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人民日报:这次专家集体辟谣,大家别再轻易相信了

人民日报:这次专家集体辟谣,大家别再轻易相信了

辟谣之路,人人有责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健康知识的获取变得异常便捷。然而,随之而来的也有大量的谣言与错误信息,让许多人陷入了误区。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CAGG)最近进行了一次集体辟谣的行动,提醒大家在面对养生保健信息时,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那些缺乏科学依据的言论。

这些谣言不仅数量庞大,传播速度也极快,甚至时常占据社交媒体的热搜榜单,影响了不少人的健康决策。

健康谣言的危害性远超其他类型的谣言,它可能导致一些人追随不科学的养生方法,花费大量金钱去“养生”,而放弃了正规医疗,这样的后果是不可逆的。因此,了解并识别这些谣言,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自身健康。

人民日报曾特邀专家对90条流行的健康谣言进行了辟谣,虽然不能穷尽所有谣言,但基本涵盖了当下最流行的那些误导性言论。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辟谣信息,供大家参考:

1. 空腹时可以安全地食用香蕉、柿子、橘子、番茄、牛奶和豆浆等多种食物,没必要担心它们会产生不良反应。

2. 海鲜与水果、牛奶与榴莲、豆浆与鸡蛋、豆腐与菠菜等食物并没有相克之说,只要确保食物新鲜卫生,混合食用是完全可以的。

3. 关于塑料制造假大米的传言完全不成立,商家并不会用塑料颗粒来冒充大米。

4. 人体内不存在需要“排毒”的物质,真正的“毒”来自于那些误导消费者的商家和营销号。

5. 酸碱体质的说法是伪科学,基于这种理论的各种健康主张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6. 肉松饼的馅料就是肉松,不会掺杂其他物质。

7. 制作假鸡蛋的技术难度极大,不可能有人愿意花费如此高的成本去做。

8. 市面上并不存在注射过的西瓜,任何异常的瓜果都会被消费者识破。

9. 红火龙果和红心柚子并非染色而成。

10. 小番茄不是转基因作物,而是最古老的番茄种类之一。

11. 避孕药不会影响葡萄的籽,果农并不会用避孕药来处理葡萄。

12. 无籽西瓜的出现同样与避孕药无关。

13. 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并未发表过“多吃主食致死”的研究,科学营养的饮食法则应是均衡适度。

14. 使用胶带包装的蔬菜并不会释放甲醛,因此没有必要担心甲醛超标的问题。

15. 空心菜并非所谓的“毒蔬菜”,经过清洗后可以放心食用。

16. 小龙虾和鲶鱼都是安全的食物,没必要相信什么阴谋论。

17. 方便面或火锅底料不可能使用人体火化后提炼的尸油,这种说法毫无根据。

18. 包裹保鲜膜的西瓜不会增加细菌数量,吃不完的瓜可以放冰箱保存。

19. 在运动时裹上保鲜膜并不能加速减肥,只是导致表面出汗而已。

20. 喝茶并不会排油减肥,想要真正减肥还需科学的方法。

21. 春茶通常不使用农药,因此喝春茶并不等同于摄入农药。

22. 输液并不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反而可能增加静脉注射的风险。

23. 没有任何单一食物能通血管,依赖食疗来疏通血管是不现实的。

24. 突发心梗时,时间至关重要,立即拨打120才是正确的应对方式。

25. 触碰或嗅到某种药物而晕倒的情节多出现在小说中,并不符合医学常识。

26. “醒来后躺在冰块浴缸”的传说均为都市传说。

27. 在室内熏醋并不能预防感冒,反而可能引起哮喘。

28. 醋泡脚无法治愈脚气,反而可能加重异味。

29. 醋泡食材无法软化血管,醋请安心作为调味品即可。

30. 反复烧开的水并不影响健康,只是会烫嘴。

31. 各类“特殊水”并没有本质区别,保持水的干净卫生才是最重要的。

32. 所谓的大补食物,实则补的是商家的钱包。

33. 酒精是公认的致癌物,添加再多保健成分也无法改变其危害性。

34. 喝酒并不会让人感到温暖,反而会在之后感到更冷。

35. 绝不会有医生推荐通过饮用红酒来保护心脏。

36. 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表示,咖啡的消费并不会引发癌症。

37. 早晨喝淡盐水并不利于控制血压,反而不是个好习惯。

38. 手机、电脑等电器确实存在辐射,但属于无害的非电离辐射。

39. 低钠盐对控制血压有益,肾功能正常者可放心食用。

40. 碘盐并不能防辐射。

41. 过安检时的辐射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42. 市面上的酵素产品大多是虚假宣传,效果并不如其所言。

43. 戒烟的好处显而易见,戒烟后生病的说法都只是借口。

44. 大蒜并不能防癌,但能帮助抵挡不良行为。

45. 味精是否加热都不致癌。

46. 没有任何单一食物或保健品能预防癌症。

47. 如果真的有治愈癌症的方法,必然会引起全球轰动。

48. 一滴血或几滴尿并不能检测出癌症。

49. 一口唾液无法测出孩子的智商。

50. 蚊子对血型无偏好,出汗多或呼吸重的人更容易招蚊。

51. 土鸡蛋与家养鸡蛋的主要区别在于价格,而非营养。

52. 蛋壳颜色与鸡的品种有关,和蛋的质量无关。

53. 鸡只需四十天便可出笼,完全是经过科学饲养管理的结果。

54. 蜂蜜并没有显著的保健功效,主要成分仍是糖。

55. 科学的制作过程并不会使大盘鸡含有病毒,传播谣言无益。

56. 在正规献血点献血不会传播艾滋病或乙肝等疾病。

57. 献血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反而能获得帮助他人的成就感。

58. 吃酱油并不会使皮肤变黑,喝牛奶也无法美白。

59. 方便面并无毒性,然而含盐量高,需适量食用。

60. 鱼刺卡喉时,切勿喝水或醋,最有效的方式是寻求专业医生处理。

61. 铁锅虽好,但并不能补充铁元素。

62. 红枣、红糖、红皮花生虽美味,却不具补血效果。

63. 骨头汤与鸡汤虽好喝,但不具补钙作用。

64. 各种动物的“鞭”都无法实现壮阳效果。

65. 燕窝并无养颜作用,反而可能引起过敏。

66. 吃核桃也无法补脑,吃木瓜不代表丰胸。

67. 可乐、芹菜及其他因素不会影响生育,但局部温度过高确实可能影响精子活力。

68. 玉米须水无法降压、降糖,基本无效。

69. 使用避孕套能有效避孕并降低性病风险。

70. 痘痘与内脏并无直接关联,主要是一种皮肤炎症。

71. 质量合格的不锈钢制品不会存在锰超标的问题。

72. 不要按摩乳房、调理卵巢,过度保养没有必要。

73. 眼球转动能缓解疲劳,但不可能治愈近视。

74. 眼保健操中最有效的动作是“闭眼”。

75. 关于儿童因装修而死亡的说法缺乏证据支持。

76. 咬铅笔虽然不会中毒,但也是一种不良习惯。

77. 医学上并不存在宿便这一概念。

78. 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79. 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武器,接种应尽量普及。

80. 姜无论何时食用都是调味品,并不会产生毒物。

81. 早晚苹果的营养价值并无差别。

82. 早晨的水并不会因放置一夜而变成毒物。

83. 滴眼药水无法治愈白内障。

84. 发烧时应避免捂汗。

85. 孩子出现高热惊厥时,不要喂东西,静待其恢复。

86. 月经期间想吃什么都可以,如无不适。

87. 坐月子期间可以正常刷牙、洗头、活动,饮食多样化不受限制。

88. 血压稳定后,药物需遵医嘱持续服用。

89. 存脐带血的必要性不大,建议捐给公共库。

90. 轻微烫伤时应立即用流动水冲洗,不要随意涂抹。

这些辟谣信息中,或许有你曾听说或相信过的言论。面对健康信息,我们需保持理性,切勿轻信谣言。希望大家能通过科学的知识,守护自己的健康。

相关知识

人民日报!专家集体辟谣,大家别再相信了!
专家集体辟谣:这90条健康谣言,大家别再相信了
呼吸科专家辟谣:10个呼吸道感染谣言别轻信
都辟谣85年了,“食物相克”还有人相信!
【辟谣】微信钱包能领取国家口罩补贴?真相是……
人民网评:网络辟谣成效显著,彰显治理力度和水平
跑在谣言之前 温州辟谣特别栏目《健康真相》首期直播28.5万人关注
这些谣言别信!2022年度十大科学辟谣榜发布——人民政协网
今日辟谣(2025年7月10日)
今日辟谣(2024年11月29日)

网址: 人民日报:这次专家集体辟谣,大家别再轻易相信了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72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