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勇海(媒体人)
近日有媒体报道,多地出现公共健身器材损坏情况,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调查发现,一些不合格的公共健身器材流入市场,有公共健身器材因质量问题、安装问题,屡屡发生伤人事件。这一现象有违公共健身器材方便居民健身的初衷,暴露出相关监管、维护存在系统性缺陷。
公共健身器材何以“健身不成反伤身”?首先是质量问题。有的厂家为降低成本,压缩器材的管材壁厚度,并在除锈和喷涂的工艺上偷工减料,导致钢材的抗锈蚀能力和承重强度大幅下降,极易断裂。其次是安装问题。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对于秋千、上肢牵引器、单双杠等非框架式底座器材,严禁使用膨胀螺栓进行地面固定。然而,一些地方为图省事,把安装方式由“地埋”改成“地上”,用十几厘米长的膨胀螺丝固定一两米高的健身器材立柱,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最后,管护不力也是重要原因。一些地方“重建轻管”甚至“只建不管”,健身器材“超期服役”“缺胳膊少腿”甚至成“弃材”的现象并不鲜见。
公共健身器材承载着居民对健康生活的向往,其配备、维护和使用考验着城乡公共服务的精细化水平。先要把好采购质量关,对采购、招投标以及验收等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对不当牟利情况予以彻查整治。健身器材“有得用”,更要“用得好”,这就要求建立有效的管护制度。街道、社区应安排专人加强巡查,及时排查上报问题器材,督促责任单位及时更换、维修或者报废拆除,同时开通器材报修、投诉电话,接受居民监督。社区、公园可加强宣传教育,指导居民规范使用并保护好各类器材。
国家体育总局2017年出台的《室外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办法》对器材采购、安装、监管、维修与拆除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各地应让这些规定得到刚性执行,让家门口的健身安全更有保障。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健康报"或"健康报网 ** 电/讯"或带有健康报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知识
公共健身器材岂能“健身不成反伤身”-健康报网——健康门户
看到健身器材伤人的报道后,李晓霞代表深入调研公共健身器材“健康”状况
错用健身器材健身不成反伤身
公共健身器材摆脱“亚健康”
公共健身器材大全名称,户外健身器材一览表
「智能健身器材」智能健身器材公司黄页
户外公园体育健身器材
户外 健身器材
河北户外健身器材报价 品质**
【户外路径健身器材】
网址: 公共健身器材岂能“健身不成反伤身”-健康报网——健康门户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34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