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学校教育,要坚持“健康第一”理念

学校教育,要坚持“健康第一”理念

原创 健康报 健康报 收录于合集 #健康论坛 145个

评论

作为一名心理医生,我很赞同《健康报》11月3日刊发的评论《“课间圈养”,夺走的不只是孩子的十分钟》的观点。

在心理门诊,有很多中学生在父母陪同下来就诊。这些父母反映的共同问题是:孩子上课精力不集中,晚上做作业效率低,直到深夜才睡,有的还失眠;孩子情绪焦躁,逆反心理严重,有的沉迷于手机。

笔者对这些孩子进行耐心疏导后,告诉他们:不是你不努力,而是学习负担过重;一天十几个小时都在学校,不是上课,就是做功课,大脑没有休息的时间,以致学习效率下降;要见缝插针地活动全身,做深呼吸,促进大脑吸氧排废;早起后喝一杯水,然后到户外跑步、快走、跳绳等活动5分钟,再吃早饭、上学;利用课间休息,到教室外走一圈,吸入新鲜空气,并且要认真做课间操;下午下课后,先到操场跑一圈再去吃晚饭,这样能保证晚自习精力充沛,早点完成作业。

许多学生对我说,有的老师拖堂,哪有时间活动?一些学校取消了课间操,学生上午、下午一坐就是4个小时;有些学校取消了高中体育课;不少学生周末也不能和同学一起玩,还要补课。孩子们每天的生活枯燥、紧张,一点也不开心,有些学生一到教室就出现头昏、胸闷、心慌等症状,到医院做各种检查却都没有问题。

青少年是学习知识的时候,更是生长发育的阶段,不能没有体育运动,只有繁重的学习任务。长此以往,许多青少年就出现了亚健康状态,也就是心理不健康,表现为学习成绩下降,反应迟钝;睡眠质量差,常做噩梦;缺少自信,不愿与同学交流,容易发脾气,甚至有自残行为和轻生的念头;沉迷于手机,只有在虚拟世界中才能感到愉快等。

世界卫生组织在70多年前就指出,健康的人应具备3个因素:身体没病、心理健康和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要从青少年抓起。但是现在,因为孩子学习时间长、作业多,有的家长尽量不让孩子做家务,于是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而一切依赖家长,容易形成自私和不会关心周围人和事的观念。有些中学生没有时间去接触社会,升学填写报考志愿时,多数人只能按照父母的意愿填写;考上了大学或者出国留学后,许多学生不能适应陌生的环境,过不惯集体生活,出现郁闷、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至要退学或回国。

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部门要为青少年身心健康保驾护航,让更多有问题的青少年摆脱困境,健康愉快地成长。学校不能偏重主课教育而缩减副课时间,应确保晨练、课间操和放学后文体活动的时间,让学生放松心态,增强体质,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另外,要开设劳动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培养爱劳动的习惯。

笔者在门诊耐心地倾听有心理障碍的青少年诉说,给予心理疏导和健康生活指导。其中,体育锻炼是重要的治疗手段。经过多次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绝大多数孩子能走出亚健康状态,继续坚持学习。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关注,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青少年健康愉快地成长,将来才能成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栋梁。

文:南京鼓楼医院原院长、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陶寅(现在该院专家门诊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原标题:《学校教育,要坚持“健康第一”理念》

阅读原文

相关知识

【光明时评】健康学校建设体现“健康第一”教育理念
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全国政协委员热议学校体育和体教融合
教育部公布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名单,体现健康第一理念
教育部推动健康计划:落实健康第一理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几个概念辨析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 加强我市小学生体育锻炼
建好健康学校 落实健康第一
“注重育人效益,落实立德树人;坚持健康第一,培养健康行为。”是体育课程基本理念的其中两个方面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
融合健康理念:高校体育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网址: 学校教育,要坚持“健康第一”理念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75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