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心理学 陈云 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 当你心情好的时候, 能看到少女的脸;心情坏的时候,能看到巫婆的脸。 上图里的横线都是平行的!涉世越深的人, 受社会侵蚀越严重,看到的直线越变形。 你还是单纯的你吗?你能看出几条笔直的横线? 心理学 一、心理学概述 1.心理学的定义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归因 归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归因不仅是一种心理过程,而且也是人类的一种普遍需要。每一个人都可以被看成是业余的社会心理学家,都有一套从其经验中归纳出来的,关于行为原因和行为之间的联系的看法和观念。 ? ? ? ? 影响归因的因素大致分为:? ? ? ? ? 一、社会视角。人们的角色和处境不同,观察问题的视角就不同,对事情的看法也会有差异,因而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也会有明显的不同。显然,行动者(当事人)和观察者(局外人)对行动者行为的原因的解释会有差异。 ? ? ? ? 二、自我价值保护倾向。个体在归因的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往往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即归因向有利于自我价值确立的方向倾斜。 ? ? ? ?在成败归因中,成功时,个体倾向于内归因;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成功时,内归因有利于自我价值的肯定,失败时,外归因则减少自己对失败的责任,这是一种自我防卫策略。 ? ? ? ?在竞争的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外归因,从而减少他人的成功对自己带来的心理压力。如果他人失败了,则倾向于内归因。对他人成败的归因,个体均有明显的使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保护自我价值的倾向,这种倾向叫动机性归因倾向。 ? ? ?? ? 三 、观察位置。人们观察事物时的空间位置不同,对事物的解释和看法也会有差异,人们往往把事情的原因归于突显的、在注意中心的人或物。 ? ? ? 四、时间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归因会越来越具有情境性。人们会把过去很久的事情解释为背景的原因,而不是行为主体和刺激客体的原因。 从 众 一、从众(conformity)的概念 在压力之下发生行为改变的倾向。行为特点如下: 压力的真实性与虚拟性并存 行为的意识层面 自愿性 二、从众的功能 使社会趋于一致(社会层面) 适应社会生活(个体层面) 去个体化 播放从众视频:1、电梯,从众一个有趣的心理学现象[标清版] 2、寡不敌众”:韩国版克隆阿希从众实验 思考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如何 成为今天的样子? 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的因素 1、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受个体成熟因素的制约。 2、额评测配衣服我放草背景和文化条件的制约 3、受家庭教育环境的制约。 4、个体的自我调节因素 5、社会历史事件和个人遭遇的非规范事件的影响。 艾里克森根据个体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社会危机的特点,将个体人格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 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特点: 1、人格发展是自我逐渐形成的过程。 2、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的观点。 3、人格发展是连续一生的发展进程,他的心理发展阶段划分包括从出生到衰亡整个人生历程。 ?阶段 ?年龄 ?主要发展任务? ?良好人格特征? ?婴儿前期 ?0-2 ?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希望品质 ?婴儿后期 ?2-4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意志品质 ?幼儿期 ?4-7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目标品质 ?童年期 ?7-12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能力品质 ?青少年期 ?12-18 ?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诚实品质 ?成年早期 ?18-25 ?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爱的品质 ?成年中期 ?25-50 ?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关心品质 ?成年后期 ?50以后 ?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 ?智慧、贤明品质 第一逆反期与第二逆反期的区别 1.时间 3岁左右期间(2-4岁)称为“第一逆反期, 孩子从(10-11到15-16岁)小学末期至初中阶段,突出在青春期发育期。 2.对象 . 第一逆反期 父母 第二逆反期 教师和父母 3.表现 .心理发展出现独立的萌芽,自我意识开始发展(长大感) 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开始建立,强调自我意识,自我价值,自我存在,逆反期 青少年的需要,已由低层次的生理、安全需要,开始迅速地向高层次需要。(成人感) 4.行为 他们学会了用“我”、“我的”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他们喜欢按自己的方式行动,不愿意让别人来干涉他们的事,表现为执拗、任性。 一般表现为不愿接受社会主流观点,不愿意听取长辈和教育者的意见,而刻意去表现自己的主见和个性,不惜争吵,甚至走向决裂和破坏的极端。 二次逆反期 * 心理学基础 2007-10-23 感觉
相关知识
趣味运动项目.ppt
心理描写技法PPT
医疗投诉处理技巧PPT
如何讲健康益生菌ppt课程(编制健康益生菌PPT课程技巧)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从趣味心理学开始
食品科技学院举办“趣味运动 阳光心灵”心理健康趣味运动会
小学心理健康课程人际交往.ppt
分娩时减痛技巧.ppt
如何有效保护血管健康?PPT制作技巧有哪些?
母乳喂养技巧.ppt
网址: 趣味心理学技巧.ppt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50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