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与心理健康;2;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 一、中国书法教育 反思 二、学习书法 好处 三、相关书法对心理健康影响 研究 四、书法能促进学生 心理健康;一、中国书法教育 反思;(一)中国书法作为民族文化传承 关键载体负有特殊 历史使命。;书为心画;书法是以表现书家 精神世界尤其是形式美意识为主 发明活动, 所以它自觉 流淌出现实生活中人 本质, 成为其思维、性格、气质、品德、意志、情感、理想等精神原因 物化形态, 尤其是它集中了千百年数不胜数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 智慧。;书法之所以能够超越实用 局限而成为一门艺术, 是因为汉字 组成特点及其书写工具和载体等原因决定 。 汉字由点和线组合而成, 含有高度抽象化 特质。而“点”是线 浓缩, “线”亦是点 延长, “点”和“线”是一个事物 两个方面。 所以中国 书法艺术, 又被称作线条 艺术。这简单而抽象 线条怎样会有如此大 艺术魅力呢? 毛笔 使用是首要原因。;汉字史上, 起源最久远 成字工具是契刀和毛笔, 但使用时间最长 书写工具是毛笔。 毛笔 特征是软, “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当然, 此“软”指弹性而言, 非软弱之意。伴随遣毫之时 提、按、顿、挫、疾、徐、迅、缓, 产生出极尽改变 线条造型, 分割出大小兼存 块面, 营造出别有洞天 艺术世界。;中国书法成为世界艺术之林中之独响, 而且能够成为中国文化精髓 代表, 更关键 是, 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 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中国文化 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这种强调整体友好 思想, 肯定事物是多样性 统一, 主张以宽广 胸襟、海纳百川 气概, 兼容并包, 使社会达成“太和” 理想境界。;书法 理想境界也是友好, 但这种友好不是简单 线条均衡分割, 状如算子 等量排列, 而是经过参差错落、救差补缺、调轻配重、浓淡相间等艺术手段 利用, 达成 一个总体平衡, 即“中”、“和”意义上 平衡。笔画间 映带之势, 顾盼之姿, 在重视个体存在 同时, 兼顾补充其它 功用。;如《兰亭序》 章法整体雅致匀衡, 也是经过对每一纵行 左偏右移不停调整、造险救险???实现 。 ;黄庭坚《黄州寒食诗卷跋》 章法也是这方面 成功范例。 可见, 一点一画, 相互牵制, 互为生发, 相互衬托; 一字一行, 小大参错, 相互渲染, 中国文化“和为贵” 价值观, 经过书法艺术 中和之美得到了完美表现。;书法以汉字为载体, 汉语属于词根语, 汉字含有字本位这一根源特质, 其中蕴涵 整体主义、本质主义维系着中华文化 命脉, 是我们 灵魂, 我们 根基; 汉字孕育了中华民族 精、气、神, 催生了我们独特 灵动 气韵、风骨、写实、写意、言志、抒怀、寄托……等艺术审美观念; 而这一切, 不仅仅是一个硬笔画出 符号所能够传达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 最具中国特色 , 独有 艺术, 仅就这一点, 从民族精神传承 角度, 书法课作为民族文化 关键载体必需得到充足 重视。;(二)中国书法是写字课 最好模式。;有浩瀚 书法论著与完整 理论体系作支撑, 老师在教学中比较轻易驾驭。 中国书法中对美学 提炼与概括对学生 审美教育, 尤其是对形成中国传统 友好审美意识产生了关键影响。;(三)中国书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 作用应该是中国书法在现代教育中 落脚点。;当学生真正沉醉在学习书法 愉快中时, 其她 欲望就会隐去, 甚至退出。 “书为心画”, 练字即练心, 学书是一个“修炼” 过程, 一个培养持久耐力和主动向上精神 过程。 恒心、耐心、主动向上, 对一门高尚艺术保有爱好和见识是以后成为成功人士必不可少 品质。;2. 中国书法对心理素质 促进作用早已成为公认 事实。;伴随心理学在中国 快速发展, 在追求心理学本土化过程中, 很多心理学家开始将研究 视角转向中国古老文化中所蕴涵 丰富心理学思想, 其中就包含被称为中国文化精粹 书法艺术。;《书法艺术心理学》;因为书法含有调整稳定情绪、集中注意力、激活认知, 加强知觉敏感性等作用, 健康人练习书法能够提升人 心理素质, 对于掌握局面做出正确判定很有帮助。 在心理诊疗中, 书法可用于多动症儿童、精神病人、孤独症、老年痴呆等。比如, 以直线几何形为主 隶书、楷书有改善认知 功效, 以曲线整体为主 行书、草书在情绪调整方面功效更强。;书法书写因为种种知觉上
相关知识
《书法与心理健康》课件.ppt
书法教育与心理健康计划.docx
书法教学与心理健康计划.docx
书法教育与心理健康结合计划
书法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计划
书法教学与心理健康复习过程
书法教学计划与心理健康教育.docx
小学书法教育与心理健康计划.docx
书法教育与心理健康教学计划.docx
小议书法艺术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网址: 书法与心理健康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53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