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职业健康知识讲座

职业健康知识讲座

长期接触 长期接触苯会对造血系统造成极大伤害,引起慢性中毒。苯可以损害骨髓,使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并使染色体畸变,从而导致白血病,甚至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苯可以导致大量出血,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疾病有机可乘。 妇女吸入过量苯后,会导致月经不调达数月,卵巢会缩小。对胎儿发育和对男性生殖力的影响尚未明了。孕期动物吸入苯后,会导致幼体的重量不足、骨骼延迟发育、骨髓损害。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经确认为致癌物。 苯作业的职业禁忌证 1、血常规检出有如下异常者: ⑴、白细胞计数低于4*10^9/L或中性细胞低于2*10^9/L; ⑵、血小板低于80*10^9/L 2、造血系统疾病 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的诊断 根据较长时期密切接触苯的职业史,以造血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结合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参考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象、骨髓象改变,方可诊断。 1、轻度中毒 有较长时间密切接触苯的职业史,可伴有头晕,头痛,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易感染等症状。在3个月内每2周复查一次血常规,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A、白细胞计数大多低于白细胞4*10^9/L或中性细胞低于2*10^9/L; B、血小板低于80*10^9/L 2、中度中毒 多有慢性轻度中毒症状,并有易感染和(或)出血倾向。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A、白细胞计数大多低于白细胞4*10^9/L或中性细胞低于2*10^9/L,伴血小板低于80*10^9/L; B、白细胞计数大多低于白细胞3*10^9/L或中性细胞低于1.5*10^9/L C、血小板低于60*10^9/L 3、重度中毒 在慢性中度中毒的基础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A、全血细胞减少症;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D、白血病。 铅 常见的职业性铅接触行业有铅矿的开采与冶炼、蓄电池制造、电缆包铅、机械工业铅浴热处理、自来水管道、电工仪表元件焊接等。以上作业铅以蒸气和烟尘形式逸散。铅及其无机化合物主要通过呼吸道吸收,完整的皮肤不能吸收。还可以通过污染的手及器具经消化道进入人体。 铅对健康的危害 1、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贫血 2、干扰神经系统功能------铅毒性脑病和周围神经病 3、影响消化系统------腹绞痛、急性铅中毒性肝病 4、损害肾小管------肾功能障碍 铅的职业禁忌证 1、中度贫血(血红蛋白90g/L以下) 2、卟啉病 3、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铅中毒 急性或亚急性中毒 多由生活性引起,常有一个潜伏期,最短的4-6小时,一般2-3天,特点是剧烈腹绞痛、贫血,严重的可发生中毒性肝病、中毒性肾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铅中毒 慢性中毒 职业性中毒多为慢性中毒,表现为: 消化系统:食欲不振、腹胀、腹痛、便秘、恶心、口内金属味等 神经系统:头昏、头痛、全身无力、肢端麻木、肌无力,甚至高热、抽搐、精神障碍、昏迷等。 血液系统:贫血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诊断 观察对象?? ??? 有密切铅接触史,无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 a)尿铅≥70μg/L或100μg/24h; ? b)血铅≥400μg/L; ? c)诊断性驱铅试验后尿铅≥300μg/L而<800μg/L者。 轻度中毒 1、血铅≥2.9μmol/L(0.6mg/L、600μg/L)或尿铅≥0.58μmol/L(0.12mg/L、 120μg/L);且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可诊断为轻度中毒: a)尿δ-氨基-r-酮戊酸≥61.0μmol/L(8mg/L、8000μg/L)者; b)血红细胞游离原卟啉(EP)≥3.56μmol/L(2mg/L、2000μg/L); c)红细胞锌原卟啉(ZPP)≥2.91μmol/L(13.0μg/gHb); d)有腹部隐痛、腹胀、便秘等症状。 2、诊断性驱铅试验,尿铅≥3.86μmol/L(0.8mg/L、800μg/L)或 4.82μmol/24h(1mg/24h、1000μg/24h)者,可诊断为轻度铅中毒。 中度中毒 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 a)腹绞痛; b)贫血; c)轻度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重度中毒 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 a)铅麻痹; b)中毒性脑病 ? 虽然现代企业工厂存在各种各样的健康危害因素,有的甚至能对人体产生严重健康危害,但是这种危害是可防可控的,我们并不需要惧怕。只要能充分了解它们的特点

相关知识

女性职业健康知识讲座.pptx
我行开展“职业女性健康知识”讲座
职场心理健康知识讲座.pptx
关于举办常见职业病预防知识讲座的通知
中医健康保健知识讲座
公司开展职工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我区开展干部职工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健康知识讲座范文
我校举办“女职工健康知识”专题讲座
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走进校园开展健康知识讲座)

网址: 职业健康知识讲座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50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