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活动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重点在于平衡恢复与安全。 术后早期活动可预防血栓、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肌肉萎缩,但需根据手术类型、个人体质及医生建议调整强度与频率,避免过度活动影响伤口愈合。
预防并发症:长期卧床可能引发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或压疮
。术后24-48小时内(根据医嘱)开始小幅活动(如翻身、踝泵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降低风险。 1.促进功能恢复:早期适当活动可减少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例如腹部手术后进行深呼吸练习,骨科术后进行非负重关节活动。 2.心理调节:轻度活动有助于缓解术后焦虑,改善睡眠质量。3.1. 术后24-72小时(急性期)目标:以被动活动为主,避免牵拉伤口。 建议: 卧床时抬高患肢,进行踝泵运动(勾脚、绷脚),每小时5-10次。 在他人辅助下翻身或坐起,避免用力过猛。 胸腔或腹部手术患者可进行咳嗽训练(手按压伤口,轻咳排痰)。 2. 术后3-7天(恢复初期)目标:逐步过渡到主动活动,增加轻度体力消耗。 建议: 从床边坐立过渡到短距离行走(如5-10分钟/次,每日2-3次)。 上肢手术者可做握拳、耸肩;下肢手术者可用助行器辅助站立。 避免提重物、弯腰或突然扭转身体。 3. 术后1-4周(功能强化期)目标:恢复日常活动能力,逐步提高耐力。 建议: 根据医生指导增加活动量,如散步、上下楼梯(非骨科手术患者)。 骨科或关节术后患者需结合康复训练(如直腿抬高、屈膝练习)。 注意观察身体反应,若出现疼痛加重、肿胀或发热,立即暂停并就医。 避免剧烈运动:术后3-6个月内(依手术类型而定)禁止跑跳、负重训练或高强度运动。 1.保护伤口:活动时使用腹带、护具等稳定手术部位,避免摩擦或污染伤口。 2.个性化调整: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或老年患者,需延长恢复周期并密切监测体征。 3.疼痛管理:活动时轻微疼痛属正常现象,但若疼痛评分≥4分(满分10分),需减少强度并咨询医生。 4.误区1:“多躺少动更利于恢复”——长期制动反而增加并发症风险。 误区2:“越快恢复活动越好”——过度活动可能导致伤口撕裂或内固定松动。 误区3:“疼痛忍忍就过去”——持续疼痛可能是感染或愈合不良的信号。
术后活动需以医生评估为前提,结合康复计划科学执行,确保安全与效果并重。
相关知识
术后活动指导
断指再植术后的运动功能恢复指导
骨折术后康复指导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导训练技术.pptx
肝移植术后门诊复查、生活指南、饮食指导.docx
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锻炼与生活指导
剖腹产术后的健康指导
喉癌患者手术后康复指导
剖宫产术后健康指导ppt下载
结核病患者术后恢复指导
网址: 术后活动指导 https://m.trfsz.com/newsview1429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