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针刀五脏夹脊穴配合拔罐调理亚健康临床观察 *

针刀五脏夹脊穴配合拔罐调理亚健康临床观察 *

李 华 柳百智

(1.大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辽宁 大连 116000;2.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学术部,北京 102200)

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身体不适、功能紊乱、活力降低和适应能力减退等症状,但又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针刀五脏夹脊穴配合拔罐调理亚健康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 年9 月—2021 年9 月于大连市中医医院针灸门诊就诊的60 例符合亚健康状态诊断者[1],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针刀组(观察组)与针刺组(对照组)。观察组脱落2 例,共完成28 例,其中男10 例,女18 例;年龄23~60 岁,平均年龄(49.57±2.37)岁;亚健康状态的持续时间最短3 个月,

最长1 年,平均持续时间3.5 个月。对照组脱落3 例,完成27 例,其中男10 例,女17 例;年龄25~62 岁,平均年龄(48.25±2.51)岁;亚健康状态的持续时间最短2.5个月,最长1 年,平均持续时间3 个月;脱落病例不纳入临床观察。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本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的要求[2]。

1.2 诊断标准依据《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1]的亚健康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3 个方面:(1)以躯体不适表现为主,如疲劳乏力,或睡眠紊乱,或头昏眼涩,或胸闷心慌,或食欲不振、脘腹不适的消化系统紊乱,或性功能减退,怕冷怕热,易于感冒等;(2)以精神心理不适表现为主,如短期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或反应迟钝,或郁郁寡欢,或多愁善感,或急躁易怒,或焦躁不安等;(3)不能较好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不能正常地处理好人际关系等。上述症状经过休息不能明显改善,且经系统检查排除为某种疾病,即诊断为亚健康状态者。

1.3 纳入标准(1)年龄14 岁以上。(2)所有被调理者知情同意并签署针刀知情同意书[3]。

1.4 排除标准(1)因各种慢性病而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维持者。(2)妊娠期妇女。

1.5 调治方法对照组和观察组均选取五脏夹脊穴。五脏夹脊穴分别位于T3、T5、T9、T11、L2棘突下旁开2 cm,是与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肾俞相平的5对穴位。

1.5.1 观察组被调理者取俯卧位,术者在五脏夹脊穴进行定点,按照针刀无菌操作规程[4],戴口罩及无菌手套,定点部位皮肤常规消毒,取直径0.4 mm×50 mm 或0.5 mm×50 mm 的汉章牌一次性针刀(北京华夏针刀医疗器械厂,冀械注准20162270054),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一致,针刀垂直于皮肤方向快速刺入皮下,刀刃停在浅筋膜层片刻后,缓慢进针刀约2 cm,提起针刀至皮下,针刃以45°水平向脊柱(督脉)透刺约2 cm,然后再提起针刀至皮下,针刃以45°水平向横突(膀胱经)透刺约2 cm。在操作过程中,始终依据患者的胖瘦把控进针刀的深度,在针刀路径中,如果医生手下有厚硬的变性软组织,则刺切至手下有松软感即可,出针刀。依据被调理者的不适表现及舌脉进行辨证,选择性地在平肝俞或心俞、肺俞的五脏夹脊穴的针孔处拔罐10 min,以出少量瘀血为佳,起罐后消毒针孔,外敷无菌敷料。1 周调理1次,调理3次即21 d后观察效果。

1.5.2 对照组取直径0.30 mm×50 mm 的一次性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62270970),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快速将针刺入五脏夹脊穴的皮下,缓慢进针约2 cm,行捻转提插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20 min,起针后选择性地在平肝俞或心俞、肺俞的五脏夹脊穴的针孔处拔罐10 min,以出少量瘀血为佳。每天1次,5 d后休息2 d,21 d后观察效果。

1.6 疗效观察

1.6.1 结果评定标准参照亚健康的综合评定流程[1],以中医学评估方法,重视生存质量和有关健康的内涵,拟定调理结果评定标准:痊愈:身体无不适感觉,饮食、睡眠俱佳,情志舒畅,心态平和,精神饱满,具有正常的社会适应能力;有效:身体略有不适感觉,饮食、睡眠略欠佳,精神欠饱满,但整体状态较以前明显改善,社会适应能力一般;无效:自觉症状无明显缓解,整体状态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痊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x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27/28),高于对照组的77.8%(21/27)(P<0.05);观察组痊愈率为39.3%(11/28),高于对照组的22.2%(6/27)(P<0.01)。见表1。

表1 两组亚健康者临床效果比较 [例(%)]

3 讨论

亚健康的定义是对健康及疾病概念的界定,目前主要源于高节奏的工作生活及生存环境的污染或各种压力带来的躯体与心理的反应。亚健康者一般女性高于男性,35~55 岁年龄段较其他年龄段多发,教师、公务员、银行职员、律师等脑力劳动者居多[5]。

中医认为,导致亚健康的主要原因有饮食不合理、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睡眠不足、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长期不良情绪等,临床观察发现,很多不健康状态的发生与情志有关。亚健康的表现是以身心不适的感觉所反映出来的,通过现代医学方法检测却未发现阳性指标,或者虽有部分指标的改变,但尚未达到医学疾病的诊断标准[6]。早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有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7],并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即“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亚健康的“未病”,实质上是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常、气机紊乱、脏腑功能失调等中医病证的先兆。中医学对未病的认识,为现代医学对亚健康的认识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这也是现代研究亚健康以中医为主的原因。

亚健康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针刀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运用经络理论选取五脏夹脊穴调理亚健康。

(1)五脏夹脊穴是在华佗夹脊穴基础上选取的与膀胱经五脏相平的穴位,华佗夹脊穴从属于督脉和膀胱经:首先,《素问·骨空论》曰:“督脉贯脊属肾……络脑……贯心”。又《奇经八脉考》描述督脉贯脊里与脊髓直接连属,就其功用而言,督脉为阳脉之海,统摄调理全身阳气。再有《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因此,人阳气盛则体壮。其次,《灵枢·经脉》曰:“膀胱足太阳之脉……挟脊抵腰中……督脉之别”[8],同时五脏六腑之气均输注于膀胱经,是脏腑之气出入体表之处,是调理脏腑功能紊乱的重要经脉。

(2)脏腑以五脏为要,五脏夹脊穴是与膀胱经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肾俞相平的夹脊穴,五脏属阴,针刀取五脏夹脊穴,意为调理阴阳,对亚健康的调理起重要作用,达到《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3)关于华佗夹脊穴,多数教科书上将其定位在督脉旁开0.5 寸。而晋代葛洪于《肘后备急方》中提出夹脊穴的位置在“夹背脊大骨之中,去脊各一寸”,目前很多学者及临床专家都认为将其定位在0.5~1 寸的区域比较恰当[9]。笔者根据临床经验及疗效观察,将五脏夹脊穴定位在督脉旁开0.75 寸,是膀胱经与督脉的中点,同时,也方便在针刀操作时,精准地疏通督脉和膀胱经。

针刀调治亚健康,依据朱汉章老师的《针刀医学原理》中的经络实质理论。针刀医学理论从电生理线路系统的角度来解释经络现象和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阐述了电生理的功能和中医经络的功能是非常相似的,都是人体客观存在的具有强大功能的能量场,将中西医理论相结合,对亚健康的调理既重视脏腑理论和经络理论。同时又阐述了脊柱相关源性亚健康的调理机制,认为亚健康人群中,多数都具有脊柱区带内软组织的劳损,日久使脊柱周围软组织形成粘连、瘢痕、挛缩、堵塞四大病理因素,病理产物牵拉脊柱区带内的神经末梢,这些神经和内脏神经相连接,因此直接影响内脏器官的功能。此外,五脏夹脊穴在脊柱周围软组织中,筋膜结构起到保护、支持和营养的作用,同时维持机体的功能活动和新陈代谢,筋膜系统在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共同参与下,实现了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作用,使人体保持健康的体态,因此,针刀五脏夹脊穴起到了很好的调理亚健康的作用[10]。

从解剖学上分析,五脏夹脊穴位于胸椎和腰椎的脊柱区域,有其相应的脊神经后支分布,与神经节段关系极为密切。当脊柱区域软组织出现异常时,通过脊神经后支可以影响到其前支,前支通过交通支与交感干相联络,交感干又发出内脏神经,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的作用,可影响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化学介质,使人体出现各种不适表现。

在针刀调理亚健康的操作过程中,针刀直刺五脏夹脊穴后提针刀至浅部,然后分别向督脉和膀胱经二经透刺,可以取得一穴连二经的整合作用。松解剥离时,可根据针刀下松解的声音来判断松解、剥离情况,正常组织无声音或声音很小;粘连、瘢痕等病变组织即纤维化程度较高的病变组织多在松解、剥离时声大、音高。针刀后配合拔罐出少量瘀血,具有祛瘀生新、促进新陈代谢、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作用,同时拔罐具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从而达到通经络、调脏腑、恢复机体机能的目的。

针刀调理亚健康与针刺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功。针刀属于中西医结合疗法,除了类似毫针的刺激作用,调理脏腑气血经络以外,针刀小幅度松解还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其能松解五脏夹脊穴的肌肉筋膜,快速改善微循环,促使脊神经调节内脏功能达到正常状态,实际上就是加强了中医所阐述的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理脏腑的作用,因此,针刀调理亚健康临床效果更优。

在21世纪中国亚健康市场的学术成果研讨会上,有研究报告中国人群的健康和非健康各占15%左右,其余70%左右的人群都处于亚健康状态[11]。在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未病先防的早期防治、调养尤为重要[12]。运用针刀五脏夹脊穴调理亚健康,在未病即欲病的阶段,针对人体不同的状态,选用不同的针刀型号、不同的调理手法,达到未病先防,颐养天年的目的。

综上所述,针刀五脏夹脊穴调治亚健康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也将成为继针灸之后,走向国际的又一张中国医学名片。

相关知识

针刀五脏夹脊穴配合拔罐调理亚健康临床观察 *
针刀配合拔罐治疗顽固性网球肘
穴位埋线结合拔罐治疗单纯性肥胖临床研究
针刺、拔罐疗法缓解运动性疲劳的临床观察.pdf
针刺拔罐配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46例疗效观察
今日健康:电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拔罐疗法在皮肤科临床的应用
背部拔罐穴位有哪些
亚健康调理之脊柱——快针疗法.ppt
拔罐疗法的基础知识 拔罐如何养生保健

网址: 针刀五脏夹脊穴配合拔罐调理亚健康临床观察 * https://m.trfsz.com/newsview1421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