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每周食疗课】食疗概念解读—食论(一)

【每周食疗课】食疗概念解读—食论(一)

作者介绍

辛宝

副教授,执业中医师,中国营养学会首批册营养师,临床营养师,硕导。

陕西省重点扶持学科中医养生学学科带头人/陕西中医药大学食品卫生学营养学科负责人/国家中管局“十二五”重点专科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未病科主任,食疗营养部主任

《中国临床营养网》专家顾问

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食疗概念解读(第一讲)

本文摘自辛宝老师新书:《中医食疗五十二讲》

已授权《中国临床营养网》发布

本节要点

中医食疗学的概念 中医食疗、食养与药膳的区别与联系 食疗与现代营养的区别与联系

中医食疗学的概念

什么是食疗,这个词从何而来,它又向何处而去面对这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距今至少巳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中国特有的名词,它如何与现代人的健康需求以及临床治疗加以融合,它究竟与中医有着如何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整个中医药宝库里占有何等的位置,这都是我们想为你解释和呈现的。

中医食疗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能、配伍、制作和服法,以及在人体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及其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绀成部分,尤其在预防医学、康复医学、老年医学等领域中占有极其重要。食疗的概念要从“食”字本身及其作用开始,饮食是人不可或缺的营养与能量来源,摄食也是人们本能的行为,中国文化中“民以食为天”的思想又让饮食与社会文化紧密联系。中医食疗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受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具有较为系统民族与地方特色。

要学习中医食疗,首先要明确中医食疗的基本范畴和概念,即它与其他相关术语如食养和药膳学的关系。其实食养、食疗与药膳均为中医术语,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食养即饮食营养,是通过调节正常的膳食营养也就是饮食调养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食养的主要意义在于均衡饮食,保持健康。中医历代医家都十分强调饮食调养的重要性。《素问·五常政大论》指出:“谷肉果蔬,食养尽之,勿使过之,伤其正也”。

食养的原则首先强调饮食不偏,《素问·脏气法时论》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说明各种食物合理搭配方能扶助人体正气。这和现代营养学提出的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要求是一致的。

其次 食养还强调饮食有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指出了饮食有节与健康长寿的关系。饮食要有节制。不可贪食过饱,“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不过食膏粱厚味和醇酒肥甘,“膏梁厚味,足生大疔”,“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韩非子·杨权》说:“夫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病形”。

中医食养还强调饮食生熟冷热有度,《灵枢·师传》篇指出:“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

食养要适应环境,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王冰说:“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熟,以养于阴”。元代忽思慧在其《饮膳正要》中说:“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强调饮食要符合四时气候变化的自然规律,这与现代营养学提出的营养素的供给量要根据气候、地区、劳动强度及生理特点等因素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使人体的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与外界环境达到平衡,以维持人体健康的观点基本一致。

图片来源:https://www.pexels.com

食疗即饮食疗法,应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营养学知识,利用食物的特性或调节膳食中的营养成分,以治疗疾病,恢复人体健康为目的的一种中医传统疗法。食疗与食养的不同点在于,食养关注的是非疾病状态的膳食营养,更偏重饮食生活方式的调养保健,而食疗是在人体疾病的状态下,有一定治疗目的,需要中医背景的专业人员通过综合膳食治疗来完成。只不过现在中医食疗的大的概念范畴中,食养与食疗统合在了一起,但二者还是有区别的(可见后续辛老师的课程分享)。

药膳不是食疗的全部,药膳是以辅助治疗某些疾病为目的,依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在膳食中加人一定的中药做成菜肴或其他类型的食物。药膳与食疗的根本区别是药膳是食疗的表现形式,而食疗是一种系统的治疗方法。药膳在膳食中加入了一定的药剂,而药剂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和规定的使用剂量,传统的药膳应用将逐渐被规范的应用药膳标准所取代,因此药膳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膳不等于单纯的中药+膳食,需要专业的人员辨证并制作。药膳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结果,不是简单的膳食,要考虑应用的原则和法规。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随着营养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以食物为基础的中医食疗学的现代解读和发展离不开营养学,营养学与中医食疗学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中医食疗学是从食物的整体作用角度出发,更注重食物在人体作用的体现,食疗的本质是调节饮食,促进整体饮食均衡,机体康健是其追求的主要目标。而营养学重在从食品的物质含量等角度出发,重视成分分析对比,调节营养成分均衡是其治疗的原理。就像看到一个苹果,现代营养学是从营养素角度更多关注这个苹果里水分、维生素、膳食纤维的含量是多少,而食疗学是从中医药食理论出发,看的是苹果的食性是寒热温凉,归经、进入到人体的效用如何,两者的区别其实还是两种医学思维、两种治疗体系的区别。

本节小结:

食疗药膳各不同,食疗重在食为先。食养三要须注意,传统现代有结合。

食疗小贴士

药膳的最早记载是在《后汉书·列女传》吗?

我国自文字出现以后,甲骨文与金文中就已经有了药字与膳字。而将药字与膳字联起来使用,形成药膳这个词,则最早见于《后汉书·列女传》。其中有“母亲调药膳思情笃密”这样的字句。《宋史·张观传》还有“蚤起奉药膳”的记载。

但是这些记载只是证明,至少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已出现药与膳字并用而名的历史,并不是说在《后汉书》的成书时代就有了药膳这一中医特有的剂型应用,在后汉书《药膳》一词出现之前,我国的古代典籍中,已出现了有关制作和应用药膳的记载,所以药膳一词的出现并不是说那个时候才开始药膳,真正的药膳应该出现的更早,而药膳学的定义是近代才出现的。

本文摘自辛宝老师的新书《中医食疗五十二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

食疗养生公开课
长轻食疗一元课程怎么样
家庭治疗:概念与方法(第12版)
医疗事故的概念
健康概念的历史演变及解读
《运动疗法概论》课件.ppt
食疗养生论文(精选8篇),中医食疗学论文
食疗保健膳食制作
中医药膳与食疗
《针灸疗法总论》课件

网址: 【每周食疗课】食疗概念解读—食论(一)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79080.html