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上升快,正确测血糖,助你有效控糖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上升快,正确测血糖,助你有效控糖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我有个亲戚就被糖尿病折腾得够呛。他总觉得自己身体还不错,就是偶尔有点口渴、尿频,一开始根本没当回事儿。后来症状越来越明显,整个人都没精打采的,去医院一查,竟然是糖尿病。从那时候起,我才开始关注糖尿病这个“甜蜜杀手”,也了解到血糖监测在糖尿病管理里有多重要。今天就跟大家好好唠唠这血糖监测的那些事儿。

糖尿病,不容忽视的“甜蜜杀手”

现在得糖尿病的人是越来越多了。近这几十年,咱们国家糖尿病患病率上升得特别快。这病刚开始的时候,症状不怎么明显,很容易被当成小毛病忽略掉。

可一旦病情严重了,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这些典型症状就全冒出来了。更可怕的是,它还会引发好多严重的并发症,像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的甚至会失明、截肢,真的太吓人了。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监测真的是太关键了。

空腹和餐后血糖,咋测才靠谱?

说到血糖监测,大家都知道要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可这里面的门道,好多人其实并不清楚。空腹血糖可不是简单的早上没吃饭就去测。医学上规定,得隔夜禁食8到12小时,第二天早餐前测的血糖才是空腹血糖。这时候身体代谢比较稳定,测出来的数值能反映基础血糖水平等情况。一般健康成年人的空腹血糖正常范围在3.9到6.1毫摩尔/升,孕妇要求更严格。

餐后血糖呢,我们一般重点关注餐后2小时血糖。计时是从吃第一口饭就开始算,整整2小时后再测。餐后2小时血糖能反映胰岛B细胞的储备功能。一般糖尿病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7到10毫摩尔/升比较合适,年轻人尽量靠近7.8毫摩尔/升更好。

测血糖的时间有讲究

血糖监测的时间很有讲究。就拿空腹血糖来说,最佳测量时间在早晨7点到9点之间,最好别超过8点。禁食时间也得严格控制在8到12小时。要是禁食时间不到8小时或超过12小时,都会影响血糖数值。另外,抽血当天早晨别空腹锻炼,前一天晚饭要正常吃,晚上保证充足睡眠。正在吃降糖药的患者,抽血当天早晨降糖药先别吃,但前一晚的药得照常吃。

餐后血糖不同时间段监测也有不同意义。除了餐后2小时血糖,餐后1小时血糖能反映进食后血糖上升的峰值情况,餐后3小时血糖应该恢复到空腹血糖的正常水平。对于糖尿病早期患者,餐后血糖异常常常是最早出现的“警报信号”。而且不同人群控制餐后血糖的标准也不太一样。

除了空腹和餐后2小时这些常规时间点,还有一些特殊时间点的血糖监测也不能忽视。餐前血糖能帮我们调整下餐的用药和饮食安排。睡前血糖可以判断晚餐后胰岛β细胞对血糖的控制能力。凌晨3点左右测的凌晨血糖,能帮助鉴别“空腹高血糖”的原因。在暴饮暴食、剧烈运动、饮酒之后,随机血糖监测能让我们及时了解身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

血糖监测方法大揭秘

以前,糖友们最常用的就是指尖采血测血糖的方法。我亲戚每次看到那采血针就害怕,扎针的时候疼得直咧嘴。而且频繁扎针,手指都变得伤痕累累,还容易感染。要是操作过程不规范,也会影响血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好在现在科技发展得快,无创血糖检测技术出现了。无创血糖检测主要基于光学或电化学原理。国内首款国产无创血糖仪在2019年就问世了,现在不仅实现了量产和规模化应用,还进入了地方医保。2024年10月,又一款无创血糖仪获批。无创血糖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不过,无创血糖检测技术目前也有一些问题。一方面,价格相对较高,长期使用对很多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另一方面,技术稳定性还有待提高,部分无创产品在不同环境下,检测结果可能会出现偏差。但不管怎么说,无创血糖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还是很不错的。

这些因素会影响血糖监测

很多疾病都会干扰血糖监测结果。像甲状腺功能亢进、皮质醇增多症等内分泌性疾病,脑外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应激情况,还有肝脏及胰腺疾病,都会让血糖监测结果变得不准确。

在药物方面,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等,都可能使血糖升高。有些患者因为其他疾病服用这些药物,却不知道它们会对血糖产生影响,看到血糖数值异常还摸不着头脑。

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也会让血糖波动。我认识一位糖友,工作压力特别大,连续几天监测血糖,数值都比平时高出不少。还有些糖友喜欢熬夜,第二天测空腹血糖,结果很不理想。运动对血糖的影响则比较复杂,运动前后血糖变化需要特别关注。在解读血糖监测结果时,一定要把这些因素都综合考虑进去。

血糖监测常见误区要避开

在和糖友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人都有误区。不少人觉得只要空腹血糖正常,糖尿病就控制得很好了。我有个叫李大叔的患者,他每次去医院复查,只关心空腹血糖数值,餐后血糖从来没测过。结果时间一长,视力越来越差,去医院一检查,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眼底病变。其实,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对整体血糖控制都很关键。

还有些糖友认为,现在有了无创血糖仪,或者日常指尖血糖监测这么方便,就不用再去医院做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了。这可不对!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过去2到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估血糖长期控制情况的金标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糖尿病患者在治疗初期至少每3个月就得检查1次糖化血红蛋白,达到治疗目标后,每6个月检查1次。不过要注意,患有血红蛋白异常性疾病的病人,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不可靠。

除了上面两个常见误区,还有一些小细节也容易被大家忽视。比如,有些糖友在测血糖前,会刻意改变饮食习惯,这样测出来的血糖数值并不能真实反映血糖状况。还有人认为测血糖前不能喝水,其实少量喝水对血糖影响很小。另外,测血糖之前剧烈运动也不行

控糖成功案例给我们的启示

我听说过不少糖尿病患者成功控制病情的案例。有一位50岁的患者,之前生活习惯不太健康,又爱吃甜食,体型偏胖,后来查出了糖尿病。一开始,他的空腹血糖高达18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也达到了8.2%,整个人状态特别差。

但他下定决心要和糖尿病“死磕到底”。他开始严格控制饮食,每餐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每天还坚持快走30分钟。就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后,体重慢慢降了下去。再去复查的时候,空腹血糖降到了6.85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也降至5.8%,基本实现了糖尿病逆转。

血糖监测的这些细节,看似不起眼,实则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影响很大。从监测时间的把握,到监测方法的选择,再到各种影响因素的考虑,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只有重视这些细节,我们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

糖尿病治疗新希望

现在糖尿病治疗与监测技术一直在发展。就拿干细胞治疗糖尿病来说,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2024年5月,上海长征医院的医生团队利用自体干细胞再生疗法,成功治愈了一位重度2型糖尿病患者。2025年4月18日,中国医生团队联合开发的异体人再生胰岛注射液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默示许可。这些新技术、新疗法,给广大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所以,糖友们别灰心,只要积极对待,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资料:

【1】《无创血糖检测可以实现》;

【2】《干细胞治疗糖尿病有新进展:新疗法获批临床试验》;

【3】《又一个励志的粉丝:糖尿病逆转》;

【4】《【世纪科普】糖尿病——甜蜜杀手》;

【5】《空腹血糖(小荷)》;

【6】《糖化血红蛋白(小荷)》;

【7】《血糖监测(对血糖值的定期检查)_百科》;

【8】《无创血糖检测的原理是什么》;

【9】《6种血糖监测时间点大揭秘,越早看到越好!》;

【10】《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的时间跨度是多少》;

【11】《无创血糖检测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2】《糖尿病诊断标准》;

【13】《餐后血糖哪个准?》;

【14】《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多长时间血糖控制情况》;

【15】《无创血糖仪的内部构造》;

【16】《影响血糖监测的因素-科普问答-民福康》;

【17】《糖尿病监测管理》;

【18】《动态监测,轻松控糖》;

【19】《注意!这六个因素会影响血糖监测值_云南省卫健委》;

【20】《糖尿病血糖监测的常见问题解答:7个你可能忽略的细节》;

【21】《怎么测糖尿病-科普问答-民福康》;

【22】《医学院刘冉课题组在《Advanced Materials》合作报道基于DNA折纸的微针器件定量检测血糖技术-清华大学医学院》;

【23】《糖尿病血糖监测与检查方法-35健康》;

【24】《查血糖前,这7件事千万不要做!要不就不准了-抖音》;

【25】《监测血糖总要扎手指太麻烦?杭州企业研发出动态血糖检测仪比五角硬币还小每分钟更新血糖值洗澡游泳皆可佩戴可持续15天-抖音》;

【26】《连续测两次血糖一次4.9一次5.8为什么相差那么大?-抖音》;

【27】《血糖的第一滴血VS第二滴血-抖音》;

【28】《糖尿病每天要测几次血糖?多久测一天?-抖音》;

【29】《如果不想扎手指头,可以试试动态血糖监测-抖音》;

【30】《糖友测血糖,这3个错误千万别犯!-抖音》;

相关知识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上升快,正确测血糖,助你有效控糖
糖尿病患者如何自我监测血糖
我国糖尿病患者过亿 如何打破“半数规律”有效控制血糖?
糖尿病控制血糖的正确方法
控制糖尿病 切勿忽视餐后血糖监测
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血糖自我监测
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十大要点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糖尿病患者如何控制血糖
从血糖监测到饮食调控: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管理

网址: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上升快,正确测血糖,助你有效控糖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43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