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与饮食及营养素摄入有一定关联,尽管其影响程度不如遗传或近距离用眼等因素显著,但均衡的营养摄入可为眼球发育提供必要支持,并可能间接延缓近视进展。
一、关键营养素及作用机制
1. 维生素A & β-胡萝卜素
▲作用:维护角膜和视网膜健康,参与视紫红质合成(暗视觉必需)。
▲食物来源:动物肝脏、蛋黄、全脂牛奶(维生素A);胡萝卜、菠菜、南瓜(β-胡萝卜素)。
▲研究证据:维生素A缺乏可能导致夜盲症,但与近视直接关联较弱,需适量补充(《Nutrients》2020)。
2. 叶黄素 & 玉米黄质
▲作用:视网膜黄斑区核心色素,过滤蓝光、抗氧化,保护感光细胞。
▲食物来源:深绿色蔬菜(菠菜、羽衣甘蓝)、玉米、蛋黄、奇异果。
▲研究证据:高叶黄素饮食可能缓解视疲劳,但对眼轴控制作用有限(《Ophthalmology》2021)。
3. 维生素D
▲作用:调节钙磷代谢,维持巩膜胶原结构强度;抑制眼轴过度延长。
▲食物来源:海鱼(三文鱼、沙丁鱼)、蛋黄、强化牛奶;日晒(皮肤合成)。
▲研究证据: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近视发病率呈负相关(《JAMA Ophthalmology》2022)。
4. 钙 & 镁
▲作用:维持巩膜硬度,钙缺乏可能导致巩膜变薄(眼轴易延长)。
▲食物来源:牛奶、奶酪、豆腐(钙);坚果、全谷物、深色蔬菜(镁)。
▲研究证据:高钙摄入儿童近视进展速度较慢(《IOVS》2019)。
5. Omega-3脂肪酸(DHA/EPA)
▲作用:促进视网膜发育,改善干眼症状,可能通过抗炎作用保护视力。
▲食物来源:深海鱼(鲑鱼、金枪鱼)、亚麻籽、核桃。
▲研究证据:DHA补充剂(500mg/天)可轻度延缓近视进展(《AJCN》2021)。
6. 锌
▲作用:参与维生素A代谢,维持视网膜正常功能。
▲食物来源:牡蛎、红肉、豆类、南瓜籽。
▲研究证据:锌缺乏可能加重视网膜光损伤,但对近视直接影响仍需研究。
二、需限制的食物
1. 高糖饮食
★风险:过量糖分消耗体内钙、铬等矿物质,削弱巩膜强度;可能通过胰岛素信号通路促进眼轴增长。
★建议:控制甜饮料、糕点摄入,每日添加糖<25g(WHO标准)。
2. 精制碳水化合物
★风险:高GI食物(白米饭、白面包)引起血糖快速波动,可能刺激眼轴生长因子分泌。
★建议:用全谷物(燕麦、糙米)替代部分精制主食。
三、饮食建议
1.每日护眼食谱示例
♦早餐:水煮蛋 + 菠菜牛奶燕麦粥 + 蓝莓
♦午餐:清蒸三文鱼 + 胡萝卜炒羽衣甘蓝 + 糙米饭
♦加餐:坚果(核桃/杏仁) + 奇异果
♦晚餐:豆腐虾仁煲 + 玉米南瓜汤 + 全麦面包
2.烹饪注意
♦避免高温油炸(破坏Omega-3和维生素),优先选择蒸、煮、凉拌。
♦深色蔬菜快炒保留叶黄素,搭配油脂提高吸收率。
四、常见误区
✔误区1:“吃枸杞/蓝莓可治近视”。
事实:这些食物含抗氧化剂,可能缓解视疲劳,但无法逆转真性近视。
✔误区2:“补充剂越多越好”。
事实:过量维生素A可能中毒,维生素D过量导致钙沉积,需遵医嘱。
✔误区3:“孩子不挑食就不缺营养”。
事实:现代土壤矿物质流失,深海鱼摄入不足者仍需关注DHA、锌等。
五、特殊人群营养管理
☼已近视儿童:增加维生素D(每日600IU)和Omega-3摄入,联合医学防控手段。
☼快速进展期:在医生指导下短期补充钙镁制剂(如柠檬酸钙200mg/天)。
☼过敏儿童:对鱼类过敏者可选择藻类DHA补充剂,乳糖不耐受者选强化豆浆。
总结
饮食防控近视的核心理念是“均衡为主,重点强化”:
1
保证深色蔬菜、深海鱼、蛋奶的日常摄入;
2
防限制添加糖和精制碳水;
3
结合户外活动(促进维生素D合成)和定期眼轴监测;
4
营养干预需长期坚持,作为近视综合防控的辅助手段,不能替代光学或药物干预。
(依据《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国际近视研究院营养建议(2023)》)
原标题:《【科普面对面】近视发展与科学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