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浅谈角色扮演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浅谈角色扮演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摘  要:通过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上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培养其同理心和包容性,训练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来提升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他们自主自助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将角色扮演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整合和应用,并对其设计适合的情境,以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来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成长,更好地完善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关键词: 小学心理健康;角色扮演;沟通;表达;释放

角色扮演是指对于特定的角色,模仿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其目的在于运用表演的方法,让人发现问题,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更好地调整心理状态,解决心理问题。在角色扮演中,学生能亲身体验和实践他人的角色,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不同情况下的内心情感。同时,作为角色能通过扮演活动反映出个体深藏于内心的感情,并能将情绪释放出来。

一、角色扮演的活动形式

根据小学生因年龄小且没有过多经历,难以在活动中将自己的情绪完全用角色扮演表达出来的情况,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以下活动形式:(一)以“畅游沙盘”社团的形式,让角色扮演者利用沙盘游戏达到自愈效果。(二)佩戴角色面具的形式,让角色扮演者利用轻粘土亲手制作面具,以便尽快进入情境。(三)与语文课本剧相结合,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我审视,自我表达,并且达到学科融合。

二、角色扮演活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课题组自编的校本课程《待飞的雏鹰》中“角色扮演活动”章节里,分为“奇妙的情绪”、“我是社会人”、“我爱我家”、“认识自己”等单元。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进而释放其生活和学习中积攒的不良情绪。

(一)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体验到不同的情感,使其在虚拟情境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思维想法,以提高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奇妙的情绪”单元里,石涵扮演的是“妈妈撕掉女儿在语文课上的画作”中的女儿。活动中的女儿,一边低声啜泣,一边用胶带尽力去粘贴还原自己的画作。妈妈还在嘟囔:“期中考试你倒退五名,又在语文课上偷着画画。你还哭!”“我,我……我数学考了年级第一。这幅画,是我背熟课文之后画的。妈妈,我能和老师商量一下,把我想背诵的内容以诗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吗?老师同意之后,我再去做,而不是偷摸的,您看行吗?”

通过角色扮演活动,石涵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沟通技巧,不但和妈妈达成一致,还通过和老师沟通,使自己的诗词作业以诗画形式呈现。

(二)培养同理心和包容性

学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可以进行换位思考,还能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培养其同理心和包容性。

例如在“我是社会人”单元里,刘诺扮演的是观察员,在心理室这个“公交车”上观察并体验遇到“不给老人让座的小伙子”前后的心理变化。

一位老奶奶上“公交车”后,想挨着车门坐下,司机也在帮着她喊座位。因是下班高峰期,车上太拥挤。挨门最近是一位小伙子,他却像没有听见司机的吆喝声,也像没有看到眼前站着的老奶奶一样。

此时,站立的观察员刘诺非常生气。这时“公交车”颠簸了一下,小伙子“哎吆!”一声,原来他的盲杖砸到了自己的腿,并掉落在车厢里。刘诺不禁弯下腰帮他捡起来,递到了他那正在四处乱摸的手上。此时,小伙子才意识到发生的事情,赶紧给老人让座。随着车子的颠簸,刘诺看到他空旷的左腿,原来安的是假肢。

刘诺哭了,她觉得自己错怪了小伙子。他只不过是因为视力有问题,或者由于走神并没有听到嘈杂声中老奶奶上车以及司机的吆喝声。当我们看到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要学会从他人的视角思考问题,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

(三)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

角色扮演中的情境通常涉及到一个具体的问题或挑战,在角色中学生需要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我爱我家”单元里,杜轩扮演的是儿子。他面对癌症晚期的“爸爸”,由一开始的无助、惊慌,到后来的勇敢面对。

在病床上,“爸爸”以平缓的语气讲述着自己身体的真实感受。他给癌症的疼痛,起名字为“跳骚”。“这个小跳骚,不停地蹦跶,东串串西走走,逛遍了我的全身,导致我的病情加重,它有可能会走进我的心脏,关掉我的心门。你想对这个小跳骚说什么呢?”“小跳骚,我讨厌你。我不希望你住在爸爸的身体里,他会很痛苦的。你赶紧跳出来,让我一脚踩扁你。我要保护爸爸!”瘦小的杜轩,真的像一个勇敢的战士,较好地表达了自身的感受。

面对亲人生命的挑战,我们需要学会思考人生,虽然我们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我们可以做到细心陪伴、耐心护理、积极鼓励、勇敢面对。

(四)提升自我认知和自信

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提升自我认知与自信心。

例如在“认识自己”单元里,李西扮演的是真实的自己。从小,李西由于挑食,非常瘦弱,经常感冒发烧,还被邻居欺负。他是个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忙碌时,他就饥一顿饱一顿的。

三年级开始,妈妈居家陪伴,他感受到久违的母爱。四年级,他体重明显增加,一米六的个头,一百七十斤的体重。李西情商很高,也很有眼力劲儿。去同学家吃饭时,他会主动夸对方父母做饭好吃,也会及时帮助他们择菜,收拾餐桌,刷锅洗碗。

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李西意识到自己也有独特的优势,也应该对自己有所期待。面对过去的自己,应该被关心和爱护;面对现在的自己,应该被宽容和理解;面对未来的自己,应该相信自己,满怀期待。

三、角色扮演活动的未来展望

(一)设计适合情境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积极开展角色扮演系列活动,设计合适的模拟情境,以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并喜欢参与其中。

(二)培养合作意识

角色扮演活动通常需要学生合作才能完成,教师要让学生带着合作的任务共同解决问题,以培养其团队意识及其合作能力。

(三)进行反馈指导

角色扮演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意见,并进行当面指导。如有问题,找出原因,共同研究解决方法。

四、结语

总之,实践证明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行之有效。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切身体验心理情境;能够锻炼沟通表达能力;能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设计合适的情景和角色,通过引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健康知识,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部门文件.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教体艺〔2023〕1号

[2]李建群.运用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价值与路径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21

[3] 【美】琳赛吉布森/戴思琪译.原来我可以爱自己:童年受伤者的自我关怀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2023

本文系保定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立项课题“角色扮演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的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2404073)阶段性研究成果。

相关知识

浅谈角色扮演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浅谈全科医生在电子健康档案中扮演的角色
心理健康角色扮演案例(23页)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
浅谈“角色扮演”融入少先队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角色扮演法在《老年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性别角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心理小游戏之“角色扮演”
简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之角色扮演法

网址: 浅谈角色扮演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https://m.trfsz.com/newsview1406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