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第33个920爱牙日来临之际,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在京正式启动“健康口腔,微笑中国”公益慈善项目,推出面向大众与专业人士的系列科普公益活动。
9月17日,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在京宣布, 在2021年9月20日第33个全国爱牙日来临之际,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目标要求,切实维护群众口腔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目的,正式启动“健康口腔,微笑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开展口腔科普主题系列公益活动,活动内容包含牙敏感、义齿、正畸矫治器口腔维护核心信息发布,口腔科普社区行、科室行、企业行、校园行、学会行等系列活动内容,项目同期在慈善中国项目管理、腾讯99公益活动正式启动。
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葛立宏理事长在会议发言中表示, 将充分发挥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公益项目组织能力,口腔专业优势,整合多方资源,开发编制科学准确、通俗易懂的口腔健康信息,依托主流媒体提高信息传播的权威性和广泛性,同时利用新媒体提高信息传播的可及度和群众参与度,提升全民口腔健康素养水平,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荣文笙教授介绍,在公益项目启动前,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针对2700名普通消费者与1200名口腔专业人士先期开展了口腔健康与牙敏感认知调研工作,在接受调研的消费者人群中发现:大众经常感受到的口腔问题包括3大类症状:牙龈问题、口气问题、牙敏感相关口腔症状;有接近一半接受调研的消费者有刷牙时牙龈出血的问题,说明牙龈护理需要日常紧密关注;过半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牙敏感的可疑症状,例如在冷热刺激下有牙敏感刺痛;同时有接近6成消费者有容易导致牙敏感的习惯行为,如刷牙方法不正确(横向刷牙)或经常食用酸性食品或饮料。
在接受调研的过千名口腔专业医师的反馈中,口腔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由于牙龈退缩、牙齿磨耗、刷牙不当所导致牙敏感超过70%,但患者在就诊时主动诉说牙敏感比例低于牙敏感发病率;9成以上口腔医师认为有必要给患者科普牙敏感,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对抗牙本质敏感的居家护理方法就首推使用抗敏感牙膏。
《牙本质敏感预防与管理科普宣传要点》就是在“健康口腔 微笑中国”活动的支持下,由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组织权威专家制定的牙本质敏感防治技术科普宣传要点。在科普宣传要点解读中建议大众采取6点防治措施,积极预防牙本质敏感。
具体措施包含:
① 正确刷牙,日常使用摩擦值较低的含氟牙膏或抗敏感牙膏刷牙;
② 如果发现牙敏感症状,需要早诊早治;
③ 饮食少酸,减少酸性食物和饮料的摄入量和频次;
④ 及时漱口,进食酸性食物或饮料后及时漱口,至少1小时后再刷牙;
⑤ 及时治疗胃肠道疾病;
⑥ 避免磨损和过度美白,避免因咀嚼硬物等造成的牙齿磨损,避免过度使用美白产品造成敏感。
同时,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倡导口腔医师需要对日常门诊患者进行常规牙本质敏感筛查,从而及早发现和诊断牙本质敏感,早期正确采取干预措施。
从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马莉莉副秘书长的现场项目介绍中获悉,在持续1年的“健康口腔,微笑中国”主题公益科普活动期间,全国各地近1000家口腔诊所等机构将加入公益活动,陆续开展爱牙日、义齿周、口腔检查相关宣传活动;结合相关口腔流行病学调研项目,深入60家社区开展相关科普活动;920爱牙日期间走入企业开展科普推广活动;与众多口腔专科医院联合开展60场主题科普患者宣教活动;20所口腔医学院医学生将参与口腔科普大赛创意设计活动;同期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还将参与各类口腔专业学术年会,推广口腔科普新理念,新方法;针对全国近千名口腔健康大使开展口腔科普专业培训与科普推广活动。
编辑 CMT宇萌
“发现口腔人的精彩,满足口腔人的需要!”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