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多种因素引起的胆囊急性与慢性炎症过程 大部分由胆囊结石引起的梗阻、感染所致 急性发作时可有上腹部剧痛,伴恶心呕吐 视病情而定,可采用内科治疗或手术治疗胆囊炎(cholecystitis)是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的统称,是指由胆囊结石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胆囊内发生急、慢性炎症反应的过程。这是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一旦急性起病,上腹痛症状剧烈,病期发展迅速,需要急诊就医;慢性胆囊炎常与胆囊结石长期并存,虽症状不严重,却常影响生活质量。
根据起病急缓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胆囊感染主要是因为胆道梗阻、胆汁淤滞,胆道结石是导致胆道梗阻的最主要原因,反复的胆囊感染和胆囊结石相互影响导致疾病恶化。
胆囊炎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中每4位良性胆囊疾病的患者中,可能有3位是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多见于女性,在50岁之前其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到50岁之后其发病率是男性的1.5倍;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多见于老年重病患者。
胆囊炎根据起病急缓可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
是由于胆管梗阻和细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炎症,根据患者是否同时患有胆囊结石又分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和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一般是由长期存在的胆囊结石导致的胆囊慢性炎症,或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迁延而来,其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可表现为无症状或反复右上腹不适及腹痛;也可出现急性发作。
病因
胆囊炎主要因胆道梗阻、胆汁淤积引起继发感染所致,导致梗阻的主要原因是胆道结石,而反复发生的感染可促进结石形成,从而进一步加重胆道梗阻,形成恶性循环。
初期炎症可能是因为结石直接损伤受压部位的黏膜引起的,后期细菌感染是在胆汁淤滞的条件下出现的。主要致病原因有胆囊管梗阻(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胆汁淤滞、浓缩,形成高浓度的胆汁,而高浓度胆汁具有细胞毒性,会对黏膜产生损伤)、细菌感染(致病菌可从肠道逆行至胆囊,在胆汁淤滞的环境下,致病菌更易于急剧繁殖)。
病因目前并未研究清楚,通常在老年、危重患者中发生,也有研究认为此病是长期肠外营养、艾滋病的并发症。致病因素主要是胆汁淤滞和缺血,病情发展十分迅速,因此更容易出现胆囊坏疽、穿孔。
症状
急性和慢性胆囊炎症状不同,轻症者症状局限于上腹部,重症者症状可波及全身;70%胆囊炎患者毫无症状。
症状与急性胆囊炎类似,但更容易发生胆囊坏疽、穿孔等重症情况,表现为寒颤、高热、严重腹痛。
症状一般不典型,多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上腹胀痛不适,腹痛程度因人而异,可能会牵涉到右肩背部,很少出现畏寒、高热和黄疸,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因为胆囊结石导致的慢性胆囊炎常有胆源性消化不良,表现为嗳气、饭后饱胀、腹胀和恶心等症状。
就医
由于急性胆囊炎起病迅速,而且少数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出现上腹部阵发性绞痛时需要立即就医。
慢性胆囊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如果早期没有及时控制病情,可能会发生胆囊纤维化、与周围组织粘连,产生消化不良症状,少数患者最终发生胆囊完全失去功能。因此,持续、反复发作上腹部胀痛不适时应及时就医。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相关的病史询问,观察是否具有胆囊炎的诊断可能。然后,医生会建议患者接受体格检查、血象检查、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此进一步确诊。
明确患者腹痛等不适是否由胆囊炎引起;明确患者是否同时患有胆石症;明确患者病情轻重缓急以及患者身体整体状况,以便制定治疗方案;同时,需要与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肺炎及急性心肌梗塞、高位阑尾炎、肝脓肿、胆囊癌等症状相似的疾病相鉴别,排除这些疾病的可能性。大多数情况下,患者由于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或者伴发恶心、呕吐、厌食、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到消化内科就诊。当消化内科诊治判断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时,会转至普外科。
一些慢性胆囊炎患者对自身病情较为了解,根据既往就诊经历可能直接到到普外科就诊。
若患者发病迅猛,症状严重,应尽快就诊于当地医院急诊科。
详细的采集病史和体检是诊断胆囊炎的临床基础。患者需要回答医生的如下问题:
基本情况:包括患者的年龄、职业、是否吸烟、是否酗酒,婚姻及家人身体状况等。发病时间:医生需要了解患者发病时是否有明显诱因及发病规律,以此协助诊断。自觉症状:医生会问患者是否有腹胀腹痛,疼痛是否有放射至其他部位的情况,是否有其他消化系统的不适,是否有发热、寒战等症状,并了解各症状出现的特点,由此为做出诊断提供依据。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身全面的体格检查,由于腹部症状较为明显,医生会对腹部做重点查体。胆囊触痛征(又称Murphy征阳性)是急性胆囊炎的典型体征,可作为诊断依据。特别注意:对于危重的、严重创伤及长期应用肠外营养支持的病人,一旦出现右上腹疼痛并伴有发热时,应警惕发生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这里简要介绍不同类型胆囊炎与其他疾病需要进行鉴别,然而,鉴别诊断必须由专业医生进行,患者和患者家属谨慎推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病情延误与错误治疗。
需要注意与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高位阑尾炎、肝脓肿、胆囊癌、结肠肝曲癌或小肠憩室穿孔,以及右侧肺炎、胸膜炎和肝炎等疾病相鉴别。
典型的腹痛症状常因为患者伴有的其他严重疾病而被掩盖,因此容易被误诊和延误治疗,医生会进行更多询问与检查进行仔细鉴别。
慢性胆囊炎的症状常与慢性消化道疾病等相似,医生可能会安排消化道钡餐、胃镜、腹部CT、泌尿系统静脉造影等检查可用于鉴别诊断。
治疗
治疗胆囊炎需要内科药物治疗及外科手术相结合,根据患者病情及综合情况确定最优治疗方案。如果选择手术治疗,目前常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当发生急性胆囊炎时,如果没有其他并发症,可考虑禁食水,解痉止痛,静脉给予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等,待病情缓解后请外科医生评估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如果病情危急无缓解,或者已经明确了合并有化脓性胆囊炎或坏疽穿孔性胆囊炎,需尽早考虑急诊手术治疗。
对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其非常容易病情恶化,发生坏疽穿孔,一经诊断,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慢性胆囊炎患者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如果出现以下表现,则需考虑请外科医生会诊决定是否需手术治疗:
疼痛无缓解或反复发作,影响生活和工作;检查提示,胆囊壁逐渐增厚达4 mm及以上,或胆囊壁局部增厚或不规则疑似胆囊癌者;检查提示,胆囊壁呈陶瓷样改变;经过专业医生评估为胆囊结石逐年增多和增大,或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者,合并胆囊功能减退或障碍。对无症状者或腹痛可能由其他并存疾病引起者,手术治疗要慎重。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选择非手术治疗,包括口服溶石药物、有机溶石剂直接穿刺胆囊溶石、体外震波碎石等,也可限制油腻食物的摄入并服用消炎利胆药、胆盐、中药等治疗。
清肝利胆类中成药可清利肝胆湿热,有助于消炎、利胆,主要治疗纳呆、胁痛、尿黄、苔腻、脉弦、疲倦乏力、肝郁气滞,肝胆湿热未清等症状。急、慢性胆囊炎均可用。
在此简要介绍部分手术方法,在实际手术时,外科医生需要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及医院技术条件等因素而综合考虑。
胆囊切除术:常用腹腔镜胆囊切除,在条件不允许的医疗机构进行开腹胆囊切除术;部分胆囊切除术:估计分离胆囊床困难或可能出血的患者,可以保留胆囊床部分胆囊壁,将胆囊的其余部分切除。胆囊造口术:对高危病人,尤其是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可先行造口术,进行减压引流,待3个月后再行胆囊切除。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测引流术(PTGD):此方法可降低胆囊内压,待急性期过去再择期行手术。PTGD适用于病情危重又不宜进行手术的化脓性胆囊炎患者。传统中药在慢性胆囊炎治疗方面有悠久历史,可根据患者不同临床表现辨证施治,同时可配合中医其他治疗,如针灸、耳穴疗法、药物贴敷等。
预后
急性胆囊炎的恢复情况个体差异非常大,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甚至痊愈;少部分患者病情恶化快、迅速重症化,可危及生命。80岁以上的年龄是急性胆囊炎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的一个危险因素。
慢性胆囊炎在不接受手术的前提下,会持续存在,很难根治。部分患者可影响生活质量及正常工作。需要警惕慢性胆囊炎长期存在可使少数患者诱发胆囊癌或其他肝胆胰恶性疾病,也需要警惕突发急性发作,病情快速恶化。
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胆总管梗阻、胆管炎的患者,需要尽快进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经皮穿刺肝胆管引流术或手术治疗。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胆囊结石、胆囊炎的患者,宜尽早行胆囊切除,防止急性胰腺炎复发。
Mirizzi综合征与一些先天性的胆囊、胆囊管的形状、长度等有关,从而导致炎症反应反复发作,可能会导致胆囊肝总管瘘管,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总管。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
结石性肠梗阻约占所有肠梗阻的1%,是在胆囊与肠道间形成瘘管,以胆囊十二指肠瘘最为常见,占68%。因结石通过瘘管进入肠道所致,多于回盲部发生肠梗阻。结石性肠梗阻的治疗以外科干预解除梗阻为主。
胆囊癌是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最为严重的并发症。除了临床表现(如右侧肋区疼痛、包块、黄疸等)和实验室检查以外,胆囊癌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超声、CT、MRI和内镜超声等。由于胆囊癌预后较差,高度怀疑胆囊癌的患者无论是否存在症状均应预防性切除胆囊。
日常
平时应保证均衡的膳食,避免饮食过饱以及减少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同时注意控制体重。对于接受了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易发生消化不良的症状,可考虑少量多餐、清淡饮食、营养均衡。
慢性胆囊炎患者一般预后良好。无症状患者推荐每年进行1次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体格检查、肝功能实验室检查和腹部超声检查。
根据研究,以下的几种方式将有助于减少患胆囊炎的风险。
缓慢减重:注意不要让体重下降过快,否则将增加患胆石症的风险。将减重的目标定在一周减0.5~1.0kg左右比较适宜。当然,将体重维持在健康的范围内将带来许多益处,超重也会增加患胆石症的风险。健康饮食:健康的饮食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也可直接预防胆石症的发生。健康的饮食习惯包括营养均衡,食不过饱,避免进食过于油腻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粗粮等。参考资料
[1] 赵玉沛等,外科学(八年制,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586-87.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协作组,《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8年),中华消化杂志. 2019,39(2):73-79 [3] 李军祥等. 《急性胆囊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8;,26(10):805-11. [4] Ansaloni L, et al. World J Emerg Surg. 2016 ;11:52. [5] Yokoe M,et al. 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Sci. 2018;25(1):41-54. [6] Yukio I,et al. 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Sci. 2018;25:73-86. [7] Kohji O,et al. 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Sci. 2018;25:55-72.以上内容由袁耀宗教授参与编审
图解
相关知识
胆囊炎,胆囊结石人会瘦吗
胆结石胆囊炎怎么办
引起胆囊炎 为什么肥胖会引起胆囊炎
胆囊炎人会消瘦吗
胆囊炎胆结石可以吃油饼吗
胆囊炎很消瘦怎么办
健康饮食疗法系列(胆结石·胆囊炎·胰腺炎)
胆囊炎会引起消瘦吗
胆囊炎能吃亨氏米粉吗
胆囊炎暴瘦有影响吗
网址: 胆囊炎 https://m.trfsz.com/newsview1408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