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暑湿季幽门螺杆菌易作祟!中医脾胃专家马淑华教你清暑化湿护胃肠黏膜

暑湿季幽门螺杆菌易作祟!中医脾胃专家马淑华教你清暑化湿护胃肠黏膜

当蝉鸣渐起,暑湿之气弥漫,我们的胃肠道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中医脾胃专家马淑华指出,暑湿季节是幽门螺杆菌的活跃期,其不仅容易引发感染,还可能加重胃肠疾病。想要守护胃肠黏膜健康,关键在于清暑化湿,从根源上增强脾胃的抵抗力。

一、暑湿与幽门螺杆菌的 “狼狈为奸”

中医理论中,“湿” 为阴邪,其性黏滞,而暑热又易伤津耗气,二者相合形成的暑湿之邪,成为了脾胃健康的 “头号大敌”。暑湿季节,人体的脾胃功能本就相对虚弱,运化水湿的能力下降。此时,幽门螺杆菌便趁机兴风作浪,它如同 “湿邪” 一般,易在胃肠内滋生、繁殖,附着于胃肠黏膜,引发炎症。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暑湿环境下,食物更容易变质,人们又偏爱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冰镇饮料、冰淇淋、凉菜等。这些食物不仅会刺激胃肠黏膜,使其血管收缩,降低局部抵抗力,还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液分泌,为幽门螺杆菌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此外,高温潮湿的天气,也为细菌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共用不洁餐具、食物未彻底清洗等,都增加了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风险。

二、胃肠发出的 “求救信号”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身体会通过一些症状发出 “求救信号”,而这些信号在暑湿季节往往会更加明显。最常见的就是上腹部不适,包括隐痛、胀痛,尤其是在进食后,症状可能会加重。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的表现,这是因为幽门螺杆菌破坏了胃内的酸碱平衡,影响了胃的正常消化功能。

此外,口臭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一个典型症状。由于幽门螺杆菌能分解口腔内的尿素,产生难闻的氨味,即使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口臭依然顽固难消。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应及时就医检查。

三、马淑华专家的清暑化湿护胃方案

(一)饮食调理:药食同源巧化湿

马淑华专家推荐,暑湿季节的饮食应遵循 “清暑化湿、健脾和胃” 的原则。可以多食用一些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材,如薏米。薏米性凉,味甘、淡,能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无论是煮粥还是煲汤,都能发挥其良好的祛湿功效。冬瓜也是不错的选择,它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的作用,冬瓜排骨汤、清炒冬瓜都是适合这个季节的家常菜。

此外,荷叶茶也是清暑化湿的佳品。取鲜荷叶或干荷叶适量,洗净后煮水代茶饮,既能清热解暑,又能升发脾阳。对于脾胃虚寒的人群,可在荷叶茶中加入适量的生姜,以中和荷叶的寒性。但需注意,饮食调理要持之以恒,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二)穴位按摩:刺激经络强脾胃

穴位按摩是中医调理脾胃的常用方法,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足三里穴是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每天用拇指或食指按压足三里穴,每次 10 - 15 分钟,以穴位处产生酸胀感为宜,能起到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的作用。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 4 寸,是胃的募穴,与胃腑之气相通。按摩中脘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可采用揉按的方式,将手掌搓热后,放在中脘穴上,顺时针方向轻轻揉动,每天 1 - 2 次,每次 5 - 10 分钟。

(三)生活起居:避开湿邪护胃肠

在生活起居方面,要注意避免暑湿之邪的侵袭。室内要保持通风干燥,避免长期处于潮湿闷热的环境中。夏季使用空调时,温度不宜过低,避免贪凉露宿,尤其是腹部要注意保暖,防止寒邪入侵。?

此外,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倡使用公筷公勺,避免交叉感染;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幽门螺杆菌经手进入口腔和胃肠道。同时,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暑湿季节,与幽门螺杆菌的 “战斗” 不容小觑。遵循中医脾胃专家马淑华的清暑化湿护胃方案,从饮食、穴位按摩、生活起居等多方面入手,我们就能有效抵御幽门螺杆菌的侵袭,守护胃肠黏膜健康。如果胃肠不适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

完全清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如何判断是否已清除?
幽门螺杆菌,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健康杀手,这个中成药可搞定
若感染幽门螺杆菌,该如何做才能保护胃的健康呢?
幽门螺杆菌最怕5种食物,坚持经常吃一些,抗菌消炎,保护胃黏膜
高盐饮食+幽门螺杆菌=胃癌高危
幽门螺杆菌的克星来了,坚持泡水喝,修复胃黏膜,口臭也消失了
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得胃癌吗 胃癌上身有哪些变化
幽门螺旋杆菌=胃癌?亲,你想多了!
长夏伤脾胃 中医支招抵抗“暑邪内湿”
有幽门螺旋杆菌C=207

网址: 暑湿季幽门螺杆菌易作祟!中医脾胃专家马淑华教你清暑化湿护胃肠黏膜 https://m.trfsz.com/newsview1473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