁大、定定的看着什么东西、不动、使劲屏住气、脸胀得通红等。当发现孩子出现这种神态时,可立即把他抱去坐在便盆上,家长可在旁帮他嗯嗯使劲,让他模仿,他就会顺利排出大便。坐盆时间不宜过长,每次不应该超过10分钟。因为坐便盆时间过长,会形成脱肛。孩子如果不愿坐盆或大便解不出,就不要勉强他坐在便盆上,可过几分钟再试。开始时也可抱着孩子在便盆上大便,让他习惯了再坐盆排大便。这样坚持每天定时训练,就能渐渐养成习惯。
切记不可坐在便盆上给婴儿吃糖果、玩玩具、喂饭等;更不能将便盆代替椅子,让婴儿长久地坐在上面,这样不利于大便习惯的培养,对身体健康也没有好处。冬天坐便盆时,可在便盆上套上布套子,以免便盆太凉的刺激引起大小便抑制。便盆最好放在容易看到的较明亮地方,便于寻找,也不会因为黑暗,引起婴儿惧怕坐便盆。
要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安全指导、教育,提高幼儿保护自己的能力,帮助幼儿树立安全意识。主要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教育孩子树立安全意识
孩子小缺乏生活经验,好奇心强,不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有时偏偏喜欢做一些危险的尝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采用电视短片、 图片、故事等形式向孩子进行安全教育,让他们知道哪些东西是危险的?会伤害身体,并教会幼儿认识一些安全标志和急救情况下拨打的急救电话。例如:针对幼儿中鼻子易出血的现象,我们举行了“保护鼻子”的教学活动,教师用形象的语言和活动的教具,让幼儿了解抠鼻孔 、鼻子强烈碰撞引起鼻子出血的道理;再如请受了伤的孩子谈谈自己的感受,当孩子们听到同伴的痛苦经历时,自然就会懂得尖利、危险的东西是不能玩的。
二、培养孩子的灵活应变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一些胆怯、体弱、不爱活动的幼儿遇到危险情况时反应慢、灵活性差,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组织孩子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以增强幼儿的体质,发展幼儿灵活、敏捷、协调的动作。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创设情境及利用周围环境的变化来培养幼儿对突如其来的事件的灵活处理能力。如:一个人在家,突然闻到煤气味怎么办?突然停电怎么办?鼻子出血怎么办?-------通过这些问题情境,引导孩子说出自救方法。当孩子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应变方法时,遇事就能从容应付,不再会慌张。
三、训练孩子的在我保护技能
孩子年龄小,有时知道要注意安全,但不一定有能力处理一些带危险性事件,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的教给孩子一些自我保护技能。我们常用集体活动时的模拟练习来训练孩子的自我保护技能。例如:为了让孩子懂得交通规则,学会安全过马路。我们进行了“过马路”的集体活动,设计了“小海龟进城”的游戏情境,在愉快的交通安全游戏中,孩子懂得了红、绿灯的作用,知道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我们不但在课堂中进行训练,还特地带孩子来到十字路口进行实地观察,使孩子直接感知体验。
幼儿具有好奇心强、好动、随心所欲的特点,而且不知深浅、不明是非,常常趁老师不注意玩一些危险物品,做一些危险的事或到一些不安全的地方玩,而教师不能因为这些就限制幼儿的活动。在与环境进行交互作用之后从而获得相应的信息、感受。教师要在一日活动中,仔细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利用各种教育活动增加必要的生活课程,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
相关知识
康宝莱营养小课堂开课啦!
孕妇课堂——掌握孕期知识,生育健康宝宝
康宝莱健康课堂 您的体重管理专家
知妈堂孕育课程免费体验,只为你生个健康宝宝
康宝莱体重管理小课堂《骨骼健康》MG动画 social media
人之初——新生宝宝实用课堂
健康大课堂《妈妈好营养,宝宝好未来》
康宝莱健康课堂:怎样才能做到正确运动
“手”护宝宝健康,小儿推拿儿童保健父母公益课开讲了!
新手爸妈课堂|宝宝正确喂奶步骤
网址: 宝宝健康小课堂 https://m.trfsz.com/newsview1379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