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荔枝大量上市!医生告诫:荔枝虽好,但患这4类疾病的人谨慎食用

荔枝大量上市!医生告诫:荔枝虽好,但患这4类疾病的人谨慎食用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荔枝大量上市的季节又到了,这种热带水果以其甘甜多汁、香气浓郁而备受喜爱。街头巷尾处处可见红彤彤的荔枝,引得不少人争相购买。

荔枝确实美味可口,且富含维生素C、蛋白质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适量食用对健康有益。但正如民间所说"一颗荔枝三把火",这种水果性质偏热,并非人人都适合大量食用。特别是部分慢性疾病患者,更需谨慎对待这种夏日美味

临床发现,荔枝含有较高的糖分,每100克荔枝果肉中含有约15-20克糖,这一数值远高于苹果、梨等常见水果。对于某些特定人群来说,大量食用荔枝可能会加重病情或诱发不适。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发布的《居民膳食指南》数据显示,成年人每天摄入的添加糖不应超过50克,而荔枝中的糖分含量相对较高,稍不注意就会超标。

糖尿病患者应当控制荔枝摄入量。荔枝的升糖指数较高,约为65-70,属于中高升糖指数食物。连续监测血糖技术显示,健康人食用10颗左右荔枝后,血糖会在30分钟内明显上升。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这种快速的血糖波动可能导致血糖控制不稳定。糖尿病患者若想品尝荔枝,建议选择在餐后少量食用,且需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每次不超过2-3颗为宜

消化系统敏感人群也需警惕荔枝带来的不适。荔枝性温,且含有一定量的鞣酸,这些成分可能刺激肠胃。

胃肠道功能障碍患者,尤其是胃酸过多或胃溃疡活动期患者食用后常会感觉胃部灼热不适。临床观察表明,约有15%的消化不良患者在食用荔枝后会出现症状加重。胃肠疾病患者如确实想吃荔枝,可在饭后适量食用,并避免空腹食用,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也需注意荔枝的摄入量。荔枝中嘌呤含量相对较高,每100克鲜荔枝中含有约20-30毫克嘌呤。

中国痛风与高尿酸血症调查数据显示,近5年来痛风发病率上升了约30%,其中饮食因素占据重要地位。

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最好完全避免食用荔枝,稳定期患者也应严格控制食用量,每次不超过5颗。痛风患者在食用荔枝后还应增加水分摄入,促进尿酸排泄。

热性体质人群同样需要谨慎对待荔枝。中医理论认为荔枝属于热性水果,过量食用容易导致上火症状。

热性体质人群如果短时间内大量食用荔枝,可能会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便秘等不适。研究数据表明,约有25%的热性体质人群在食用大量荔枝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火症状。热性体质者若想食用荔枝,最好搭配一些寒性食物如绿豆、薏米等进行平衡

荔枝中还含有一种称为α-次甲基环丙基甘氨酸的物质,俗称"荔枝毒素"。正常情况下,这种物质含量极低,对健康人群几乎不会造成影响。

但对于儿童,特别是长期饥饿或营养不良的儿童来说,大量食用荔枝可能引发低血糖反应,严重时甚至导致荔枝病。

调查数据显示,在荔枝产区,每年都有少量儿童因过量食用荔枝而出现低血糖症状就医。父母应控制孩子的荔枝摄入量,特别注意不要让孩子空腹或饥饿状态下食用大量荔枝

除了上述几类人群外,肝功能不全患者也需关注荔枝的食用量。荔枝中含有多种需要肝脏代谢的物质,肝功能不全患者代谢能力下降,可能导致这些物质在体内蓄积。

临床观察发现,部分肝功能不佳的患者在大量食用荔枝后出现了肝指标短期升高的情况。肝功能异常患者在荔枝季节应适当控制食用量,每次不超过5-6颗为宜。

虽然荔枝有诸多食用注意事项,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不能享用这种美味水果。对于一般健康人群来说,适量食用荔枝不仅可以满足味蕾享受,还能摄入一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荔枝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每100克鲜果中含量可达70毫克,远高于苹果等水果。适量食用荔枝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铁吸收,维持皮肤健康

食用荔枝的几点小建议:荔枝最好在饭后食用,避免空腹大量食用;一般成人每天食用荔枝不宜超过300克,约10-15颗;荔枝不宜与海鲜同食,两者间隔2小时以上为宜;食用后及时漱口,避免糖分对牙齿的损害;每次食用后最好能喝一杯温水,有助于稀释糖分,减轻对肠胃的刺激。

荔枝上市时正值夏季高温,很多人喜欢将荔枝放入冰箱冷藏后食用。需要注意的是,荔枝冷藏不宜超过24小时,否则不仅会影响口感,还可能导致营养成分流失。低温环境下食用大量荔枝,更容易引起胃肠不适,特别是对于胃肠功能本就不佳的人群。

食用荔枝要遵循适量原则。传统医学认为"是药三分毒",同样地,再好的食物也需适可而止。对于荔枝这类高糖分、性温的水果,更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既能享受美味,又不至于给身体带来不适。特殊人群更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食用量,必要时可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专业建议

荔枝虽好,适量为宜。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合理控制食用量,才能真正享受这一季节美味带来的愉悦,而不必为健康付出代价。

参考文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营养学会,2022年版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23年
《水果营养与健康食用指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2024年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相关知识

荔枝立大功!老中医推荐:荔枝有4个功效,但2类人要管住嘴
夏季吃荔枝如何远离荔枝病?
建议!吃荔枝要定量、巧搭配,特殊人群需谨慎!
荔枝哪些人不适合吃
荔枝的营养价值,荔枝的科学食用方法
三种人坚决不能吃荔枝
吃荔枝注意事项 吃荔枝小心酒驾
荔枝的功效与作用
荔枝虽美味,食用需有度
夏季吃荔枝正当时 吃荔枝注意四大禁忌

网址: 荔枝大量上市!医生告诫:荔枝虽好,但患这4类疾病的人谨慎食用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63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