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医学研究发现:长期肠道菌群失衡的人,身体通常会出现这些表现?

医学研究发现:长期肠道菌群失衡的人,身体通常会出现这些表现?

#谷雨健康说#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权威医学研究指出,肠道菌群的健康不仅关系到消化系统的运作,更与人体免疫、代谢、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密切相关。

长期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代谢紊乱,甚至诱发慢性疾病。

临床数据显示,这一问题在中国中老年人中尤为常见,但公众对此的认知却远远不够。那么,长期肠道菌群失衡的人,到底会出现哪些身体表现?又该如何调理?

肠道菌群失衡,简单来说,就是“好菌”数量减少,“坏菌”增加,原本维持动态平衡的微生态系统被打破。

肠道中约有100万亿个微生物,数量是人体细胞的10倍以上。这些微生物参与食物分解、合成维生素、调控免疫系统、抵御有害病原体。

一旦菌群失衡,就像一座城市的交通系统被打乱,全身各个系统都会感受到“连锁反应”。

第一个明显表现是反复腹泻或便秘交替出现。肠道菌群直接参与肠道蠕动和水分调节。益生菌减少,有害菌增多,会破坏肠道黏膜,干扰水电解质的平衡。

研究表明,约40%以上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存在菌群失衡现象。尤其是老年人,容易因长期便秘引发痔疮、肛裂,甚至诱发结肠癌。

第二个表现是免疫力下降,容易反复感冒和感染。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70%以上的免疫细胞驻扎在肠道壁内。

菌群失衡会削弱肠道屏障功能,致病菌更容易穿透肠壁进入血液,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一些临床数据显示,儿童频繁感冒、抵抗力差,往往伴有肠道菌群紊乱。

第三个表现是情绪不稳定,容易焦虑、抑郁。肠道被称为“第二大脑”,肠道菌群通过“脑-肠轴”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有研究发现,肠道中某些益生菌可以产生5-羟色胺,这是一种调节情绪的重要神经递质。菌群失衡后,5-羟色胺合成受阻,情绪波动、失眠、焦虑就容易找上门。

第四个表现是体重异常波动,难以控制肥胖或体重骤减。肠道菌群在能量吸收和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某些有益菌能调节脂肪存储和胰岛素敏感性,研究发现,肥胖人群中拟杆菌减少、厚壁菌门增加,而这些菌群比例正是调控能量代谢的关键。

菌群失衡导致的肥胖,靠节食和运动往往收效甚微,必须从调理肠道入手。

第五个表现是皮肤问题频发,如湿疹、痤疮、荨麻疹。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从西医角度看,肠道菌群与皮肤的免疫屏障密切相关。

菌群失衡会引起全身慢性炎症反应,激发皮肤表层的免疫反应。尤其在青少年中,肠道菌群功能紊乱往往伴随面部痤疮爆发。

第六个表现是代谢类慢性病高发,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胰岛素敏感性、血糖调节、胆固醇代谢密切相关。

有益菌减少,会降低短链脂肪酸的产生,进而影响胰岛素分泌和血糖控制。肠道菌群失衡也会激活肝脏的炎症反应,增加脂肪肝、动脉硬化的风险。

从中医角度来看,肠道菌群失衡可理解为“脾虚”、“湿热内生”。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失常,水湿困脾,湿热壅阻,毒素内生,百病丛生。

中医治疗多采用健脾利湿、清热解毒的方法,如黄连、茯苓、白术、山药等药材,具有良好的调节肠道功能的作用。

在西医治疗上,医生常根据具体症状给予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乳酸菌、酪酸梭菌等,帮助重新建立肠道微生态平衡。

但应注意,不是所有的益生菌都适用于每个人,选择时需要结合个体情况。同时,抗生素的滥用是导致菌群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临床上,滥用广谱抗生素会杀死大量好菌,导致细菌耐药性和二次感染。

日常生活中,想要维持肠道菌群的健康,饮食是关键。高糖高脂、缺乏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会促进有害菌的繁殖。

我们建议中国居民每日摄入25克以上的膳食纤维,多吃全谷物、蔬菜、水果、豆类,适量摄入发酵性食物如酸奶、泡菜、纳豆等。

压力过大、熬夜、久坐、缺乏运动也会扰乱菌群平衡。研究发现,规律作息、适度运动能促进肠道蠕动和益菌生长,特别是快走、瑜伽、太极等有氧运动,对肠道健康尤为有利。

值得注意的是,婴幼儿和老年人是菌群失衡的高危人群。婴儿出生方式、母乳喂养与否,都会影响其早期肠道菌群建立。

而老年人因生理功能退化,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更易发生感染和慢性病。对这两类人群应格外关注其饮食和用药管理。

肠道菌群失衡并非小问题,它是多种疾病的诱因或放大器。从反复腹泻到代谢紊乱,从皮肤问题到心理障碍,这一切都可能源于你肠道中的“微小世界”出了问题。

维护肠道健康,就是守护身体的第一道防线。

写在最后:

希望所有读者都能认真对待肠道健康这个问题。别等到身体出了问题,才想起肠道可能是“罪魁祸首”。

在调理身体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表面症状,更要从根源入手。合理饮食、规律作息、科学用药、适度运动,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方式,才是对抗肠道菌群失衡最有效的武器。

如果你已经出现上述六种情况中的一两种,不必恐慌,但也不要忽视。及时就诊,科学检测肠道菌群结构,联合中西医调理,或许就能逆转身体状态。

愿你我都拥有健康的肠道,清澈的内心,强壮的身体。

参考文献:

[1]张文宏,李兰娟.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研究进展[J].中华传染病杂志,2023,41(06):401-405.
[2]刘建国,王晓光.肠道菌群失衡与糖尿病关系研究[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6(01):12-17.
[3]陈立群,赵青.益生菌在肠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临床医生,2024,52(04):58-61.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相关知识

肠道菌群平衡的表现
肠菌年轻,你也年轻!瑞金医院重磅研究发现:“肠道菌龄”与人体健康年龄有关
现有改善肠道菌群的药物有哪些?
医生研究发现:春天常吃荠菜的人,不出3个月,身体或有这些改善
科学网—研究发现婴儿肠道菌群及代谢物与肥胖相关
调查发现:经常吃苹果的人,身体会出现这几种变化
研究发现大脑可与肠道细菌直接对话 哪些肠道细菌会影响人的情绪呢?
哪些原因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如何将失衡的菌群调回?
肠道菌群失衡太可怕!如何养好肠道菌群?
Nature子刊:新发现!抗性淀粉或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实现减重

网址: 医学研究发现:长期肠道菌群失衡的人,身体通常会出现这些表现?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11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