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中医拔罐的吸拔方法是怎样的呢

中医拔罐的吸拔方法是怎样的呢

中医拔罐的吸拔方法是怎样的呢

拔罐,就是人们常说的拔火罐,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人们通常用拔罐的方法治疗风湿、身体酸痛等疾病。拔罐时,将纸片点燃,放进一个直径2寸、深5寸的杯子或罐子片刻后取出,然后立即将罐口盖于穴位或患处。罐子就会呈真空状态,能缓缓吸出人体内的毒气和寒气,使身体恢复健康。中医拔罐的吸拔方法是怎样的呢?拔罐五大注意事项必知?一起来看下。

目录拔罐五大注意事项必知中医拔罐的吸拔方法是怎样的呢拔罐的辅助材料拔罐吸拔部位的选择拔罐的方法能不能治疗荨麻疹

1拔罐五大注意事项必知

  1.防止感染

  起罐后,皮肤局部如出现潮红、瘙痒,不可乱抓,经几小时或数日后就可消散。如果出现水泡、水珠、出血点、淤血等,均属正常治疗反应。水泡轻者只需防止擦破,待其自然吸收即可,水泡较大时,可在水泡根部用消毒针刺破放水,敷以消毒纱布以防感染。

  2.避免烫伤

  引火物不要掉入罐中,更不要在罐口处灼烧,以免烫伤。

  3.不宜部位

  皮肤破损处、皮肤瘢痕处、皮肤有赘生物或骨突出处均不宜拔罐。另外,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拔罐的瘢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

  4.拔罐时间

  病情重、病位深及疼痛性疾患,拔罐时间宜长;病情轻、病位浅及麻痹性疾患,拔罐时间宜短。肌肉丰厚的部位,时间可略长;肌肉薄的部位,拔罐时间宜短。气候寒冷时拔罐时间适当延长,天热时相应缩短。

  5.保暖

  拔罐均要在脱衣服后才能操作,所以治疗时应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保持室内的温度。

2中医拔罐的吸拔方法是怎样的呢

  1、留罐法

  留罐法:是指把罐吸附在相应位置后滞留一定时间的方法。此法适用于治疗风湿痹症、感冒咳嗽、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等病症。

  2、闪罐法

  闪罐法:是指把罐吸附于相应位置后,用一只手压住皮肤,另一只手握住罐体快速拔下的方法。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淤血为度。此法适用于治疗局部皮肤麻木、疼痛等病症。

  3、走罐法

  走罐法:指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上涂一层凡士林油(或其他润滑油)后,再拔罐。然后,医者用手握住罐子,在涂有凡士林油的部位上、下或左、右往返推动。当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至淤血时,将罐起下。此法适用于治疗肌肉丰厚,皮肤平坦部位的病症,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病症

  4、刺络拔罐法

  刺络拔罐法:即将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再行拔罐,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此法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病症。

3拔罐的辅助材料

  一、燃料

  火罐是以火热作为排气手段的,常用的燃料有乙醇棉球和纸片;①乙醇棉球:常选用蘸有75%~95%乙醇溶液的棉球,在家庭拔罐无乙醇时,也可以用高度数的白酒代替。乙醇作为燃料具有热能高、火力旺,能迅速排出罐内空气,负压大,吸附力强等特点,当盖罐后火便速灭,不易烫伤皮肤。②纸片:纸片是拔罐较为常用的燃料,在应用中应该选择质薄易燃纸,而不选择厚硬及带色纸,因其燃点低,热力不足,影响排气,如有不慎,还会出现结炭坠落而烫伤皮肤,故一般不宜选用。

  二、消毒清洁用品

  乙醇脱脂棉球是常用的消毒清洁用品。拔罐前常用其清洁皮肤、消毒罐具,拔罐时用以燃火、排气。

  三、针具

  在拔罐治疗时,有时需要针罐、刺血罐等,所以有时需要准备毫针、三棱针、皮肤针。

  (1)毫针

  毫针古代“九针”之一,可用18号不锈钢丝制成,长短不一。用于刺血疗法的毫针,一般以1寸左右即可,适用于小儿及虚性病人。

  (2)三棱针

  三棱针由不锈钢制作,长约6厘米,分针体、针柄两部分,针柄呈圆柱形,针体呈三棱状,尖端三面有刃,针尖锋利。常用规格有大号、中号、小号三种。粗毫针、缝衣针、注射针头可代替三棱针。适用于成人及浅表静脉泻血,专为点刺和挑刺放血之用。

  (3)梅花针

  梅花针又名皮肤针、七星针。该疗法已有一千年的历史了。在《灵枢经》里“毛刺”、“扬刺”的描述跟梅花针治疗有许多相似之处。梅花针式样有好几种,由于针数多少的不同,名称也各异。古人把5根针捆成一束,很像梅花的样子,称梅花针;将7根针捆成一束的七星针;将18根针捆成一束的叫罗汉针。此外,由于刺得浅,所谓“刺皮不伤肉”,又称皮肤针。

  梅花针有传统针和改良针两种。前者是将一根筷子,一端钻一小孔,将1~7枚针(一般用缝衣针)平齐穿入孔内,露出针身,用棉线捆扎固定即可;后者是针体前端安一螺丝帽,螺帽留一孔,将针穿入,再用螺丝固定。针尖不宜太锐,应呈松针形。针柄要坚固而有弹性,全束针尖应平齐,防止偏斜、钩曲、锈她和缺损。近来又有用金属制成的筒状皮肤针——滚刺筒,具有刺激面积广、刺激量均匀、使用方便等优点。梅花针是在古代钢针的础上演变而成的。《灵枢九针十二原》:“钢针者,头大末锐,去泻阳气”、“主热在头身也”。梅花针适宜浅刺皮肤泻血,一般按经络循行及神经、肌肉分布为依据,自上而下、自外而内的顺序叩刺出血。

  四、润滑剂

  拔罐疗法可以不用润滑剂,但对于一些特定的拔罐法需要一些介质作为润滑剂。润滑剂一般在接受治疗前涂在施术部位和罐口,以加强皮肤与罐口的密度,保持罐具吸力。一般选用凡士林、液状石蜡、植物油等做润滑剂。有时用走罐为提高疗效,还选用具有药性的油剂,如红花油、松节油、按摩乳等,以增强活血功能。使用润滑剂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还有保护皮肤避免烫伤的作用。

  五、 药物

  根据患者病情、可以选配一些草药煎汤,滤去杂质后使用,既可以起到润滑作用,又可针对患各病情作相应的治疗。

4拔罐吸拔部位的选择

  (1)就近拔罐

  就近拔罐即在病痛处拔罐,也就是在阿是穴处拔罐;这是由于病痛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局部经络功能之失调,如经气不通所致;在病痛处拔罐,就可以调整经络功能,使经气通畅,通则不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阿是穴是中医以病痛局部或敏感反应点作为针灸治疗部位的腧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灵枢经筋》说:“以痛为输”、即根据痛的部位来定位。阿是穴这一名称,是《备急千金要方》开始提出来的。它既无具体的穴名,又无固定的位置,临床上多用于疼痛性病症。阿是穴在疾病诊断上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如在足三里下1~2寸间有明显压痛,结合临床右下腹部疼痛等体征,有助阑尾炎的诊断。

  (2)远端拔罐

  远端拔罐就是在远端病痛处拔罐。这远端部位的选择是以经络循环为依据,刺激经过病变部位经络的远端或疼痛所属内脏的经络的远端,以调整经气,治疗疾病。如牙痛拔合谷,胃腹疼痛拔足三里,颈椎疼痛拔足三里等。

  (3)特殊部位拔罐

  某些穴位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因此,可根据病变特点来选择拔吸部位。如:大椎、曲池、外关等有退热作用。如治疗发热时,可以在上述部位处拔罐。内关对心脏有双向调节作用,如心跳过缓、过急可以选择此穴。

  (4)中间结合,强调脊椎

  颈椎部是指颈椎到胸椎的部位,主要治疗头部、颈部、肩部、上肢及手部的病变和功能异常。如头晕、头痛、颈椎病、落枕、肩周炎、手臂肘腕疼痛等。

  胸椎上部是指第一胸椎到第六胸椎的部位。主要治疗心、肺、气管、胸廓的病变。如心悸、胸闷、气短、咳喘、胸痛等病症。

  胸椎下部是指第七胸椎到第十二胸椎的部位,主要治疗肝、胆,脾、肠等器宫的痛症。如肝区胀痛、胆囊炎、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肠炎、腹痛、便秘等病症。

  腰椎部是指腰椎以下的腰椎部,主要治疗肾、膀胱、生殖系统、腰部、臀部、下肢各部位的病变。如肾炎、膀胱炎、痛经、带下、阳痿、腰椎增生、椎间盘脱出、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瘫痪、疼痛等病症。

5拔罐的方法能不能治疗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经常反复发作的皮肤病,患者发病时皮肤先是感到剧烈的瘙痒,然后皮肤会起许多红色或苍白色的丘疹风团。荨麻疹的瘙痒感人浑身不适,却不能用手去搔抓。那么,拔罐能否治疗荨麻疹呢?当然可以。拔罐可以祛风散热,可以吸出皮肤内的风热病毒,起到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的作用。

  拔罐治疗荨麻疹的方法

  拔罐治疗荨麻疹一般分为风热和血虚两种类型。

  风热的患者风团呈红色,有剧烈的瘙痒感,患者还会伴有发热、喉咙痛、胸闷等症状。治疗风热型荨麻疹的拔罐法主要选大椎、风门、肺俞、膈俞、曲池、神阙、血海这些穴位,在神阙穴采用闪罐法,在大椎、曲池两个穴位,先用梅花针轻刺出血后进行拔罐治疗,其余的穴位采用单纯拔罐法治疗。

  血虚患者的皮疹经常反复发作,在午后和夜间尤其严重,患者经常感到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睡眠质量差。治疗血虚性荨麻疹的拔罐法主要选风门、脾俞、胃俞、神阙、血海、足三里这些穴位。在神阙穴采用闪罐法,其他穴位先用艾条轻灸至皮肤温热后进行拔罐治疗。

  在拔罐治疗期间,患者还要注意饮食禁忌,禁食鱼虾类海鲜食物,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荨麻疹发作时切忌不可大力搔抓,洗澡时不能用太热的水,否则会加重瘙痒。如果荨麻疹急性发作,并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诊。

相关知识

拔火罐的方法是怎么样减肥的呢?
中医拔罐的方法
中医拔罐 拔罐的好处及操作方法
拔火罐的方法是怎样的
拔火罐是怎么操作的呢 拔火罐拔出水泡怎么办
中医拔罐减肥的原理是怎样的
中医拔罐减肥方法怎么样 容易反弹吗
中医拔罐减肥法是什么呢?中医拔罐减肥要注意什么?
你好,请问中医最好的减肥方法是拔罐还是针灸呢?
拔火罐方法多种多样 中医拔罐也要“对症下罐”

网址: 中医拔罐的吸拔方法是怎样的呢 https://m.trfsz.com/newsview1421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