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药物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应对疾病的能力,无论是抗生素的问世,还是各种慢性病药物的研发,现代医学让人类的健康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障。在日常生活中,药物的使用并非总是安全的。
错误的用药方式、不当的服药时间、擅自调整剂量,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行为,实际上可能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根据中国药学会的数据,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中,约有40%是由用药不当引起的。本文将针对常见的用药误区,结合权威研究和医学观点,帮助大家规避用药陷阱,守护健康。
感冒是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小病,但很多人一旦感冒,就会主动要求医生开抗生素,甚至家中常备抗生素自行服用。抗生素并非万能药,它主要用于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而普通感冒95%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效,还有可能产生抗药性。
为什么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是针对细菌细胞的生理结构,如细胞壁、蛋白质合成过程等,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抗生素无法对其起作用。正如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抗菌素耐药性全球报告》中指出,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超级细菌”的出现,这些细菌对现有抗生素完全免疫。
科学建议:
普通感冒多为自限性疾病,通常不需要药物治疗。可以通过多饮水、注意休息、适当补充维生素C来缓解症状。
如果感冒症状持续超过一周,或出现高烧、咳黄痰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切勿将抗生素与感冒药混用,例如头孢类药物与含酒精成分的药物同时服用,可能引发“双硫仑样反应”,导致严重的不适。
发烧是身体对感染的正常反应,但许多人一旦出现发热,就会立即服用退烧药,认为体温越快降下来越好。事实上,体温升高是免疫系统与病原体斗争的表现,过早干预可能会削弱身体的免疫防御。
什么情况下需要服用退烧药?
根据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的指导意见,成年人体温超过38.5℃时可以考虑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而对于低烧(37.5℃~38.5℃),可以通过物理降温来缓解。
科学建议:
退烧药不宜与感冒药重复服用,例如许多复方感冒药中已经含有对乙酰氨基酚,重复服用可能导致肝损伤。
服药后仍需关注病因,如发热伴有剧烈头痛、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对儿童用药需特别谨慎,不建议使用成人退烧药替代儿童专用剂型。
近年来,中医药因其“天然”“无副作用”的形象备受青睐,尤其是一些中草药和中成药成为家庭常备药。中药并非完全安全,如果使用不当,同样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例如,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材(如关木通、广防己)已被证实具有肾毒性,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
中药误用的典型案例: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研究表明,马兜铃酸是肾衰竭和尿路上皮癌的主要诱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2003年就将马兜铃酸列为I类致癌物。
科学建议:
使用中药时,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可随意依赖民间偏方或自行配伍。
注意辨别中药的成分,尤其是含马兜铃酸、乌头碱等成分的中药材,应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和时间。
中成药如牛黄解毒片、感冒清热颗粒等,尽管常见,但也应避免长期服用,以免对肝肾功能造成影响。
许多慢性病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效果不明显而随意加大剂量,或者因出现轻微不适就擅自停药。这种行为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例如,高血压患者突然停用降压药,可能会引发“反弹性高血压”,导致中风或心梗。
药物剂量为何不能随意调整?
药物的剂量是经过大量临床试验后确定的,随意调整可能会导致药物浓度过高或过低,无法达到治疗效果,甚至引起毒性反应。
科学建议:
对于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根据医生建议调整剂量。
如果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与医生沟通,不可擅自停药,以免加重病情。
例如,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时,过量服用可能引发胃出血,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医嘱使用。
近年来,保健品的广告铺天盖地,很多人误以为保健品是“药品”,甚至将其当作治疗疾病的替代品。例如,一些宣称“降三高”的保健品,其实仅起到辅助作用,无法代替药物的治疗效果。
保健品与药品的本质区别:
药品是经过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预防或诊断疾病的产品,而保健品只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并不能治疗疾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曾多次提醒公众,切勿轻信保健品的夸大宣传。
科学建议:
保健品不可代替药物,特别是患有慢性病的患者,应优先选择经过验证的药物治疗方案。
购买保健品时,注意查看产品的“蓝帽子”标志,选择正规渠道购买。
老年人尤其需警惕保健品骗局,慎重对待“免费体验”“包治百病”的宣传。
药物与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往往被忽视,但它们可能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例如,牛奶中的钙离子会与某些抗生素(如四环素类药物)结合形成沉淀,降低药物的吸收率。又如,葡萄柚汁会影响某些降脂药的代谢,导致药物浓度过高。
科学建议:
避免用牛奶、茶或咖啡送服药物,建议使用温开水。
某些药物需要空腹服用(如甲状腺素片),而另一些药物则需要餐后服用(如布洛芬),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或咨询医生。
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正确用药是保障健康的重要前提,每个人都应增强药物使用的科学意识。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都需要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避免盲目跟风或自行判断。通过了解和规避常见的用药误区,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参考文献
世界卫生组织,《抗菌素耐药性全球报告》,2014年。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抗感染用药指南》,2019年。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马兜铃酸与肾毒性研究》,2011年。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保健品与药品的区别》,2020年。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抗生素耐药性相关研究,2021年。
#深度好文计划#
相关知识
服用减肥药有哪些常见误区?这几点你犯了吗?
如果犯了这9种错误,你的药可能白吃了
家庭用药小常识——服药禁忌、常犯错误
你喝水的方式可能错了!看看这些常见误区
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常见的用药错误
饮食常见的8大误区,有可能你天天在犯!
科学用药,远离错误用药误区
高手偶尔也会犯的健身错误,你中招了吗?
药物减肥常见的3个误区
【健康】体检误区:6个常见错误,妈妈必看!别再白花钱了!
网址: 你也犯了这些用药错误?常见的药物服用误区,可能影响你的健康! https://m.trfsz.com/newsview1475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