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粥,又叫茶粥。唐代起就有“茗粥”的说法,茶粥有两种意思,一是“煮制的浓茶,因其表面凝结成一层似粥膜样的薄膜而称之为‘茶粥’”,二是以茶汁煮成的粥。我们这里说的是第二种。
龙井茶粥
常规方法煮好粥,
然后再泡一壶龙井茶芯,取其茶汤均匀拌入粥内即可,
可以略加少许白糖,也可以加少许肉松、瓜子仁、黄豆瓣,此类佐料均与龙井茶乡相融合,相得益彰。
据说,中央电视台还专门拍摄过一部纪录片,介绍太极茶道茶博士们每天煮茶粥、喝茶粥的情形和他们的养生讲究。
对于胃病患者,茶粥浓度需要略低,或者干脆换成红茶粥饮用。
提示:龙井的沏泡时间不要太长。
使君子茶叶粥
原料:
茶叶15克,花生肉25克,使君子50克,粳米50克。
做法:
先将茶叶、花生肉、使君子共研细末备用。然后将粳米煮粥,将熟时加入药末10克,稍煮即成。
用法:每日1次,空腹食之。
功效:具有杀虫驱蛔的功效。适用于小儿蛔虫病。
茉莉花茶粥
原料:
茉莉花茶2包,白米半杯,枸杞1大匙,热开水5杯。
做法:
首先,茉莉花茶用5杯开水冲泡至香味溢出,取出茶包。
其次,米洗净后泡水1小时备用。
最后,锅内放入米及茉莉花茶,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煮至粘稠,加入枸杞即可。(可加糖调成甜品)。
功效:提神、明目、消除郁闷、理气安神、减肥、美肤。
普洱冬茶粥
原料:
普洱茶3克,甘菊花10克,白米1/2杯,白糖1茶匙。
做法:
首先,将普洱加菊花泡茶,滤去茶叶,取茶汤备用。
最后,将白米洗净,加入茶汤及适量水煮粥,至汤汁黏稠加糖拌匀即可起锅。
说明:由于普洱茶具有暖胃功效,用作冬日菜式配料特别合适。
乌梅姜茶粥
原料:
绿茶5克,生姜10克,乌梅肉3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
制法:
将绿茶、生姜、乌梅肉加水适量煎煮,取汁去渣,再加粳米煮粥,粥将熟时调入红糖,即成。
用法:温热服,每日2次。
特点:本品具有温中散寒,杀菌止痢的功效。
金公双叶粥
原料:
茶叶、苏叶各3-6克,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粳米50-100克。
制法:
先将茶叶、苏叶、金银花、蒲公英加水适量煮煎,去渣取汁,再加入粳米煮成粥。
用法:每日2次服食。
功效:本品具有清热解毒、宣肺利咽的功效。适用于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咽喉肿痛、声音嘶哑。
普通茶叶粥
制作材料:
主料:粳米50克。
辅料:茶叶10克。
调料:白砂糖15克。
做法:
取茶叶先煮浓汁约1000毫升,去茶叶,入粳米、白糖,再加水400毫升左右,煮为稀稠弱。
用法:每日2次,温热食。
小帖士-健康提示:
1. 化痰消食,利尿消肿,益气提神。适用于急、慢性痢疾、肠炎。
2. 本粥有提神兴奋作用,所以睡前不宜食用,特别是失眠患者应注意。产妇哺乳期及习惯性便秘者忌用。腹泻痢疾调理药膳。
陈茗粥
配方:
陈茶叶5-10克,粳米50-100克。
做法:
将陈茶叶加水适量煮取汁液、去渣,然后放入粳米共煮为粥,即成。
用法:下午温服,临睡前不宜吃。
功效:清热止痢、消食化痰、兴奋提神,用治食积不消,饮酒过量,过食油腻,口干烦渴,多睡不醒,赤白痢疾等。
甜茶粥
原料:
茶叶1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做法:
先将茶叶加水适量煎取浓汁约100毫升左右,去渣,加入粳米再添水400毫升左右,同煮为稀稠粥,再调入白糖,即成。
用法:温热服饮,每日2次。睡前不宜服。
功效:健脾利湿,化痰消食,益气提神,解除疲乏,利尿消肿,抗老延年的功效,也适宜于急慢性痢疾、肠炎病人服用。
姜茶粥
原料:
茶叶15克,生姜3克,粳米30克。
做法:
首先,将茶叶加开水泡取茶汁,备用。最后,把粳米淘洗干净,再加入洗净的生姜以及茶水一起放入锅中,同煮成稀粥,即成。
功效:本品能清热解毒、健脾利尿。适用于慢性肠炎,久泻不止。对于因久泻而导致脾胃虚寒者,疗效尤佳。每日1剂,温饮。
茶饭粥
原料:
绿茶5-10克,冷饭300-500克,盐少许。
做法:
将绿茶与冷饭加适量清水共煮成粥,再调入食盐少许,即成。
用法:随意作膳食用之。一般不同荤菜配食,而常以素菜类佐餐。
特别提示:本品能利胃提神,使胆汁分泌流畅,保护胆、肝的正常机能,治疗和预防消化不良,又能促进血液循环以及新陈代谢的功能,对治疗感冒、冷嘲热讽症有显著疗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