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健康信息学—患者健康卡数据—第6部分:管理数据

健康信息学—患者健康卡数据—第6部分:管理数据

制定背景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流动范围及总量的日益增加,人们对医疗健康服务领域的要求越来越高,出现了在不同医院、不同地方之间共享和交换患者病历以及允许异地完成医疗保险业务等新的需求。而满足这些需求的前提是:健康信息的共享和交换可自动处理;通过对患者身份进行唯一标识的设备实现不同地点间的数据自动交换和共享;保险公司和医疗保健提供方在处理跨区域的治疗业务、理赔业务和支付业务时能够实现跨区域、跨领域的信息交换和共享等。所有这些前提条件都对健康数据、尤其是存储于健康卡中的数据的标准化提出了极高的要求。[2]

中国的健康卡应用起始于医院,主要目的是为了挂号或者是缴费。2013年开始,中国在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了居民健康卡试点工作,许多地方都在符合中国国家要求的前提下开展了“多卡合一、一卡多用”的居民健康卡探索性应用。例如,河南开展了“居民健康卡+银行卡”的试点。此外,在部分地方也开展了电子健康卡的探索性应用。针对中国国内如火如荼的居民健康卡建设与应用,制定了国家标准《健康信息学—患者健康卡数据—第6部分:管理数据》(GB/T 21715.6-2020)。[2]

编制进程

标准计划

2016年10月13日,国家标准计划《健康信息学—患者健康卡数据—第6部分:管理数据》(20161335-T-424)下达,项目周期12个月,由424-cnis(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并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3]

建立标准起草组

该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后,于2016年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项,2016年10月成立了标准起草组。[2]

形成标准草案

该标准起草组于2016年11月启动本标准的调研工作,并于2017年5月底前完成了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起草组经多次组内研讨,确定了标准的框架和主要内容,并于2017年10月形成了标准草案稿。[2]

征求意见阶段

该标准起草工作组先后召开了多次组内研讨会,对标准草案进行了讨论。根据专家意见,起草组对草案内容进行了修改,于2018年7月底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2]

发布实施

2020年6月2日,国家标准《健康信息学—患者健康卡数据—第6部分:管理数据》(GB/T 21715.6-2020)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2020年12月1日,国家标准《健康信息学—患者健康卡数据—第6部分:管理数据》(GB/T 21715.6-2020)实施。[1]

制定依据

国家标准《健康信息学—患者健康卡数据—第6部分:管理数据》(GB/T 21715.6-2020)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1-2009)规则起草。

起草工作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合肥影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森爱驰医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中医药大学、深圳统标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亳州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珠海鼎基标准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健和九州(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汕头市信德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潮州和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好络维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市康飞药业有限公司、北京均衡病例组合技术研究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安徽中标智能质量标准研究院有限公司。[1]

主要起草人:任冠华、陈煌、朱威、房立业、李静、李锦轩、吴培凯、左登华、乔宝良、富饶、李丹、贾杨、齐佳龙、许莉、唐秀丹、应致标、苗锋、李昌龙、胡牧、卢铭、焦建军、李宪、朱燕、李庆红、陈剑铭、崔涛、简伟研、沐媛、郜凯华、杜圣普、耿天霖。[1]

前言Ⅲ引言Ⅳ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缩略语25管理数据集的定义2附录A(规范性附录)ASN.1数据定义5参考文献6

参考资料:

《健康信息学—患者健康卡数据—第6部分:管理数据》(GB/T 21715.6-2020)规定了数据对象“管理数据”所包含数据的基本结构,没有规定或指定用于存储在设备中的专门具体数据集。该标准适用于通过ISO/IEC 7810中定义的ID-1卡物理尺寸的患者健康卡记录或传输管理数据。

该标准不包括下列服务的详细功能和机制(即使其结构允许使用其他地方规定的合适数据对象):

自由文本数据的编码;由数据卡用户根据具体应用规定的安全功能和相关服务,如保密性保护、数据完整性保护以及与这些功能相关的人员和设备的鉴别;依赖于某些数据卡类型(如微处理器卡)的访问控制服务;初始化和发布过程(这是个人数据卡工作周期的开始,且在该过程中按照本部分为数据卡准备数据,以便随后将数据传输给到该数据卡中)。

该标准也不包括下列内容:

用于特定类型数据卡实际功能的物理或者逻辑解决方案;如何处理两个系统间接口后阶段的消息;数据卡外部所用数据的格式以及在数据卡或其他地方可视化表示这类数据的方式。

ISO 3166-1 世界各国及其地区名称表示代码—第1部分:国家代码(Codes for the representation of names of countries and their subdivisions—Part 1:Country codes)ISO/IEC 7816-6 识别卡—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第6部分:行业间数据元素(Identificationards—integrated circuit cards—Part 6:Interindustry data elements for interchange)ISO/IEC 8824-1 信息技术—抽象语法记法一(ASN.1)—第1部分:基本记法规范[Infotechnology—abstract Syntax Notation One(ASN. 1)—Part 1:Specification of basic notation]ISO/IEC 8825-1 信息技术—ASN.1编码规则—第1部分:基本编码规则(BER)、正则编码规则(CER)和非典型编码规则(DER)规范[Information technology—ASN.1 encoding rules—Part 1:Specification of Basic Encoding Rules (BER),Canonical Encoding Rules (CER)and Distinguished EncodingRules (DER)]ISO/IEC 10646 信息技术—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UCS)[Information technology—Universal Multiple-Octet Coded Character Set (UCS)]ISO 20302 健康信息学—健康卡—发布方标识符的编码系统和注册程序(Health informatics—Health cards—Numbering system and registration procedure for issuer identifiers)ISO 21549-1 健康信息学—患者健康卡数据—第1部分:总体结构(Health informatics—Patient healthcard data—Part 1:General structure)

参考资料:

《健康信息学—患者健康卡数据—第6部分:管理数据》(GB/T 21715.6-2020)为推荐性标准,应用单位应该结合中国国家和相关部门现有的与健康卡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等文件进行应用实施,并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反馈起草组,以便对该标准进行修改完善。[2]

《健康信息学—患者健康卡数据—第6部分:管理数据》(GB/T 21715.6-2020)已成为实现超越医疗部门限制而让个人健康信息能在与医疗健康相关的各有关部门(医疗、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保险、银行等)之间直接进行有序流动和共享的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规范健康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交换和共享,促进中国医疗健康领域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2]

《健康信息学—患者健康卡数据—第6部分:管理数据》(GB/T 21715.6-2020)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要求,有助于中国新医改方案的落实,有助于提高老百姓就医的便利性。[2]

相关知识

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 数据多跑路 患者享便利(大数据观察)
数据多跑,患者便利!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本建成
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 数据多跑路 患者享便利
医疗健康数据分析与患者管理可视化报告.docx
把健康数据“还给”患者
健康数据分析:健康数据分析和数据驱动的护理
个人健康信息码—数据格式
医疗健康数据分析
第六届健康医疗大数据论坛召开,专家学者共话大数据与健康管理
「阿里健康数据分析招聘信息」

网址: 健康信息学—患者健康卡数据—第6部分:管理数据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48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