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东明县第六小学的教室里都会准时开启5分钟的晨间“微”思政课;今年,曹县实验中学引入AI技术,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牡丹区教科研中心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技能大赛…… 近年来,市教体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五育并举”为核心,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德育为先 深化全环境立德树人
市教体局创新思政课程,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依托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等地方资源,开发特色思政课程,并通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针对性。开展“同上一堂爱国主义思政课”等活动,评选“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强化学生的价值引领。
巨野县打造家校社共育“教联体”,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如今,家校社三方协同的“巨野模式”已在菏泽大地生根发芽,为青少年的成长之路铺满阳光。我市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健全线上线下联动的家庭教育资源体系,开展家庭教育志愿服务,打造“廉芽文化进校园”等品牌活动,构建全方位德育网络。
在心理健康方面,组织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和菏泽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核心团队,开展心理公益辅导等系列活动。开展百名心理思政课教师进校园暨全市心理健康教育核心团队专业素养提升培训活动。心理健康服务热线“帮帮我”(6885885)高效运行。今年,市教科院发布《菏泽市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关爱十大行动》,明确了未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方向和具体措施。
智育提质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今年,18所滩区迁建学校牵手全市城区优质学校结对帮扶。牡丹区深化集团化办学,鄄城县探索区域教研新模式,东明县建立“城区优质校+乡镇中心校+滩区迁建校”结对机制,促进教育资源共享。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通过“城区名校+农村学校”模式,组建教育共同体,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倾斜。
实施“强校扩优”计划,开展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同时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增生物医药、化工等产业相关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体育强基 促进身心健康
推动体教融合,市教体局将传统武术与“阳光体育”结合,成武县汶上集镇中心小学开设武术校本课程,增强学生体质和民族自豪感。单县一中排球队、成武第一中学橄榄球队在省级以上赛事中屡获佳绩。
完善体育场地设施,举办社区运动会及省级以上赛事,2024年菏泽籍运动员在巴黎奥运会、巴黎残奥会斩获一金两银一铜,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同发展。
美育浸润 传承文化根脉
“同学们,我们学习扎染技艺中的对折捆扎法,先将手中的布料顺成长条,然后进行对折……”近日,在郓城县东城中学,教师孙玉凤指导学生用染料创作扎染。这是郓城县将非遗传承深度融入学校教育的一个生动缩影。
成武县相继开设泥塑、刺绣等非遗课程,建立“一校一品”特色。东明县将“东明粮画”等非遗融入学前教育。同时,我市通过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中小学艺术展演等活动,推动美育成果落地。去年,我市在省级艺术展演中获得多个奖项,教师队伍专业能力显著增强。
劳育赋能 培养实践能力
市教体局积极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化路径,加强实践平台建设,通过“劳动+基地”“基地+学校”等模式深化实践育人,牡丹区都司小学结合芍药种植开展农业劳动体验,巨野县编写《石榴红了》等乡土教材,打造20余个劳动教育品牌。
校内外基地联动,统筹财政资金建设校内外劳动基地,实现“校校有场地、县县有基地”,并建立劳动过程与成果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
实施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工程,解决教师住房问题;通过“三名”(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驻乡指导,提升乡村教师劳动教育实施能力。
菏泽日报记者 张红艳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相关知识
心向阳光 健康成长——菏泽市多维度推进“五育并举”教育体系建设
菏泽市特殊教育中心举办2024年学生冬季中长跑运动会
教育部门多措并举推进健康学校建设
菏泽市健康科普作品创新创意大赛开赛
菏泽市第一届全民健身家庭运动会开幕
系统发力,多措并举,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五育并举,将促进心理健康贯穿育人全过程
心向阳光 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照亮阳光少年成长之路
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总结(通用14篇)
威海荣成市持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网址: 心向阳光 健康成长——菏泽市多维度推进“五育并举”教育体系建设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33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