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老年心理卫生

老年心理卫生

老年心理卫生是研究65岁以上老年群体心理障碍及其应对策略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主要关注老年期因生理、社会等因素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该学科旨在通过分析老年人心理特征,探索适应性干预模式。

其核心研究范畴包括生理机能衰退引发的认知与情绪波动、退休后社会角色转换的心理适应、家庭结构变迁导致的孤独感等复合性议题 [1]。这些问题常伴随感官功能减退、记忆衰退等生理变化,进而引发心理不安或悲观情绪。经济压力与疾病困扰等因素进一步加剧心理负担,形成老年人特有的心理健康挑战。

中国自20世纪末进入老龄化社会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1998年数据显示国内65岁以上人口已达5000万,预计2000年将增至1.3亿,占总人口11%。人口结构的快速变迁促使老年心理卫生逐渐成为公共卫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1998年)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8000万人,65岁以上的老年人5000万人,到2000年将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11%。因此,老年人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而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也变化的极其复杂。

1、生理功能下降导致心理活动的改变。如嗅、视、听、味觉的减退,运动技能笨拙不稳,智力下降,记忆减退,致使心里不安,忧心忡忡,对未来失去信心,甚至悲观失望。 [1]

2、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引起思想情绪的不安,导致心理上的复杂变化。有人平静安乐;有人黯淡失落;有人觉得无用自卑,懒散悲观;有人觉得欣然自得,乐于进取;许多人很快适应退休生活,老而有为,也有人恍惚惘然,留恋过去,失落牢骚,长期不能适应,心理不得平衡。

3、家庭环境的变化,诱发心理改变。退休以后的生活环境以家庭为主,家庭矛盾是造成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丧偶、无子女、多子女,生活习俗及思想观点的不一致等等均可造成老年人的心理障碍,最容易产生不满、凄凉、孤独的感情。

4、经济困难造成心理障碍,是常见的原因之一。如依靠子女供养,供养子孙等,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是同经济状况相一致的,入不敷出使老年心理长虑的重要问题。

5、疾病困扰常使老年人忍受不了,引起心理不安,经济拮据更是有些老年人抱病拒医,甚至产生早死早了,不为子女欠债的想法。

相关知识

老年心理卫生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
老年人心理卫生保健主要有
高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护理
成年期心理卫生
心理卫生
健康老龄化成为老年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核心理念.docx
青年期心理卫生
国家卫健委开展老年心理关爱行动
青少年期心理卫生

网址: 老年心理卫生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07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