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叫斯科特·巴里·考夫曼(Scott Barry Kaufman)的心理学家近年来做了一些研究,整理出了“自我实现”这个老概念“在21世纪的”新定义。
在梳理了“自我实现”这个概念的发明者马斯洛的作品后,他发现马斯洛提出的一系列自我实现特征中有10个经得起科学的检验。以下就是考夫曼整理出来的“自我实现十大特征”。
符合这其中的大部分特征,你就是自我实现的。
那自我实现意味着什么?
根据考夫曼的研究,自我实现会带来最佳的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optimal health and growth)。
具体来说,自我实现者有下面这些优势:
1.情绪和目标很稳定:自我实现水平高的人,情绪稳定性也更高,通过转移冲动和杂念来保护自己的最高目标不受干扰的能力也越强。
2.精神内耗低:自我实现水平高的人,破坏性冲动(失控、自我毁灭这类感觉)少,非建设性思维(对未来悲观等)少,不太容易感觉缺乏真实性、缺乏意义。
3.更幸福:自我实现水平高的人,在生活满意度、好奇心、自我接纳、人际关系等与幸福感有关的指标上得分都更高。
4.更有创造力和工作能力:自我实现水平高的人,在各种领域的创造力、工作满意度、工作表现都更好。
5.更有超越感:自我实现水平高的人,更有“超越感”,也就是一种放下自我的边界、与世界融为一体的感觉。这种感觉有两面:一是觉得自我的凸显感降低了,一是与世界相连接的感觉增强了。有趣的是,自我实现水平高的人,是后者增强,而前者并未降低。这就意味着,自我实现的人会将自己的力量勇于为他人服务,但可能不会为了服务他人而牺牲自己。
(以上这些品质与“自我实现”的特征到底哪个是因,哪个是果?我觉得不好说。考夫曼也没有提供因果方向的证据。)
顺便说下“自我实现”这个概念在一开始是怎么回事。
关于“自我实现”的定义,一开始其实完全是个糊涂账。70多年前,马斯洛是这么论证“自我实现”的——
马斯洛首先提出,人的需求有等级之分:最底层的是吃喝拉撒这些生理需求,中间的是被爱、受尊重这些社会需求,而最高层级的需求是“自我实现”。所谓自我实现,意思大致就是人们渴望超越自己,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那怎么证明“自我实现”是人类的最高级需求呢?马斯洛的方法是去观察和采访了几百个名人,包括爱因斯坦这类著名的成功人士。他把这些名人的人格特点总结出来,说那就是“自我实现”的含义:包括乐于解决问题,有开放的心态和无私的爱心,不持偏见,敢于自嘲,有坚定的主见等等这些性格特点——你看,金字塔顶上的这些人是自我实现的,所以自我实现是人类最高级的需求,乍一听起来好像没错。
但马斯洛的学生、后来成长为社会心理学一代宗师的埃利奥特·阿伦森非常敏锐地发现,这其实是一种循环论证:我们怎么知道爱因斯坦这些人是追求自我实现的?因为他们具备自我实现之人的特质。那么自我实现的人的特质又是什么?那就是爱因斯坦等人身上所显现的特质。
任何科学理论都是要能被实证数据证明或者证伪的。但马斯洛的理论根本没法验证,因为连理论中的概念都是模糊的。
马斯洛是位伟大的思想者,可是他只管发表观点,却几乎从不认真验证自己的观点。
以上。
参考资料:
Scott Barry Kaufman. What Does It Mean to Be Self-Actualized in the 21st Century?
相关知识
自我监控量表(self
自我调节疲劳量表(Self
self well
“真实的自我”用英语怎么说?
Analysis on self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Self
Student Self
Self
自我提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WHO guideline on self
网址: 什么是自我实现(self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25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