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平衡拔罐疗法

平衡拔罐疗法

平衡拔罐疗法

银川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配合医疗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工作也日趋频繁。护士长作为专科护理业务的带头人,为了确保 新技术、新业务的顺利开展,带领我们全科护理人员学习了平衡拔罐疗法。</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平衡拔罐就是在传统的罐法中,增加了闪、拨、振、提、滑等多种手法,对患者实施熨刮、牵拉、挤压、弹拨等物理刺激,以激发经精气,温经通络,行气导滞,驱寒除湿,调节阴阳,达到修复机体平衡功能的作用,故名“平衡罐”。</p> <p>平衡火罐疗法的作用原理和机理&nbsp;</p><p>局部作用(穴位或神经):</p><p>两种刺激共同对局部作用:温热及机械作用</p><p>a) 机械刺激</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通过罐口对局部神经,背腧等进行牵拉,熨刮,挤压,弹拨刺激毛细血管扩张、组织间隙自溶、组织胺类物质释放、增加机体反应、自我调节(器官组织)自我修复。</p><p>b) 温热刺激的形成和作用</p><p>火罐体内部的热量</p><p>作用: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末梢神经的调节。</p><p>全身作用:</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机械和温热双重作用于局部的毛细血管,末梢神经,主要是脊神经根,周围肌组织等。使脊髓或大脑皮层神经兴奋从而转变为良性信息传递到需治疗的各器官组织。</p> <p>平衡火罐的治疗特点</p><p>1)操作简便,易于普及</p><p>2)无损伤,患者易接受</p><p>3)疗效显著</p><p>4)无副作用</p><p>5)既治病又防病</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平衡罐适合大部分亚健康人群,如感冒、失眠、肥胖、肩周炎,湿热体质的健康人,颈项僵痛、腰背酸痛患者、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急性肠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科主任的大力支持下,护士长组织全科人员经过视频学习,示范,亲身体验……</p> <p>&nbsp;&nbsp;&nbsp;&nbsp;&nbsp;在刘怀跃医师指导下学习膀胱经及督脉的正确定位</p> <p>&nbsp;&nbsp;&nbsp;&nbsp;&nbsp;在杨发强医师指导下练习按摩手法</p> <p>它分为七个步骤:1.精油开背2.颈肩腰椎按摩3.提罐4.闪罐5.走罐6.抖罐7.坐罐</p> <p>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p><p>紫黑色——供血不足、有积寒</p><p>紫色并伴有黑斑——气血不畅通</p><p>紫点并有深浅不一的块状——风湿</p><p>鲜红而颜、局部发热——阳症、热症、实症、热毒炽盛、体质阴虚火旺红</p><p>暗——血脂粘稠、血脂高、供血不足</p><p>瘀斑或血泡灰白、色淡——虚寒、湿邪</p><p>皮肤微痒——风邪、湿症</p><p>水泡、水肿、潮湿——寒症、湿气盛</p><p>罐中有水珠者——寒湿重</p><p>紫红、暗红——阴症、寒症、血郁</p><p>潮红、淡红——虚症</p><p>局部很快恢复原样——说明快痊愈</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院中医科推出的平衡罐疗法,是一项中医外流疗法,在运用火罐施加泄法的基础上,利用特定的温补行罐手法使施治过程泄中有补、补中有泄发挥其最大功效达到最佳效果。</p>

相关知识

拔罐疗法之平衡罐
你所不知道的拔罐疗法——平衡火罐
改良“平衡罐疗法”
中医拔罐疗法 通经脉调气血平衡阴阳
中医特色疗法平衡火罐疗法.docx
平衡火罐平衡阴阳,拔走寒湿一身轻!
拔罐疗法 养生拔罐
拔罐疗法 中医拔罐的治疗机理及方法
拔罐疗法的作用
拔罐疗法——罐印分析

网址: 平衡拔罐疗法 https://m.trfsz.com/newsview1381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