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骨骼健康——贯穿女性一生的话题

骨骼健康——贯穿女性一生的话题

在人类生命的长河中,骨骼如同一座坚固的堡垒,默默支撑着身体的每一次行动,守护着健康与活力。然而,对于女性而言,这座堡垒却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女性的一生中,骨骼的健康状态会随着生理阶段的变化而发生显著改变。青春期是骨骼生长的黄金时期,骨量峰值的积累为未来的骨健康奠定了基础;在孕期和哺乳期,骨骼则为了孕育新生命而经历复杂的代谢调整;绝经后,雌激素水平的骤降使得骨质流失加速,骨质疏松的风险急剧上升。每一个阶段,骨骼都在经历着不同的考验,而每一次考验都可能影响女性一生的健康轨迹。

2025年1月27日,知名学术期刊Clinical Endocrinology发表题为《骨骼健康ーー贯穿女性一生的话题》文章。作者深入探讨了女性在不同生命阶段的骨健康问题,分析了影响骨健康的内外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和管理策略。本文不仅是一次对女性骨健康的全面审视,更是一份为女性健康保驾护航的行动指南。

注:可改变因素如慢性疾病、运动不足、钙摄入不足等导致无法达到基因预定的峰值骨量(橘黄色)

图1 整个生命周期的骨量变化趋势

骨量峰值(PBM)是指个体在达到稳定的骨骼状态时所拥有的最大骨量,通常在年轻成年期达到。较高的骨量峰值意味着成年后骨质流失时有更大的“储备量”,从而降低骨折风险。而女性一生中的骨健康变化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过程,受到生理阶段、激素变化、生活方式以及疾病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一、青春期:骨量积累的关键时期011.骨量峰值的形成

青春期是女性骨骼生长和发育的黄金时期,骨量在这一阶段迅速积累。骨量峰值(PBM)是指个体在年轻成年期达到的最大骨量,通常在20-30岁之间形成。

研究表明,女性的股骨颈骨密度在16-19岁达到峰值,而男性则在19-21岁。遗传因素对骨量峰值的影响高达80%,但生活方式因素如负重运动、激素水平和钙摄入量也会影响骨量峰值的实现。

022.青春期发育异常的影响

某些疾病或发育异常(如特纳综合征、克氏综合征、厌食症等)会影响骨量峰值的形成,导致成年后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

二、成年期:骨量的维持与变化011. 骨量峰值的维持

在20-30岁达到骨量峰值后,女性的骨量会在接下来的10-15年内保持相对稳定。然而,从30岁开始,骨量会逐渐减少,尤其是在松质骨中。

➤生理特点:这一阶段的骨代谢主要处于动态平衡状态,骨吸收和骨形成基本保持一致。

➤生活方式的影响:营养摄入(如钙、维生素D)、运动(特别是负重运动)和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对维持骨量至关重要。

022. 妊娠和哺乳期的骨代谢变化

➤妊娠期:孕期,母体的肠道钙吸收能力增强,以满足胎儿的钙需求。虽然孕期骨密度的变化相对较小,但长期来看,妊娠被认为对骨密度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哺乳期:哺乳期,骨骼会经历显著的脱矿化,以支持乳汁中的钙含量。骨密度可能在哺乳期下降高达10%,尤其是在腰椎和髋部。然而,这种变化通常在哺乳结束后12个月内恢复正常。

三、绝经期:骨质流失的加速阶段01雌激素水平下降

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雌激素是调节骨代谢的重要激素,其缺乏会导致骨吸收加速,骨密度迅速下降。

图片

图2 雌激素缺乏和更年期对骨密度和骨转换的影响

➤生理特点:绝经后1-5年内,骨质流失速度最快,尤其是松质骨(如脊柱和髋部)。

➤风险增加: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症风险显著增加,骨折风险也显著上升。

02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管理

➤诊断标准: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症诊断主要依据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的骨密度(T值 < -2.5)。

➤管理策略: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如增加钙和维生素D摄入、负重运动)和药物治疗(如双膦酸盐、地舒单抗、雌激素替代疗法)。

四、老年期:骨质流失的持续与骨折风险01持续的骨质流失

老年期(65岁以上),骨质流失速度虽然减缓,但骨折风险仍然很高。

➤生理特点:随着年龄增长,骨骼的微结构退化,骨密度进一步降低。

➤骨折风险:老年人骨折风险增加,尤其是髋部、脊柱和腕部骨折。

02老年期的管理策略

➤生活方式调整:增加钙和维生素D摄入、进行平衡训练以减少跌倒风险。

➤药物治疗:使用抗吸收药物(如双膦酸盐、地舒单抗)或骨形成促进剂(如特立帕肽)。

➤综合管理:对于高风险人群,需进行多学科管理,包括营养支持、运动干预和药物治疗。

五、女性全生命周期骨健康管理策略

图片

图3 女性全生命周期的骨骼健康影响因素及管理建议

01生活方式干预

1. 钙摄入

钙是维持骨健康的关键营养素。建议女性在50岁前每日摄入1000毫克钙,50岁以上则增加到1300毫克。钙的摄入应优先通过饮食,如乳制品、绿叶蔬菜等,必要时可补充钙剂。

2. 维生素D

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和骨骼矿化。建议维持血清维生素D水平在50 nmol/L以上。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阳光暴露,但需注意避免过度紫外线暴露。必要时可补充维生素D,每日800-1000国际单位。

3. 蛋白质摄入

蛋白质对骨骼和肌肉健康至关重要。建议成年女性每日摄入0.8克/公斤体重的蛋白质。在孕期和哺乳期,蛋白质需求增加,建议分别摄入1.1克/公斤和1.3克/公斤。

4. 负重运动

负重运动和抗阻训练可以增加和维持骨密度。例如,跳跃运动对骨骼健康特别有益。建议每周至少进行两次抗阻训练,并结合多种负重运动,如跳绳、跑步等。

5. 戒烟限酒

吸烟会加速骨质流失,增加骨折风险。过量饮酒(每天超过两杯)也会削弱骨骼。因此,戒烟和限制饮酒是保护骨健康的重要措施。

02药物治疗

1. 抗吸收药物

双膦酸盐(如阿仑膦酸钠等)和地舒单抗是常用的抗骨吸收药物,能显著降低椎体和非椎体骨折的风险。双膦酸盐的治疗效果可持续多年,但需注意其潜在副作用,如非典型股骨骨折(AFF)和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RONJ)。

2. 骨形成促进剂

特立帕肽和罗莫单抗是新型的骨形成促进剂,能显著增加骨密度并降低骨折风险。特立帕肽通过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骨量,而罗莫单抗则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

3. 激素替代疗法

在绝经早期,雌激素替代疗法可以有效预防骨质流失。然而,其长期使用可能增加乳腺癌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激素替代疗法需根据个体风险和获益进行权衡。

03特殊人群的骨健康管理

1. 乳腺癌患者

乳腺癌治疗(如芳香化酶抑制剂)会加速骨质流失。建议在治疗前评估骨密度,并在必要时使用抗吸收药物。例如,地舒单抗和双膦酸盐已被证明可有效预防乳腺癌治疗相关的骨丢失。

2.早发性卵巢功能衰竭患者

早发性卵巢功能衰竭会导致雌激素缺乏,加速骨质流失。建议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直至平均绝经年龄。研究表明,雌激素替代疗法可显著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3.老年女性

老年人骨折风险最高,需综合考虑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跌倒预防。例如,补充钙和维生素D、使用抗吸收药物以及进行平衡训练,可有效降低跌倒和骨折风险。

本文小结

骨健康是贯穿女性一生的话题。从青春期的骨量峰值积累,到绝经后的骨质流失,女性需要在不同生命阶段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管理措施。通过优化生活方式、合理使用药物治疗以及关注特殊人群的需求,我们可以有效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和骨折风险。

参考文献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相关知识

骨骼健康管理要贯穿生命全周期,力度伸发布补钙新品
女性衰老与骨骼健康的关键性联系
话梅糖的增强骨骼健康效果
女性如何保持骨骼健康?4 个重要建议轻松 get!
骨骼问题年轻化,inne因你推出全球首款骨胶原液体钙,科学应对骨骼健康危机
走进骨科:了解骨骼健康的重要性
骨骼健康
关注老年人骨骼健康
促进骨骼生长的保健品有哪些
立冬骨骼养护指南来啦,骨密度仪厂家为骨骼健康蓄力

网址: 骨骼健康——贯穿女性一生的话题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45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