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健康科普]心律失常科普小知识

[健康科普]心律失常科普小知识

作者:河南省许昌市立医院心内科 王栋

生活中常会听到心率失常等名词,但是往往不得其意,对引起心率失常的原因和心率失常的具体表现、诊断方式以及对心律失常的治疗和有效预防都是一知半解,本文就来对对心率失常的相关知识进行简单的讲解。

图片

1.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

心律失常的发生与窦房结激动出现问题有关,当激动传导与正常的模式相悖时,致使心脏搏动和(或)节律出现异常情况。心律失常不仅可以单独发病也可以与其他的疾病并存。既可以快速发作导致死亡,也可以对心脏进行持续性的作用最终造成心脏衰竭。

2.心率失常的表现

心率失常的类型和性质等因素使得心率失常有不同的表现,若是程度较轻则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若是较为严重则会出现胸闷、头晕、低血压等症状,严重者会晕厥或猝死。(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患者容易心绞痛、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2)脑供血不足的表现:头晕、疲惫乏力、视线出现模糊、短暂的全盲,严重者会出现语言功能障碍、瘫痪或者昏迷等情况。(3)肾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患者的尿量减少,出现无尿或者蛋白尿等。(4)肠系膜供血不足的表现:患者会出现腹部胀痛、腹泻,严重时会发生出血、溃疡等。(5)心功能不全的表现:患者会经常性的咳嗽,出现各种类型的呼吸困难,常感到疲惫乏力等。

3.心律失常的检查与诊断

心律失常进行检查时可以在发作时和发作的间歇进行不同方式的检查。(1)发作时体检:通过听诊心音可以从心室搏动的情况与心房的具体活动情况进行初步的心率失常判断。也可以让患者在有心电监护的情况下取平卧位按摩颈动脉窦鉴别心律失常的性质,需要注意的是,单次按摩时间一般不超过5秒钟,老年患者、脑血管出现病变的患者不能使用此方法。(2)发作间歇体检:此时的检查主要是利用各种专业的检查设备和专业手段侧重于排查患者是否存在器质性的心脏病疾病。窦性心律检查后最明显的便是心电图中P波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且其形态也表明激动来源于窦房结。(3)诊断:部分患者若是具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和明确的既往病史便可以进行初步的诊断,想要更加明确地诊断还需要借助心电图监测。

4.心率失常的治疗和预防

(1)可以通过各种药物进行治疗和缓解,也可以通过电除颤等方式进行治疗,特殊情况下可以利用压迫眼球、屏气、对颈动脉窦进行按摩等方式缓解心律失常。(2)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少熬夜,注重劳逸结合,根据身体情况进行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3)打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居住环境不宜过于喧闹。(4)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注重营养的合理搭配补充,心率失常的患者在饮食方面的禁忌较多,例如不能饮用强刺激性的饮料,食用过于辛辣刺激的食品,若是患者伴有水肿便需要对饮水量进行合理的控制。(5)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尽量稳定情绪,及时解除内心各种不良情绪的刺激。要遵医嘱服用药物,在日常生活中身边要常备应急药品。

相关知识

【科普知识】心理健康知识科普
妇科知识小科普
郑州心理:心理健康科普小知识
健康科普小知识
【健康科普】卫生科普小知识
【科普】全民健身│健康科普小知识
心理健康科普知识
健康科普小知识讲座.pptx
心理健康科普知识.docx
科普小知识—健康饮食常识

网址: [健康科普]心律失常科普小知识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07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