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速医药健康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正式启动“AI+健康协同创新培育储备项目”的公开征集。该项目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与医药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关键技术突破和创新产品落地。此次征集涵盖五大核心方向,预示着医疗健康领域智能化转型的新浪潮。
AI驱动的药物研发:加速创新药研发进程
方向一聚焦于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研发技术平台,旨在构建从底层机制解析到创新药物开发的全链条研发服务平台。通过搭建模块化智能平台底座,集成多源数据集、算法引擎及智能体框架,实现“干湿实验”数据互馈,加速创新药进入临床阶段。该平台将重点服务于创新主体,预计单场景研发服务周期缩短≥30%,成本降低≥30%。同时,项目还支持人工智能驱动的中药创新研发平台的建设,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中药新药的研发进程。
数字医疗产品研发:个性化诊疗与精准干预
方向二侧重于数字医疗产品研发,包括人工智能辅助诊疗产品和智能决策驱动的自适应数字疗法产品。前者将结合多模态数据融合与可解释AI技术,提升产品性能指标,并重点突破临床急需的创新医疗器械注册证申报。后者则专注于精神、行为认知、神经系统等慢病的干预和康复,通过移动医疗模式实时评估患者疗效,实现诊疗决策的自适应和个性化。
高端医疗装备智能化:提升医疗设备效能
方向三关注高端医疗装备智能化产品研发,旨在对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医疗装备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或开发配套AI独立软件。通过算法优化与硬件协同,提升装备的智能化、易用性、精准度及临床适配性。项目将推动高端医疗装备在临床前、临床阶段的注册申报,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多模态医疗大模型:构建智慧医疗新范式
方向四重点支持多模态医疗大模型驱动的数字医生研发。项目将建设全科多模态数据平台与高质量专科数据库,结合医学知识构建自主可控的多模态医疗大模型,研发全科、专科及特定临床场景的数字医生。该方向旨在实现大模型驱动的辅助诊断、实时监测预警、动态治疗方案推荐,推动智慧医疗的发展。
健康管理产品研发:全周期健康管理闭环
方向五聚焦于健康管理产品研发,旨在基于人工智能算法模型,整合生理参数、心理测评、历史健康档案等多维度数据,研发可实现健康风险评估、个性化健康干预或康复治疗方案生成的健康管理产品。项目将打造覆盖“预防-筛查-干预”的全周期健康管理数字产品,显著提高常见慢病风险预测准确率、干预有效性和用户依从性。
申报要求与项目展望
申报单位需符合相关资质要求,并承诺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项目执行周期原则上不超过3年,企业配套经费与科技经费比例须不低于2:1。此次项目的启动,无疑将加速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推动医疗健康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你认为,在AI医疗的浪潮下,哪些技术或应用将率先实现突破?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