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复杂而丰富,充满了各种情感、需求和矛盾。他们在自我认同、独立性、社交关系、未来规划等方面经历着重要的变化和发展。理解和支持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包容的环境。
而艺术治疗就能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作为一种非语言类的表达方式,艺术能够让他们通过绘画、雕塑、音乐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在儿童节当天,由嘉定区卫生健康委主办的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健康艺术疗愈展在嘉定区文化馆开幕。
此次艺术展名为“心知画语”,打造了一个艺术疗愈空间,设置了儿童青少年“原生艺术作品展”“交互艺术体验区”和“亲子心理工作坊”,不仅面向“小朋友”,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也邀请“大朋友”停下脚步,一同感受艺术带来的力量。
原生艺术作品展共有三大主题,分别是“星星画家”心理障碍儿童绘画及家长正念疗愈,“有话对你说”青少年时期家庭沟通主题探索,“成长弹性”帮助青少年度过难关的多种支持性因子。
该系列艺术作品由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爪哇童心艺术治疗公益服务项目和复旦大学心理学系艺术疗愈项目共同带来。
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创作的表达,也是孩子们内心世界的真实映射,反映了他们的情感、挑战和成长历程。每件作品都带有孩子们独特的情感和体验,展现了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交互艺术体验区里,观展者被邀请成为创作者,他们的作品自然而然地成为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沉浸式的艺术交互体验区,延伸了展览的主题。
现场的“生命树”呈现出一场视觉盛宴,在圆盘上,参与者可尽情发挥想象力,绘制代表自己的个性化果实,象征着独一无二的存在。
在“想和你说”板块则是另一番情景。CD机中记录了成长的故事,观展者通过聆听产生情感共鸣。
其中,一位来自嘉定一中附属小学的学生家长留下一句话:“孩子是父母的一场新生,承载了许多期盼与希望,但这些情感不能成为孩子们的枷锁,所有的爱应该是孩子的翅膀,冬天的暖阳。”
但日常生活中,对于家长来说,表达内心真实的感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有时明明想表达爱,说出口的却是伤人的话。
在互动展区,还有一个“语言转化”板块。一个扭蛋机的巧妙设置,让家长们学习如何将日常生活中可能轻易说出口的“坏话”转化为爱的“好话”。
“你看人家的孩子怎么这么优秀?”一位家长打开了一个盲盒,被这句话触动了。她随即写道:“我从未把你和其他小孩相比较,因为你在妈妈心里是最棒的。”
本次艺术展开幕当天,亲子心理工作坊以《家庭弹性力量的探索》为主题,由复旦大学心理学系陈侃副教授团队带来艺术疗愈工作坊。
10组青少年亲子家庭通过连环画创作,挖掘并升级家庭的内在和外在力量,完成了一次家庭抗逆力的提升之旅。
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心理和情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塑造着个体的性格、行为和人际关系。这个关键阶段里,他们经历着身心各方面的重大变化和挑战,会对未来成长和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孩子们需要得到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本次展览通过艺术这一表达性心理治疗方式,为孩子们提供心理健康的支持和疗愈,同时也为社会各界提供了一个共同关注和支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平台。
展览将至6月7日,具体展讯详见→儿童节展讯 | 让艺术疗愈,守护少年的你
原标题:《“与画对话,以展疗心”,打造艺术疗愈空间》
阅读原文
相关知识
艺术疗愈,究竟在“疗愈”什么?
艺术疗愈:温暖你,治愈我
UCCA“愈所”系列第二季丨对话:艺术疗愈学科的发展及实践
以画疗心:用艺术创作开启疗愈之旅
艺术疗愈:如何利用艺术治愈你的身心健康
是“美”与心灵的交汇,浅析艺术疗愈
千岛湖艺术疗愈节推动艺术疗愈经济
揭秘艺术疗愈:如何用艺术点亮心灵
绘画艺术治疗的核心要素
艺术“疗愈”为何成为市场新宠?
网址: “与画对话,以展疗心”,打造艺术疗愈空间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65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