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噪声如“隐形杀手”般悄然渗透我们的生产与日常生活。工厂车间机器轰鸣声、城市街道车辆喇叭声、装修刺耳电钻声……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它会直接损伤听力系统,长期暴露在85分贝以上的环境中,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如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噪声还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导致失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进而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还可能引发血压升高、心律不齐等心血管疾病,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噪声的分级标准
我国制定了严格的噪声分级标准。工业生产中场所噪声职业接触,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噪声暴露限值为85分贝;对于非稳态噪声,需根据等效连续A声级进行评估。日常生活中,居民住宅区白天噪声不超过55分贝,夜间不超过45分贝;商业区白天不超过60分贝,夜间不超过50分贝。了解这些标准,能帮助我们判断所处环境安全情况,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生产中的噪声防护
在生产环境中,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采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和工艺降低噪声的产生;生产设备进行安装隔音罩、隔音墙等隔音处理;对机房墙壁和屋顶进行吸音处理,可使噪声降低20~30分贝,从源头上控制噪声是最有效的防护措施。
除了工程技术控制,工人个人职业防护装备也是生产中重要的防护措施。常见的个人噪声作业的防护装备包括耳塞和耳罩。还有一些特殊的高噪声环境中使用降噪头盔等综合性防护装备,为劳动者提供更全面的保护。
另外,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噪声防护管理制度,合理安排工作作息时间,避免员工长时间连续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可以进行轮岗制度,缩短员工在高噪声岗位的工作时间和强度。定期对员工进行听力检查,建立听力健康体检档案,及时发现听力损伤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还要加强噪声防护培训,提高员工对噪声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使其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日常生活中的噪声防护
家庭装修时,选择静音门锁、静音滑轨等低噪声的装修材料和施工工艺,减少日常使用中的噪声。洗衣机、空调等家电定期进行维护保养,避免因设备故障产生异常噪声。安装隔音窗帘、铺设地毯等方式进行隔音处理,降低外界噪声的传入。
商场、地铁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噪声较为常见,可以佩戴降噪耳机,它采用主动降噪技术,能够有效抵消外界噪声。尽量避免长时间在KTV、酒吧等场所高噪声环境中停留,减少听力的损害。
交通噪声是城市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关闭车窗,有利于阻挡部分外界噪声。定期检查车门密封条是否老化,及时更换,确保车辆良好密封性。此外,树木具有吸音和隔音的作用,道路两旁种植高大树木如同天然的隔音屏障,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交通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噪声防护的误区与正确做法
噪声防护过程中,人们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有些人认为噪声防护只有在特别嘈杂的环境中才需要,往往忽略了日常生活中低强度持续噪声对听力的慢性损伤。还有部分人不习惯或不愿意使用、佩戴耳塞或耳罩,认为影响到工作和生活。还有部分人认为自己只要能忍受噪声,就对身体造不成危害,这些观念都是认知误区。
正确的做法是无论何种环境,噪声只要可能对听力造成损害,都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正确佩戴,确保发挥最大的防护效果。从事高噪声工作的人员和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的人群需重视听力变化情况,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及时发现听力问题并进行干预。另外,全社会共同倡导关注噪声污染问题并加强噪声治理,打造安静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噪声防护需要我们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长期坚持。通过了解噪声的危害性,掌握科学防护方法,重视听力监护,我们不仅能够保护自己的听力健康,还能为营造一个安静、和谐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做好噪声防护,远离噪声危害。
·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 罗金玲·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报观点和立场)
相关知识
噪声危害
噪声危害的预防
什么是噪音?噪声的危害及噪声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噪音危害防护措施.docx
噪声污染危害大
《噪声危害和控制》课件
11.《噪声的危害与防治》PPT课件.ppt
噪声
噪音安全防护.pptx
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网址: 噪声防护全攻略:守护听力健康,远离噪声危害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38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