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下午,上海市运动促进健康新闻发布会在上海棋院举行,评估总结《上海市运动促进健康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同时,发布了《上海市运动促进健康计划(2024-2026)》。
2021年以来,上海市体育局、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总工会共同制定全国首个探索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的专项计划——《上海市运动促进健康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截至2023年底,本市第一轮运动促进健康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50%左右,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在97%以上,市民平均期望寿命保持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领先水平。
2024年是贯彻实施《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的第一年。在评估总结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上海市体育局会同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总工会、市残联制定新一轮运动促进健康三年行动计划。
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发展目标为:到2026年底,上海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平方米左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51%左右,市民体质健康水平和人均期望寿命等主要健康指标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上海特色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不断健全完善,推出一批运动促进健康的创新品牌和项目,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具体包括12项重点任务(计划):1、公共体育设施全龄友好计划;2、体医融合运动促进健康计划;3、社区运动健康中心推广计划;4、体质监测服务常态化计划;5、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计划;6、职工体育高质量发展计划;7、老年人体育服务提升计划;8、残疾人社区体育康复计划;9、军民融合共享健身计划;10、体育服务配送全新升级计划;11、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计划;12、运动健康科普助力计划。
在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全龄友好服务方面,据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宋慧介绍,2024年计划新建社区市民健身中心30个,新建和改建市民健身步道80条、市民益智健身苑点720个、市民(职工)健身驿站60个、市民运动球场150片(羽毛球场100片)、长者运动健康之家25个。截至6月底,全年时间和任务实现“双过半”。
在体医融合运动促进健康计划方面,上海市市卫健委副主任陆韬宏表示,市卫健委、市体育局已组织开展多期“体医交叉培训”,培养社区医生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同时强化专家智库对“体医融合”的技术支持,成立上海市运动促进健康专家委员会,组建上海市健康科普专家库,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建立运动促进健康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杨浦区目前正在积极推进运动健康师试点等。
作者:吴姝
文:本报记者/吴姝图:本报记者/陈龙编辑:谷苗责任编辑:沈雷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相关知识
《上海市运动促进健康计划(2024—2026)》发布
上海发布《上海市运动促进健康计划(2024
加强主动健康服务 建立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 《上海市运动促进健康计划(2024—2026)》发布
上海新一轮《运动促进健康计划》发布,涵盖12项重点任务
探索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上海出台全国首个专项计划
智慧健康驿站、全民健身电子地图……上海出台运动促进健康行动计划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人体运动促进健康个性化精准指导方案关键技术研究”迈入实质性研究阶段
运动促进健康“上海样本”成幸福样板
全球健康促进大会达成《健康城市上海共识》
《上海市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实施一周年成绩斐然
网址: 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上海市迈入下一个运动促进健康三年计划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40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