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的自制与安全隐患
随着葡萄酒益处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在家酿制葡萄酒。然而,他们可能不知道,即便是精心挑选的新鲜葡萄,经过全程无添加的酿制,最终得到的自酿葡萄酒也可能存在有毒、有害物质。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就发布了关于自酿葡萄酒的安全警示,指出家庭自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细菌超标和容器爆炸等。
◇ 自酿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市民热衷自酿“葡萄酒”,南宁市民董女士向记者分享了她的自酿葡萄酒经验。她将葡萄洗净晾干后捣碎,层层铺入瓶中,加入冰糖进行密封发酵。经过半个多月的等待,她再滤掉葡萄皮,期待着美酒的诞生。董女士坦言,如今市场上假冒伪劣的葡萄酒层出不穷,而自酿葡萄酒则让人更加放心。记者发现,自酿葡萄酒的热衷者以退休的大爷大妈居多,他们的酿造方法各异,大多来源于朋友圈、网络或亲友的传授。酿酒的容器也是各式各样,家中常见的矿泉水瓶、玻璃瓶、可乐瓶等都被巧妙利用。近年来,自酿葡萄酒引发的健康问题屡见报端,诸如“喝完险些失明”“喝自酿葡萄酒严重腹泻”等案例频发,多与甲醇超标、细菌超标密不可分。
在记者走访中,多数自酿者坚信其葡萄酒的安全性,他们认为,“亲自选购的葡萄和冰糖,未经添加,何来安全隐患?”然而,少数人虽有所闻,却对自酿葡萄酒可能出现的甲醇超标、细菌超标等问题感到迷茫,持将信将疑态度。事实上,家庭酿酒难以控制细菌繁殖。在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中,尤其是在发酵阶段,微生物的滋生难以避免。媒体曾对自酿葡萄酒进行专项检测,结果显示,其菌落总数远超国家标准。
◇ 自酿葡萄酒的技术与监管
细菌超标问题严重,自酿葡萄酒需注意安全。淘宝卖家翟先生,经营自酿葡萄酒销售已逾一年,在申请生产销售许可时遭遇了送检不合格的困境,原因竟是细菌超标。他坦言,细菌滋生难以控制,令人头疼。幸运的是,经过一番努力,他购入了紫外线杀菌设备,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然而,这仅仅是自酿葡萄酒面临众多挑战中的一环。此外,葡萄酒的酒精度数与含糖量密切相关。翟先生指出,一些人可能会为了提升酒精度而额外添加糖分,然而这反而会促进细菌发酵,进而导致甲醇含量难以控制。
实际上,专业的酿酒葡萄含糖量高于普通食用葡萄,因此选择食用葡萄进行酿造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曾发布警示,指出葡萄表皮微生物多样,因此在酿造过程中必须严格防范杂菌污染。这需要一系列灭菌措施,例如使用热水或高浓度食用酒精对发酵器具进行消毒,将发酵温度控制在15℃至25℃之间,并在发酵前添加干酵母以抑制细菌。
◇ 真假葡萄酒辨别方法
检测原理核心:假酒鉴别利用花青素在不同PH值下的颜色变化进行检测,以判断是否含有合成色素。检测步骤:通过将葡萄酒稀释并分别用醋和小苏打检测其颜色变化,即可鉴别是否有添加人工合成色素。
南宁市食品药品检验所的专家指出,虽然某些假冒食品需要借助专业的检验仪器才能辨别,但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我们也可以轻松识别出葡萄酒中的“李鬼”。总的来说,家庭自酿葡萄酒存在多种风险,需要谨慎对待。对于那些担心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的消费者,掌握一些简单的检测技巧可以为他们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关知识
家庭自酿葡萄酒:风险剖析与安全指南
爆炸,中毒,家庭自酿葡萄酒风险大
自酿葡萄酒“伤人事件”频发 专家称家庭自酿风险大
简易家庭自酿葡萄酒的方法
家庭自酿葡萄酒方法
家庭葡萄酒酿法.doc
自酿酒的风险有哪些如何避免家庭酿酒的安全隐患
自己在家酿葡萄酒?小心喝完会中毒
家庭酿制葡萄酒工艺
葡萄酒对健康有益?自酿葡萄酒小心喝“出事儿”
网址: 家庭自酿葡萄酒的安全风险与鉴别方法 https://m.trfsz.com/newsview1446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