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陶慧即将登台,演绎舞台剧《你好吗》

陶慧即将登台,演绎舞台剧《你好吗》

“你好吗”是央华年度戏剧作品,最近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由编剧万方、导演王可然和张瑞共同执导,主演是陶慧、李宗雷和凡银山。该剧故事围绕着三组日常关系展开,包括父女、夫妻以及翁婿。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陶慧表示尽管这是她首次登上舞台剧,但从中受益匪浅。她认为舞台剧对演员来说是一种真正的滋养,“作为演员,定期在舞台上进行自我修行是应该的。”在剧中,陶慧饰演女主角贺卓。

她对贺卓这一角色的解读是:“‘恋爱脑’这个词起初让我觉得是贬义词,用来形容一个不理性,主观做决定的女孩。但实际上,有时人足够优秀、自信,也会非常主观地做很多判断。贺卓极度自信,在这个前提下,选择了爱情,那是她当时想要的生活,并不是单纯的恋爱脑。”谈及贺卓的丈夫“大余”,陶慧认为他一直处于“花心”的状态,是因为他需要外界的认可来实现自我价值。她指出:“他刚开始是这个状态,但后来时间长了,他自己习惯了,就不需要再得到外界的认可了。

他其实是意识不到自己的道德底线跟别人不太一样。他觉得自己很真诚,但万事万物都是有时效的,是有保质期的,所以在贺卓20岁的时候,大余求爱说的那些话,到了20年婚姻之后,可能就已经过期了。”对于为什么贺卓一直忍耐到最后,陶慧表示:“贺卓很沉迷,并且依赖这段关系。她并不是完全没有察觉到丈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贺卓多年来的婚姻生活中,无疑曾经享受过各种好处,不论是物质上的享受,还是丈夫给予她的情感价值和呵护。

大部分时间里,她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沉浸在自己建立的世界里。然而,她慢慢开始感到事情似乎不太对劲了。两人没有孩子可能是一个导火索,爱情没有延续,丈夫的绯闻曝光引发了各种问题,直到最终父亲的离世,这一切使贺卓的世界观崩塌,她才突然意识到了现实。陶慧认为,贺卓沉迷并依赖于这段关系。据《新京报》报道,贺卓最终决定离婚,结束这段婚姻关系。那么她内心最深层的动机是什么?

陶慧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在动机是她父亲的去世。她小时候把父亲视作支柱,毕业后便结婚,然后把丈夫当作支柱,她就像是一只金丝雀,从一个笼子飞进了另一个笼子。突然有一天她醒悟过来,无论处于何种框架里,她都没有为自己而活,都是别人给她建立的框架。并不是某次丈夫的出轨,也不是某个小事,而是一个瞬间让她意识到,她为何不能成为自己最重要的支柱,却总是依赖他人。贺卓经历了一种“量变到质变”,是否一下子就明白了?陶慧认为是的。

而且在那一刻,她对任何人或事情都没有怨言。初衷是有一种回到最初梦想的感觉。拿到《你好吗》剧本时,你觉得有挑战或困难吗?陶慧表示,我觉得是有兴趣。我的大学专业是戏剧表演,此时有这样一部出色的舞台剧,又有这样一个出色的角色,遇到如此出色的创作团队,我觉得这正是个契机。大学毕业后,我再也没有登上过舞台,所以一直都想演一部舞台剧,好像是实现了自己的一个梦想。

重新回到舞台后,有一种回到最初梦想的感觉。从最初拿到剧本到排练,再到在大剧院的最后一场演出,你对贺卓这个角色的理解有没有改变或调整?戏剧中的人物塑造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演员们不仅要不断探索角色,还需以千姿百态的表演方式将其诠释,这正是戏剧魅力的一部分所在。他们采用各种方式,与不同演员产生千差万别的化学反应。

在扮演贺卓这一角色时,我尝试了多种性格和方式,直到最终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中,我努力让这个人物栩栩如生,让观众真切感受到剧本所要表达的角色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在表演中,我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源自何处呢?这个人物的难度非常之大,最初我试图从外在塑造角色,但后来却转而向内心深处探寻。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中,我放下了所有外在的东西,尤其是担心过多的表演和设计会影响到这个角色本身。因此,这次在国家大剧院的表演,我采取了简化的方式。

导演王可然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毕竟这是我第一次涉足舞台剧,而王可然可以说是引领我进入舞台剧世界的导师。他非常善于因材施教,我需要自己理解透彻,完全明白之后才能够诠释出这个人物。他并不是告诉我该站在哪里、该停留多久、该抬眼看向何处就能够演绎出来,而是让我自己彻底理解,然后才能够真正地演绎出这个角色。王可然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导师,他能够帮助你理顺一切,让你完全沉浸其中。尽管这是我们第一次合作,但我们之间有着莫名的默契,这实属难得。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导演王可然在哪些方面帮助和启发了你呢?他是否将这些点捋顺了呢?比如说,他在处理贺卓和丈夫的关系上给了我很多启发。我需要演绎一个拥有将近20年婚姻经验的人物,而由于我自己并没有结过婚,因此在演绎家庭关系、夫妻关系时我特别担心失真。贺卓的童年、青少年时期甚至恋爱时期我都不是很担心,但我特别担心的是一个将近20年婚姻关系中夫妻面临离婚时的状态。

话剧舞台上不允许任何虚假,你站在舞台上,赤裸裸地呈现给观众,观众会看得非常仔细,一丝虚假都会被观众察觉,心中有丝毫虚假,观众同样会洞悉。导演可然在帮助陶慧建立信念感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排练时,他与陶慧分享了许多真实生活中夫妻之间的故事,这些故事对她产生了深远的启发。陶慧表示,每一次登台演出都会带来不同的感受和反应,每场戏都会产生独特的化学反应。

她相信真挚的表演无法复制,因此每次演出都是独一无二的。陶慧还透露,他们会在演出结束后进行复盘,分享彼此的感受和观察。她回忆道,在某次演出中,大余对贺卓做了一个打响指的动作,这激起了她强烈的不适之情,她认为这种动作不符合两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因此毫不犹豫地向导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陶慧还透露,通过扮演贺卓这个与自己截然不同的角色,她开始思考一些以前从未触及的问题。

演完这部戏后,对男性有了更深的共鸣,更加理解作为父亲和丈夫所承担的责任,以及他们内心复杂的情感。反而对男性多了一些怜悯之情,可能我内心深处真的是一个纯粹的女性(笑)。这样的收获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因为颠倒了预期。思考换位是必要的,有时需要拥有全局观念,才能掌握整个演出的脉络和节奏。

在台上,我需要掌控整部戏的走向,决定今天的气氛是热烈还是冷静,需要调整节奏是缓慢还是紧凑。我有一种直觉,了解如何把握节奏,调整今天的氛围到何种程度,与观众共同呼吸,这真的很神奇。在创作方面:舞台剧对演员来说真的是一种滋养。对于人设来说,我和贺卓的性格完全不同。但有意思的是,正因为不同,你能够感受到另一个人的人生,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这种“完全不同”在最初阶段是否会让你在扮演人物时遇到困难?反而不难进入角色。如果有一些相似之处,反而更难进入人物。

在经历和性格完全不同的情况下,特别容易将自我抛诸脑后,在创造人物的过程中,完全不会考虑自己。过去,大家都偏爱琼瑶式的女主角,追求爱情不懈追求,而现在更受欢迎的女性形象是寻求事业发展,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每个时代都有其流行趋势。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听从内心,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无论过了10年、20年、30年还是50年,都不会后悔,这才是最重要的。肯定会。演完《你好吗》后,我觉得自己更适合演舞台剧。舞台剧对演员而言是一种真正的滋养,我个人非常喜爱。我坚信,作为一名演员,定期在舞台上进行修行是至关重要的。这是新京报记者刘玮的报道,经校对人员为刘军。

相关知识

国内首个360剧院即将交付!舞台技术将迎来突破性力量?
香港舞者演绎东方美学
将经典英语读物搬上舞台 看重庆这群孩子的全英文演绎
“哈利·波特”疑因演舞台剧压力大暴瘦
舞台剧导演苏丹捆绑观众 用互动打破冷漠
喜剧《婚事》的现代演绎
新青年·上封面丨从影视到舞台 演员沈佳妮:挑战自己 向往在舞台上闪闪发光
德云社赵芸一登上北展舞台,被郭德纲夸赞,六年前梦想得到实现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上演舞剧《农历》
当医术遇到艺术,上海仁济医院《养生医家》原创科普舞台剧首演

网址: 陶慧即将登台,演绎舞台剧《你好吗》 https://m.trfsz.com/newsview1489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