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居民健康卡,“一卡通”能否快点通?

居民健康卡,“一卡通”能否快点通?

    “十二五”末,八成以上居民将拥有全国通用的健康卡。跨地区就诊时,医生一刷卡就能看到患者以往的电子病历,具有社保卡功能,甚至有望实现异地报销结算。——日前卫生部发布《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试行)》,各地可将居民健康卡与市民卡等其他公共服务卡“多卡合一”。各医院自己发放的医疗卡将逐步过渡为居民健康卡。(2月3日《北京日报》)

        我把报纸上的这类消息,归之为“预报类消息”,和新闻写作学上的“综合消息”、“经验消息”、“述评性消息”不是一个分法。所谓预报,指它仅仅是个预想,能否实现,或者实现到什么程度,都不能过早肯定。因为它还是正在“进行时”的,不是已经“完成时”的,要不然,新闻导语中怎么会有“甚至”有望实现异地报销结算这种不确定的用语呢?

        有媒体将《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试行)》解读为“居民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有望‘一卡通’”。(2月3日《华商报》)你看,“有望”又是一个不确定的用语。而且“多卡”合一,也不是“一卡”的概念。但是“一卡通”的说法,相信不少人闻之久矣。还在去年,湖南就进行过“人手一卡、服务一生、卫生通用、开放兼容”的试点。按照当时的目标,只要拥有一张居民健康卡,患者即可在任何一家医疗机构、医院和银行的自助智能终端上实现预约挂号、医保结算、银行支付、市民卡医疗费用结算等功能,并可以在统一的预约挂号平台上在线支付专家预约挂号费用、个人健康管理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医疗一卡通”。同时,此举还可极大地优化就医流程,改善医院就诊环境。医生只需通过刷卡,就能调出患者健康档案,了解其曾患病情、曾检报告等相关信息,做出更为精确的病情诊断。不消说,这是一个方便老百姓看病、尤其是异地看病的福音。

        可略显遗憾的是,卫生部在经过了部分省市的试点,并且也编制完成了《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2011年8月),有了操作可能和遵循标准之后,现在又为“十二五末”,也就是四年之后,划出了“八成”以上居民拥有全国通用健康卡的蓝图,并且老百姓“异地报销结算”的企盼,还成了“有望”实现的目标,这,是不是有点画饼充饥、望梅止渴的味道啊?

        现代社会,“流动”是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一个人,今天在这里上学,明天在那里就业;或者今天在这个城市工作,明天在那个城市打工,都是难以改变的现实。不惟年轻人,就是有的退离休的老人,也因为照顾子女的子女或者需要子女的照顾,会离开自己的户籍所在地。那么,在他们生病需要就医时,却因为医保关系不在居住城市,带来许多麻烦,尤其是突发急病的时候。可见,异地结算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由此说来,一件可以实现的好事,又不存在技术和操作上的难度,就应当明确进度,尽快落实,而不是泛泛要求,让人可望而不可及。如果暂时实现不了太多功能,就一项项加以落实,这也比“一卡通”的宣传,实际管用得多。

(责任编辑:王雅洁)

分享到:

相关知识

居民健康卡,如何“一卡通”
居民健康卡全国“一卡通”
居民健康卡:不仅一卡通用还可一卡多用
“居民健康卡”和“门诊一卡通”就诊指南
贵州建行推居民健康卡 实现一卡通
居民健康卡“一卡通”时代即将到来
上海首发“国家居民健康卡”实现居民健康一卡通
健康服务一卡通 居民健康卡:一卡在手 解患者之忧
上海首發“國家居民健康卡”實現居民健康一卡通
能否异地办理居民健康卡吗

网址: 居民健康卡,“一卡通”能否快点通? https://m.trfsz.com/newsview1389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