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我们该怎样指引大学生构建健康的人格品质?

我们该怎样指引大学生构建健康的人格品质?

抵抗焦虑,一方面内在品质是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另一方特质焦虑与状态焦虑的关系也表明,积极人格特质,可以提升自身特质焦虑状况,达到改善状态焦虑的目的,即可以缓解就业焦虑,可见,积极人格特质的重要性。

塑造智慧的人格品质

积极心理学提出的健康人格品质中包涵智慧的人格品质,拥有智慧的人格品质,会使大学生自信心增强、自我价值实现拥有保障,给予就业焦虑的大学生减轻焦虑的实力支持、是平稳就业的充要条件。

只有当自身拥有强大的实力,才能更有资本对待就业,焦虑才会有缓解的实力基础。在新时期,知识经济膨胀的年代,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时代,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是智慧的人格品质的集中体现,这也为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强大储力军,其综合素质提高,智慧的培养不可忽视,它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对此更是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从社会前进的高度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站在国家发展的角度上指导大学生意识到,个人较高的综合素质、广阔的思维是我国在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铺垫的坚实人才基础。大学生肩负着祖国未来的使命,应该义不容辞的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形成智慧的人格。

从个人全面发展角度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上引领大学生认识到个人综合素质既是个人全面发展的表现,也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必需。一方面鼓励大学生在掌握好自己专业知识理论的基础之上,开展多领域学习,增强学习能力,充实自身文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加大自身就业竞争力。

另一方面要强调大学生重视实践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者依靠自己资源优势,为大学生多提供实践的机会。

培养勇气的人格品质

积极心理学提出的积极人格特质理论中强调个体勇气的人格特质。勇气,是个体成长过程中最为宝贵的人格特质,无论是在任何领域还是针对英雄人物,纵观其辉煌成就,并不在于这些人物如何神圣、如何聪慧、如何财富,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他们比常人更加具有勇气、敢于面对惨白的人生、敢于冒风险、敢于战胜挫折、敢于迎接挑战。

挫折在个体人格发展过程中时常遇到,对于挫折大学生应该辩证的看待,在一定程度上,挫折的经历对个体勇气人格的塑造是具有积极的作用,其关键在于个体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增强对大学生耐挫力的教育,提升大学生对于挫折的抗击性,使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挫折时,仍然有勇气面对、抗拒就业焦虑。

挫折承受能力是一种耐受能力,是指个体在遭遇挫折时,自身的抗压性与能力,能否使个体的身心避免受到伤害。大学生在就业中遭受困难是常有的,重点在于大学生对于挫折的承受能力和怎么对待挫折。

如果面对挫折,用积极的态度和恰当的方法处理,将挫折正常化看待,是给予自己磨砺的一次机会,从容适应挫折,调动自身一切可利用因素,战胜挫折。

反之,挫折将会沉重的打击个体,使个体朝失败方向发展。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除了自身良好的综合素质,就业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不怕挫折,越挫越勇的心态,良好的挫折承受能力,会抵抗个体焦虑的产生,会助大学生在就业道路上一臂之力。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看重大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做好挫折教育,建立大学生具有勇气的人格品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大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充分利用其在人生观教育上的优势,通过对大学生开展理想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指导大学生拥有高远的职业理想和积极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融为一体。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开展职业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挫折,分析当前就业形势,使大学生认识到就业过程中遭遇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要用良好的心态来对待。再次,思想政治教育者发挥其在组织和开展活动方面的优势,对大学生进行意志磨练活动,树立意志坚强的榜样模范,养成大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奋进、坚韧不拔的优良品格。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注重对面临挫折的大学生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的重要性,把积极心理学的不同理念和方法与传统心理学相结合,调整好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不良情绪,构建积极的就业心态,改变就业焦虑,减少因就业压力带来的不适应感,增强自己的积极力量,使自身形成积极对抗压力的行为模式,使大学生完善人格,最终带来就业的成功。

拥有仁爱的人格品质

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是在人际关系中形成和发展,要完善人格必须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自古以来,中国便以儒家文化贯穿历史,以和为贵、仁爱天下。仁爱的人格品质应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形成;反过来,仁爱的人格品质,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设。

在就业过程中,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拥有仁爱的人格品质,仁爱提供了基本的个人魅力,与人为善,提升自我,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让自我生活、工作更加顺心顺意,在如此的氛围中,焦虑必会消逝。

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的教育活动,人作为特定对象,具有社会性,人际交往是不可避免的,由于个体的差异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出现矛盾点,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

在对个体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协调人际关系的功能,帮助人们化解冲突、解决矛盾,构建一个团结、互助、有爱、平等的和谐人际关系,这对于大学生仁爱品质的塑造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调解大学生人际关系过程中,首先,教育大学生用社会主义道德准则要求自我。做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促进人与人之间建立平等、协作、和睦、相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和谐人际关系。

其次,鼓励大学生多增加积极主动的社会交往。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积极主动的与外界沟通交流、获取就业信息,并在此过程中运用积极的方式进行交往,不断累积交往成功经验,人际关系将会越来越好。最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品行。教导大学生要待人真诚、讲诚信、主动帮助他人、树立团队意识、集体观念。

形成节制的人格品质

节制的人格品质是在克服和超越自身不足、自我意识的逐步增强、对待自我更加真实、对待他人更加宽容的过程中慢慢修炼起来的。是一种做事不过分的积极力量,是一个人的人格逐步成熟、稳重的发展标志。“自我意识是自我认识、自我接纳和自我控制的统一,正确的自我意识是节制的人格品质的重要基础,是健全和完善积极自我的重要途径。”

拥有健康人格的人,对自己的认识应当是全面的、立体的、客观的、能够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估,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总体上是承认自己、接受自己,充分相信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能更好地调节自己的行动和周围环境使之处于融洽状态,这对于节制的人格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自身主导性与大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意识。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调动起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指引大学生对自己形成客观认识,从知悉自己的生理状况,深入到自身的心理状态,对自我形成客观真实的评估。在大学生就业前,对大学生开展全方位立体“诊断”,使大学生明确自身优缺点、就业意向、个性特色等。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引导大学生善于积极的接纳自我,对自我要辩证看待,形成自我肯定性评价、愉悦接纳自我、树立适度可控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肯定自我、相信自我,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实现就业。再有,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辅导大学生对自己养成有效控制,唯有在对自我形成正确认识、接受自我的基础之上,对自我的可控与不可控才有清楚的认知,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性格,对自我能进行有效地把控。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激励大学生不停的超越自我,在自我认知逐渐形成控制的时候,不断加强自己的进修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不断发展创新能力和实务能力,使自己在短时间内不断的发展成熟完善,这将是一个终生不断实践的课题。

相关知识

打造“大健康”格局、构建立体安全防护网丨我们的人民城市
我们应该怎样健康使用手机(我们应该怎样健康使用手机英语作文)
大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分级模型构建的研究
我该怎样改变自己的性格?
对于学龄前孩童的教育,我们应该怎样去引导和培养?
怎样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牵手”美年大健康 太平人寿构建“大健康”格局
怎样指导学生的人际交往
泰州:构建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大学生怎样塑造健康人格

网址: 我们该怎样指引大学生构建健康的人格品质?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50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