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防治形势严峻,早期筛查是关键突破口。
7月9日,《财中社》健康系列讲座特邀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刘洪生教授,以“职场‘肺’动力:激活呼吸密码”为主题,为公众带来权威前沿的肺癌防治洞见。讲座深入剖析了当前挑战、科学管理策略与技术进步,助力职场人群构建科学健康防线。
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刘洪生教授
肺癌高发且趋年轻化,早筛是核心武器
刘洪生教授援引权威数据指出,肺癌持续位居中国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首位,2022年新发病例约106.06万,死亡病例约73.33万。值得警惕的是,肺癌呈现年轻化、女性患者增多、多原发癌比例上升三大新趋势。
刘教授强调,战胜肺癌的关键在于“早发现”。低剂量螺旋CT(LDCT)作为目前最有效的筛查手段,已被证实能将肺癌5年死亡率显著降低20%。他建议55至74岁、具有长期吸烟史(如超过30年)、肺癌家族史或特定职业暴露(如石棉接触)的高危人群,应定期接受LDCT筛查。体检中LDCT的普及,使得大量早期肺癌得以通过肺结节的形式被及时发现。
科学管理肺结节:破除恐慌,精准决策
针对职场人士普遍关注的体检肺结节问题,刘洪生教授进行了科学解读与风险分层。
他强调,发现肺结节不必过度恐慌,超过90%的肺结节为良性病变,其恶性概率与大小和密度密切相关:小于5毫米的微小结节恶性概率极低(不足1%),而大于2厘米的结节或含有实性成分的混合密度磨玻璃结节则恶性风险增高。
首次发现的磨玻璃结节通常不建议立即手术,可先尝试抗炎治疗并密切观察变化。科学决策至关重要,动态监测是管理低风险结节的重要策略,盲目手术并非最佳选择。
对于公众担心的CT辐射问题,刘教授明确表示,一次低剂量CT的辐射剂量约1毫西弗(mSv),年检1-2次属于安全范围。
微创外科革新:小切口,大进步
对于需要手术干预的患者,刘洪生教授详细介绍了胸外科领域的技术革新。
微创手术已成为绝对主流,95%以上的肺癌手术可通过胸腔镜或机器人辅助技术完成,手术创伤大幅降低,切口从传统的数十厘米缩减至4-5厘米,患者恢复更快,部分甚至可实现日间手术。
机器人手术系统提供十倍放大视野和3D立体视觉,显著提升了手术解剖的精准度。在切除范围上,对于2厘米以下的早期周围型肺癌,治疗理念正从传统的肺叶切除向亚肺叶切除(如楔形切除、精准肺段切除)转变,以最大限度保留患者的肺功能,这对应对多原发病灶和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尤为重要。
同时,基因检测在指导靶向药物等个体化辅助治疗、降低复发风险方面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刘洪生总结道,肺癌治疗已迈入“精准微创、快速康复、个体定制”的新时代。
整合顶尖资源,赋能职场健康管理
本次“职场‘肺’动力”讲座是《财中社》深度整合顶级医疗资源、精准服务职场人群健康需求的成功实践。《财中社》持续聚焦高价值健康议题,通过搭建专业权威的平台,将复杂的医学知识转化为清晰、实用的行动指南与企业健康管理解决方案,致力于提升职场人群的健康素养,筑牢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根基。
未来,《财中社》健康系列讲座将继续锁定高发疾病防治领域,以财经媒体的专业视角,深入解析健康管理与职场效能提升的紧密关联,为职场人士的健康未来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相关知识
解读疾病防治要点!协和医院等多位三甲医院专家做客《财中社》大健康沙龙,共话科学健康管理
北京市兼职中医专家坐诊医生招聘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中医药养生保健协会招生简章
“同心筑梦 健康未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2024年同心讲坛举办
北京招风耳整形术排行前五医院前三医院都来报道!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健康医学院洪文艳院长参加高等职业教育中医养生保健专业教材建设启动工作会议
北京协和医院
青年职业发展计划 专家进社区支招解压
北京恩生堂刘家窑中医医院中医科
网址: 《财中社》大健康系列报道: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专家刘洪生支招职场“肺动力”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36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