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障公司员工的职业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我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应法规,制定了本制度。
此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1 职业健康检查:旨在通过医学手段筛选出对职业病敏感的个体,探究疾病与职业的关系,从而确保员工的健康并促进安全生产。
2 职业禁忌:指员工在从事特定职业或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相较于一般人群更易遭受职业病危害或患上职业病,也可能导致原有疾病加重或诱发对他人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的疾病状态。
3 职业禁忌症:某些疾病或生理缺陷使得患者从事某种职业时,会因职业性危害因素而使疾病加重或易发生事故,这些疾病或缺陷被称为该职业的职业禁忌症。
4 职业病: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而引发的疾病。
1 公司主要负责人: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配置管理机构和人员,确保专项资金用于职业危害防治。
2 分管职业健康负责人:制定年度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方案,确保经费落实,组织巡查并整改问题,定期召开工作组会议。
3 专(兼)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协助决策机构制定防治计划、管理目标和考核工作,监督检查实施情况,参与制定投入计划和措施并督促执行。
4 公司管理部作为职业健康工作的主管负责部门,需协同各部门共同参与职业健康管理。
1 在工作场所设置醒目的图形、线条、文字、信号等装置,以及应急救援措施,以提醒劳动者并促使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2 确保劳动者充分了解可能面临的职业病危害程度及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3 通过公告栏、合同、书面通知等有效方式,将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及评价及时告知劳动者。
4 将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及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上报至所属辖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5 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等材料的产品包装上,应明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内容需详细载明产品特性、主要成分、潜在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等信息。
1 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应定期或不定期对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确保该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2 每年组织员工进行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的培训,并对其进行考核。
3 公司将定期收集在职业健康管理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其产生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责任部门将负责实施这些整改措施,而对于重大的职业健康安全隐患,则由管职业健康负责人组织制定或由职业健康管理人员提出整改方案,并报请分管职业健康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4 公司每年将组织员工进行至少一次的职业健康检查,以确保员工的健康状况得到及时监测。
5 为了确保职业场所的安全,公司将每年对职业场所中的危害因素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测与分析,并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价,从而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危害。
6 公司将确保职业场所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并定期对员工进行正确使用的培训,以确保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
7 对于公司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以及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等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项目,公司将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并提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审核。
8 公司将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管理档案,全面收集员工的职业信息,以便于对员工的健康状况进行长期跟踪和管理。
9 针对不同类型的作业,公司将制定相应的体检周期。例如,噪音作业和粉尘作业的员工将每年接受一次体检。
10 在体检过程中,公司将全程监督,确保体检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新员工在上岗前必须进行相对应岗位的职业健康体检,合格后方能上岗;在岗员工将每年接受一次职业健康体检;离岗或调岗的员工在接触危害因素后必须进行离岗职业体检;体检结果的有效期为三个月。
公司将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员工在粉尘环境中得到有效的保护。
粉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导致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粉尘环境中,可能引发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如尘肺、呼吸系统肿瘤及粉尘性炎症等。此外,粉尘对上呼吸道粘膜和皮肤等部位产生的局部刺激,也可能导致相应疾病。
针对不同浓度的游离SiO2,制定了相应的粉尘职业健康卫生标准,包括总尘PC-TWA和呼尘PC-TWA等指标。这些标准旨在确保员工在粉尘环境中的安全与健康。
为确保员工在粉尘岗位上的安全与健康,制定了以下操作规程与要求:佩戴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品、定期组织检查、保持除尘设施良好运行、控制粉尘作业场所的室内粉尘度、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严禁烟火并消除静电等。
1 噪声职业危害
噪声不仅给人带来烦恼,还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长期接触强噪声可能导致听力下降、神经性衰弱综合症等健康问题。
2 噪声职业健康卫生标准
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制定了相应的噪声职业健康卫生标准。这些标准规定了不同职业接触时间下的噪声允许标准,以确保员工在噪声环境中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
3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与要求
针对噪声岗位,制定了以下操作规程与要求:操作工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等。这些措施旨在确保员工在噪声环境中能够安全、健康地工作。
1 苯系物与甲醇的职业危害
苯对眼睛和上呼吸道具有刺激作用,当浓度较高时,还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醉效果。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苯,会出现明显的眼部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恶心、呕吐等。甲醇则主要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造成影响,其毒性反应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摄入引发。
2 苯系物与甲醇的职业健康卫生标准
根据《室内空气质量卫生规范》,空气中苯的1小时浓度限值被设定为90微克/立方米,而空气甲醇的浓度限制则分别为PC-stel=50毫克/立方米和PC-TWA=25毫克/立方米。
3 苯系物与甲醇的职业预防作业要求
为确保员工在接触苯系物和甲醇的工作环境中安全,以下预防措施被提出:首先,加强通风以改善作业环境,生产装置应采用框架式设计以便于泄漏物的消散;其次,操作工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此外,员工需经过职业健康培训考核后方可上岗,并定期接受安全培训;最后,作业场所严禁烟火、静电产生,化学品的使用和储存需严格按规定执行。
1 铅重金属的职业危害
铅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轻微及中度中毒症状上,如疲倦、躁动、感觉异常等。而严重中毒则可能导致运动神经病变、脑病变等严重后果。
2 重金属的职业健康防护
为保障员工在接触重金属的工作环境中安全,以下防护措施被提出:首先,加强通风以改善作业环境;其次,员工必须经过职业健康培训考核后方可上岗,并定期接受安全培训;此外,作业场所需严格控制,严禁烟火、静电产生,化学品的使用和储存需严格按规定执行。
2)操作工在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服从公司管理,并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3)员工必须经过职业健康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需定期接受安全培训。
4)员工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洗脸,并定期更换衣服。
1 公司采用原料、设备、工艺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严禁使用被法律法规或行业标准淘汰或禁止的原料、设备和工艺。在采用原料时,应遵循“低毒代替高毒,无毒代替低毒”的原则。
2 公司应加强工艺改善,采取屏蔽、隔音、减振、除尘等措施,以消除或控制有害源。
3 公司需加强现场管理,保障良好的作业环境,并在现场张贴警示标示和职业危害告知牌等相关信息或提示。
4 公司应配置并使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劳保防护用品,以确保员工的安全。
5 公司应加强员工职业健康和防护相关知识的培训,员工需经培训考核后上岗,并定期接受职业健康培训。
6 公司应委托第三方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公司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场所进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环境因素的检测。确保工作场所的环境因素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场所,公司必须采取整改措施,以确保达到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
7 公司每年应由专业医疗机构对员工进行一次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发现异常情况时,公司应采取调岗、减少员工接触有害因素时间等措施,并对员工进行复查。同时,公司应调查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整改措施。
8 公司应定期对员工职业健康检测结果的时效性进行稽查,评估检测结果是否在有效期内,并及时组织员工进行健康检查,检查频率为每年一次。
9 对于检测结果异常的员工,公司应及时安排其进行复查。发现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时,公司应安排员工进行治疗、调岗并减少其接触有害因素的时间。
相关知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指南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45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使用指南》(ISO45001)如何实施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安全指南
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5篇
iso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国家标准解读
网址: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全面指南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48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