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无油也能享受美食:健康烹饪技巧分享

无油也能享受美食:健康烹饪技巧分享

01每日烹饪用油适宜量

每日烹饪用油适宜量为25-30克,大约相当于两勺半白瓷勺的油量。掌握每日烹饪用油的适量标准,对于保持健康饮食非常重要。在享受烹饪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尝试一些无油烹饪技巧,如利用肉类食材本身的油脂、食材的胶质类成分,以及通过勾芡、蒸煮和烤箱烹饪等方法,不仅减少油的摄入,还能保持菜肴的口感和营养

我们每天烹饪用油的适宜量是多少呢?参考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塔尖上明确指出每日烹饪用油应控制在25-30克。虽然这个量看似不多,但只要我们巧妙运用烹饪技巧,就能轻松摆出一桌丰盛的菜肴。

02无油烹饪技巧

◉ 糖醋小排

这款糖醋小排不仅无油烹饪,而且制作简便,适合懒人操作。在烹饪过程中,只需最后动几铲子,其余时间都可以放松地刷手机。

【用料】

肋排、酱油、醋、冰糖或白糖、生姜、白酒

【做法】

小排汆水后备用。

加入调料和适量水,煮炖一个小时。

当水快干时,改用大火翻炒,收汁后即可出锅。

【无油烹饪关键解析】

糖醋小排中,我们将炒糖色和炖煮小排这两个步骤合并。在水收干时进行,利用小排自身逼出的油脂,进行糖的焦化上色和肉质的煸炒出香。在烹饪过程中,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调整酱油、糖和醋的比例

1)我通常使用的比例是一份糖、两份醋和两份酱油,这样能够达到适口的咸甜酸平衡。

2)最后的大火阶段,需要持续翻炒,以确保糖醋小排能够迅速收浓并呈现出光泽。这一步骤对于菜品的最终效果至关重要。

◉ 鲜鲍焖五花肉

将海洋的清新与陆地的馥郁相融合,蛋白质与脂肪的交织,为家宴带来一道既简单又纯粹的主菜。

【原料】

五花肉、20头小鲍鱼、生抽、冰糖、料酒、老抽、老姜、话梅

【做法】

五花肉飞水处理。

将所有调料加入锅中,与五花肉一起炖煮至肉质熟软。

大火迅速收汁,使五花肉和鲍鱼被油和胶质充分包裹,呈现出诱人的透亮色彩。

【无油烹饪关键解析】

通过先煮后收汁的方式,五花肉的油脂和鲍鱼的胶质会自然析出。煮制过程中五花肉的油脂和鲍鱼的胶质会综合包裹在食材上,形成诱人的透亮外观。

◉ 冰糖牛肉

将牛肉的醇厚与冰糖的甜美相结合,为餐桌增添一道美味佳肴。

【原料】

牛腱、生抽、冰糖、老姜、香叶、八角、花椒、醋、老抽、白酒

【做法】

牛腱切块后进行飞水处理。

将牛腱与各种调料一同加入高压锅中,加水进行压制烹饪。

压制完成后,将牛肉倒入炒锅中,大火收汁,使牛肉充分吸收调料的味道,呈现出晶亮的外观。

【无油烹饪关键解析】

传统烹饪方法中,牛肉的炒制往往需要加油。然而,通过省去初始的爆炒环节,直接利用高压锅压制时牛腱子肉中析出的脂肪和胶质来烹饪食材。

◉ 番茄蛋花羹

番茄的鲜红与鸡蛋的嫩黄交织,勾勒出一道家常的美味。通过细切番茄、勾芡与小火熬煮,使汤羹色泽诱人且口感柔滑

【原料】

番茄、鸡蛋、小葱、马铃薯粉、盐、糖

【做法】

水沸后,加入切细的番茄丁。

加入盐和糖进行调味,并勾入马铃薯粉进行勾芡。

关小火后,缓缓倒入蛋液,并撒上葱花增香。

【无油烹饪关键解析】

通过长时间熬煮,以及勾芡的方法,不仅提亮了汤羹的色泽,还使其口感更加柔滑。

◉ 糟香鱼片

蒸鱼的诀窍在于掌握好火候,以蒸锅快蒸结合糟卤腌制,鱼片鲜嫩无油更健康。

【原料】

鲈鱼、糟卤、生姜、水发木耳、生粉

【做法】

将处理好的鱼片用糟卤腌制,再加入少许生粉轻轻裹匀。

蒸锅上汽后,将腌制好的鱼片和水发木耳放入,大火快蒸4-5分钟即可。

【无油烹饪关键解析】

无油烹饪的版本中,通过蒸制技巧,达到保持鱼肉形状完整、口感鲜嫩的效果。

◉ 芝士焗土豆泥

通过烤箱使用和焗烤结合,为土豆泥增添风味与口感,无需传统炒制用油。

【原料】

土豆、胡萝卜、豇豆、黑木耳、洋葱、鸡蛋、牛奶、芝士、盐、黑胡椒

【做法】

将土豆煮熟后,加入牛奶调制成细腻的土豆泥。

将胡萝卜、豇豆、黑木耳和洋葱煮熟,再与白煮蛋切碎后,加入适量调料,与土豆泥充分混合。

将调好的土豆泥分装到小烤碗中,每碗表面均匀覆盖一片芝士。

放入烤箱,以200度的温度焗烤30分钟,直至芝士上色。

【无油烹饪关键解析】

通过烤箱避免了高温炒制步骤,同时,加入牛奶和芝士,不仅为土豆泥增添了丰富的口感,还增加了钙的摄入。

相关知识

健康烹饪技巧分享
健康饮食的烹饪技巧与美食分享.docx
轻松烹饪技巧分享:在家享受健康营养餐
健康饮食烹饪技巧与食谱分享.docx
厨艺与烹饪技巧分享
健康食品的烹饪技巧与食谱分享.docx
厨艺新手,健康大师:在家享受美食的烹饪技巧
美食与烹饪技巧:提升烹饪技巧的美食之旅
美食分享(健康鲜美的家常菜谱,轻松学会烹饪技巧)
烹饪技巧与菜谱分享:打造美味健康的餐桌

网址: 无油也能享受美食:健康烹饪技巧分享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14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